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衡水市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热电联产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2016-06-12 09:3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衡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支撑、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健全、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继续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从群众需求出发,创新文化内容形式,鼓励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采用评剧、河北梆子、小戏、小品、美术、摄影等形式创作一批国家水准的文艺精品,推出在全省有影响、有价值的优秀作品。保护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冀州古城等历史文化名城和宝云塔、景州塔、故城庆林寺塔等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支持引导中国内画艺术之乡展览馆、衡水书画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发展。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农家书屋建设、全民阅读、书香衡水等惠民工程,加强基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扶持奖励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实施现代传媒建设和提升工程、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精品工程、文艺人才培养工程,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舞台艺术和网络文艺。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多行业融合发展优质项目,促进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会展、数字文化、主题公园等新型产业,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城建等相关行业的融合,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强市。深入挖掘冀派内画、中西乐器等文化资源,打造武强年画、武邑硬木雕刻、阜城陈集剪纸等自有特色品牌,加强董子故里、冀州古城恢复、安平红色文化、裘皮文化、汉文化、文博事业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加快衡水湖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利用文学、影视、动漫、演艺等产业形态,进行产业化包装设计,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引进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发展一批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引导其规范运作,向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特色明显的衡水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标准谋划建设一批文化特色鲜明、产业优势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集群,重点推进国际音画创意体验基地、汉民俗文化小镇、周窝音乐小镇等项目规划建设。

鼓励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或行业特色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美术馆,支持各类专题馆、主题馆建设。重点建设南部新区文化综合体项目,依托美术馆、影院、文化会展中心、专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将衡水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和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进一步拓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空间。“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升,优势产业保持较快发展,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不断显现,到2020年,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第九篇 着力完善基础设施 增强跨越发展新支撑

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加快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构建功能完善、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十四章 构建京津冀区域交通物流枢纽

一、构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统筹发展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加快构建高效、经济、安全、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中心城区,加快推进石济客专高铁站与现火车站连通、站前路打通、南部新区路网等工程,不断完善、拓展主城区道路网络,满足快速通勤需要。畅通主城区对外通道,高标准建设中心城区主通道,推进外环路建设,构建主城区为核心、连通周边县市的道路网络。推进桃冀城际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串联商业中心、旅游点等人流密集地,提升交通效率。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设高铁站、河东站等客运枢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市域内,着眼于加强主城区与各县市之间、市域内各级城镇节点之间的交通联系,为人员、物资的自由流动提供运输保障。到2020年,力争形成“一环、两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和“一环、十横、八纵”普通干线公路网,提升市域路网覆盖率。域外,打通京衡、津衡、石衡、衡港、衡济五大通道,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形成快速高效连接京津双核的交通走廊;加快石衡沧黄城际等城际铁路建设,实现与京津及周边城市城际铁路连通。完善石衡济快速运输通道和沿线普通干线公路通道,推进三城交通通达;构筑衡水至黄骅港出海通道,加快构建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南、北两大快速出海通道,满足衡水与黄骅港之间高频率、大规模、强时效的货物运输需求。打通衡水市各主要出口,畅通衡水市对外联系,提升我市区域交通地位。

二、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能力

铁路,加快石济客专、邯黄铁路复线等铁路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早发挥效益;加紧谋划推进京衡客专、津衡邯客专、石衡沧黄城际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三个国铁互联畅通。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石衡、衡港等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力争尽早开工建设。努力构建石衡德、津衡邯通道和出海通道,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省市均实现高速或一级公路相连格局。干线公路,加快推进国道106衡水湖段改线、国道307改造、省道肃临线改建等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步伐,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干、国省干线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国、省、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公路网络体系。航空,积极推进衡水机场建设,新建冀州等通用机场,实现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互为补充、一体化发展,建成服务能力强、服务范围广、通达性能好的多层次空运体系。

三、提高综合交通服务水平

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目标要求,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建设绿色公交和智能公交,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形成以城区为中心,以城区边缘外延20公里范围为重要节点,以县乡道路为纽带的公交网,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加快衡水北站客运综合枢纽、河东站客运枢纽、滨湖新区客运枢纽、衡水西客运枢纽、衡水湖客运枢纽、衡水国家级现代商贸物流园、衡德综合物流园区等客货运枢纽场站建设,完善场站布局结构,提升交通节点服务功能,打造京津冀区域交通物流枢纽。

第二十五章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一、完善防洪抗旱防涝体系

实施滹沱河、滏阳新河等骨干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冀码渠、冀南渠、老盐河故道等衡水湖周边河渠治理,推进堤防加高加固、河道清淤扩挖、建筑物维修加固。实施城市防洪与城乡排涝工程,加高加固城市所在河系堤防,加强中小河流治理、河道扩挖疏浚、建筑物改建、城区排水管网改扩建等,衡水市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其他区县达到20年一遇;衡水市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他区县达到10年一遇。实施水源调蓄工程,规划建设衡水湖西湖总库容3800万立方米的西湖水源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衡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