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衡水市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热电联产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2016-06-12 09:3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衡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对产业存量实施循环化改造、增量进行循环化构建,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围绕食品及生物制品制造、化工医药、功能材料及制品等产业,构建工业循环型产业链,重点推进冀衡、老白干、精信化工、西王盐化工等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企业建设。积极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废水、废气、废物零排放。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以旅游业、通信服务业、零售批发、住宿餐饮、物流为重点,推进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以及与其他产业耦合发展。

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以废机电设备、废电线电缆、废家电、报废汽车、铅酸电池、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旧金属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以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空调通风设备、新型建材等再制造为重点,建立再制造专业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再制造示范企业。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四、加强生态修复与建设

加强衡水湖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以打造“京津冀最美湿地”为目标,推进退耕还湿、引水补水调水、区域污染源控制、内源污染控制、湖区生态修复、生态管护监管等工程建设,构建功能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做活大美衡水“水文章”,推进一湖九河(衡水湖、滏阳河、潴泷河、滹沱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索泸河—老盐河、清凉江、江江河、卫—南运河)生态建设、五水同治(外来水、地下水、天上水、污水、再生水)、内外统筹、百渠千塘引蓄联动的城乡一体化引水蓄水供水工程,打造以衡水湖为中心,滏阳河为主脉的湖水相连、河湖相通的大水系格局。实施水源涵养与生态隔离保护措施,保持和恢复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促进衡水湖生物多样性,保护衡水湖水环境,维护区域水资源安全。大力实施位山和西线引黄水、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岗南-黄壁庄水库引水,优化引水季节及引水频次,充分发挥西湖水源地区域调蓄水库作用,强化入湖水量动态管理,满足衡水湖枯水期生态用水及雨季蓄洪能力要求。完善科研监测设施,加强衡水湖生态系统监测与分析,开展湿地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气候生态影响研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注重协调、突出重点”原则,做好“节、引、调、蓄、管”五字文章。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用水需求,充分挖掘水源潜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全面加强水源保护涵养。调整高耗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压减高耗水产业产能。重点实施现有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积极推广渠道防渗、高标准管道灌溉、喷滴灌、咸淡混浇等工程节水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水等农业综合节水措施,压减农业超采地下水量。实施石津、引黄、引卫等灌区建设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引黄入冀补淀、南水北调中线引水步伐,实施河湖、坑塘全部有机连通,最大限度引蓄外来水。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大力倡导生活节水,持续增加城市再生水利用量,深入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到2020年,压采能力达9.5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加强土壤治理与修复。综合考虑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等因素,科学施治、有序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完善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措施,加大监测、整治和修复力度。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开展清洁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大力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建立企业回收、农户参与、政府监管、市场推进的农田废弃地膜回收再利用体系,有效控制农田废弃地膜污染,提高农田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正确处理增绿与转型升级、增绿与节水压采等关系,以衡水湖生态圈为核心,以滏阳新河、滏东排河生态带为轴线,重点实施衡水湖周边绿化、城区周边绿化、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农田林网建设等重点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城市,发挥好京津生态屏障作用。争取每个县市区打造一个万亩以上、五个千亩以上的林业园区,积极推进林业确权颁证和林业园区认证。加强对现有林地的管护,不断深化和拓展“一人一亩林”成果,实施优质林果基地和过密中幼林抚育工程,加大优良树种和经济林比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建立巩固平原绿化成果的新机制。

第十六章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严格资源环境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设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建立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地方性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环保机构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推进智慧环保建设。

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鼓励使用节能低碳型产品。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积极推广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依托中国建材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联合会、北京建材研究总院,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城镇新区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契机,推动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品推广及住宅产业化和绿色建筑示范应用,提高城镇居民居住品质。大力推行绿色消费,鼓励使用节能低碳型产品,限制过度包装。建立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低碳社会建设,营造“政府引导,加大投入,公众参与,联动发展”的低碳生活氛围,促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向低碳模式转变,养成健康、低碳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加快环保市场建设

建立健全碳排放权、节能量交易机制,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进排污权抵押贷款,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分包服务、第三方运行等模式,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环保设施的建设、运营。

专栏9  生态环境建设工程1.大气污染防治与循环经济。饶阳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园区占地1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六纵三横交通网络及八大功能分区,引入建设农用物资生产、农业种植、生态畜禽养殖、饲料肥料生产加工、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等一系列完整循环农业经济产业链条。2.水生态治理与修复。衡水湖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共分近中远三期实施。衡水湖近期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中远期实施盐河故道综合整治项目、东湖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西湖湿地恢复项目、滏阳新河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段退田还湖还湿工程、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入湖河道综合治理、绿廊绿道项目等工程。衡水市区水系连通及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对班曹店渠西外环至污水处理厂段、胡堂排干明渠前进街至赵圈段、闸西干渠段实施清淤疏通综合整治,形成由滏阳河、闸西干渠、班曹店渠、迎宾河等构成的市区水系循环圈。滏阳河市区段生态修复工程。一段自滏阳河与南环桥交叉处上延10公里,另一段自大西头闸至下游10公里,进一步提升滏阳河市区段水景观环境。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水利项目。通过高效节水改造、水源置换、灌区建设、严格地下水管理等措施,共计压采地下水约9.5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开挖张千渠分干线向衡水湖输水,建设衡水湖西湖水源地。滏阳新河衡水市段生态修复工程(衡水湖北湖工程)。规划段长约18.5km,规划总面积26.4k㎡,规划水面25.3 k㎡。利用深槽右滩地布置水面,自深槽右河口布置顶宽40m北堤,南堤利用现有滏阳新河右堤,堤脚外布置20m宽平台,上、下游利用现状地面建挡水工程,对现状滩地进行整治,在侯庄连接渠东、西两堤分别建引水闸,在下游北堤建退水闸,沿湖面四周布置绿化带及交通路。沿湖岸坡及深槽侧岸坡进行防护和防渗。3.造林绿化。衡水湖国家级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75.59公顷,主要包括绿化种植工程,水体、管线综合(含给排水工程)等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衡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