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衡水市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热电联产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2016-06-12 09:3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衡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着力打造承接平台。以工业新区、滨湖新区和省级工业聚集区为主要承载地,依托“蓝火计划”衡水基地,重点承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高端生产制造、零部件配套加工及现代服务业企业转移。以中心城市为主要承载地,积极吸引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转移。以滨湖新区、滏南城区、冀州城区为主要承载地,积极承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和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争取设立滨湖新区“微中心”。

二、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转移需要,积极与京津对接,推进重大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完善与京津、周边路网布局。谋划推进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轨道交通项目,加快构建东西南北便捷的快速客运通道,加速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推动跨行政区域公路一体化规划,同标准对接、同步调建设,加快实施高速公路接线方案,推进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升级,打通与京津之间的“对接路”和“瓶颈路”。建设统一开放的输运市场,提升京津冀一体化运输服务管理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加强与京津在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协调合作,努力建设京津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协同建立京津冀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等的生态补偿。携手京津联防联控和共建共享,整合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对区域内排污企业实行一体化台账式管理。开展污染防治技术联合攻关,持续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

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积极推进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加快自身转型升级与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有机结合。围绕“6+3”产业发展战略方向,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借力京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与京津的错位发展。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打造京津冀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安全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基地。创建衡水跨市县产业联盟,培育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以多组团的方式加强与京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积极探索与京津共建共管共享园区新模式,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北京园”、“天津园”。加强与石家庄、沧州交流合作,着力打造石衡沧经济带。

专栏7  协同发展重点项目1.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功能疏解项目。“三个一百”工程,加快京津百家高校产学研项目进衡水、百家纺织服装企业进衡水、百家食品企业进衡水。奶源生产和肉类供应基地建设,农副产品物流配送基地建设,“农超对接”工程,滨湖大学城项目。2.搭建产业合作平台。“蓝火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基地,中关村海淀园衡水分园,深州京津冀产业协作区,阜城长子营产业协作区,冀衡大兴医药产业园,北京青云店机械精加工承接基地。

第十三章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城乡居民身份差别。建设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为跨地区人口流动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全面放开中心城区、县级市、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健全居住证制度,完善居住证管理服务功能,着力解决暂不具备落户条件或不愿意落户的流动人口工作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城乡均等化就业战略,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将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公积金保障范围。

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建设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补贴数额、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三挂钩”机制,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努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户籍市民化、公共服务市民化、就业市民化。

二、优化城镇发展布局

围绕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以我市列入国家级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构建“一核三轴三区”(一核:衡水都市发展核心;三轴:京九—大广复合发展轴,石黄复合发展轴、衡德城镇发展轴;三区:衡德经济协作区、饶安城镇协作发展区、大营—营东城镇协调发展区)城镇空间布局。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围绕生态宜居滨湖园林城市定位,“一湖三区六组团”(衡水湖、桃城区、滨湖新区、冀州城区、工业新区、武邑城区、枣强城区)总体布局和“四个一百”(力争市区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湖区水面100平方公里、环湖造林10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00万人)发展目标,拉大城市框架,做大主城区规模,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在优化提升现有主城区基础上,加快建设滏南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区,改造升级河东旧城区,完善城市各功能区布局,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完善城市路网,建设桃冀城际轨道交通,加强桃城区与工业新区、滨湖新区、冀州城区的联系。实施滏阳一路、滏阳二路道路西延工程,前进街、育才街、中心街、中华街四条道路南延工程,南环路贯通工程,打通人民路和永兴路(至东环)、大庆路(前进街至西环、问津街至东环)等断头路,形成便捷高效、功能健全的城市主路网和对外交通体系。增加城市绿量,加快衡水植物园、颖达公园、奥林匹克公园、滏阳河龙眼公园等公园建设步伐,对大庆路、永兴路等主干道路实施绿化改造。构建城市水系,实施迎宾河截污导污工程、小漕河河道治理提升工程、胡堂排干清淤和明渠改造工程、滏阳河截污导污和综合治理工程,形成由滏阳河、胡堂排干、迎宾河、小漕河等构成的主城区循环水系,打造水绕城流、城在林中、园随水傍、无处不景的园林城市景观。完善公共设施,加快滏南新区综合管廊、智能立体停车库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供排水、供热、供气等保障能力,强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规划建设高铁广场、市民之家、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精细管理城市,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共享共用基础设施、基础网络、基础数据等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管理无缝隙衔接、无盲区覆盖。着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壮大,发挥城市高端要素聚集优势,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做大做强工业新区和滨湖新区两大经济增长极,工业新区统筹生产、办公、生活、商业等功能建设,高起点推进产城融合,打造食品产业园、服装产业园、医药产业园和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园;滨湖新区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着力打造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文化创意、教育体育、商务会展、健康养生、旅游度假产业聚集区,建设京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京津生态保护屏障,争创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

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坚持“小县大县城”发展路子,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强县城公共交通、集中供热、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大县城规模,提升县城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县城承载聚集能力,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征、宜居宜业的美丽县城。适时启动冀州市、武邑县、枣强县撤县(市)设区,县(市)政府驻地镇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优先培育深州、安平、景县和故城发展成为高标准新兴特色城市,其他县城充分发掘地域文化特色,按照小城市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市。探索县城与周边乡镇、产业聚集区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新模式,推动县城周边率先实现城市化。加强道路、水系、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产城教融合发展,引导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提高县城集聚承载能力,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带产良性发展机制。

推进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推动城镇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生态休闲旅游和商贸物流业,提升小城镇的产业聚集能力,吸纳农民就近就业转移。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加大财政支持、补贴、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镇级新增财力留成比例,努力建成县域副中心。支持具备行政区划调整的乡撤乡设镇。打造城镇发展轴(带),发挥9个省市扶持重点镇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带动周边农村发展能力。加快大营、龙华、清凉店等重点镇和周窝音乐小镇等特色镇建设步伐,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发挥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充分挖掘董子文化、裘祖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历史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人文特色的城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衡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