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福建莆田市十三五规划: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增400万千瓦火电装机容量 进一步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全文)

2016-06-17 09:2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装机莆田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4:生态保护与整治重大工程

森林资源保护培育工程: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丰产竹林基地、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大径材基地、种苗和花卉基地、名特优经济林基地、森林食品基地、森林药材基地和生物质原料林基地。

生态保护修护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工程、生态水系建设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美丽乡村”工程、园林景观工程、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重点污染物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建设。

第三节  强化生态建设保护

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依托保护和修复城市绿心,建设木兰溪大公园,基本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一、构建更加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加大科学造林力度,不断优化树种、林种、林分结构。开展全民绿化行动,继续实施“四绿”工程,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扩大城市森林面积,建设“森林莆田”。鼓励种植优良乡土树种、特色经济树种,开展村镇道路、庭院、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加快建设绿色村镇。加快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及一重山造林绿化美化,建设景观丰富、层次分明、生态环境优美的森林通道。加快构建以北部山区块状生态林为主体、南部丘陵点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及沿海防护林为支撑的城市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海岸防护工程和海岛防护林体系建设,建设滨海生态走廊。

二、提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平。以小流域、坡耕地、崩岗为重点,继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制度,强化生产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强木兰溪、萩芦溪等重点流域和延寿溪等重点支流以及金钟水库、东圳水库、外度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整治,实施主要溪流(库区)等敏感区的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施重点流域源头及溪流两侧生态林保护工程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禁止在溪流沿岸和水库周围开山采石。继续加强重点水土流失区封山育林工作,促进自然修复。

三、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落实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严格分区分类空间用途管控。继续实施三沿一环、一重山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沿海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尽快启动城市绿心修复保护规划,建成国内示范的城市绿心,依托木兰溪防洪工程和宁海闸建设,规划建设木兰溪大公园。建设土海国家湿地公园、白塘湖城市湿地公园、湖石淉城市湿地公园、延寿溪湿地、牛头尾岩石海岸、莲池澳沙石海滩等项目。加强仙游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莆田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促进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系统的培植和恢复,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与建设水平。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体系。

四、加强海洋资源保护。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积极发展外海生产,拓展远洋渔业,开发新渔场。继续开展人工鱼礁建设和封岛栽培试点,加强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提高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加强重点渔场、河流出海口、海湾、滩涂等水生资源产卵场、幼鱼孵化场和索饵场的繁育区保护,强化其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及生态环境修复。统筹引导、集约节约使用海洋岸线资源,坚持深水深用、远近结合、综合开发,优先考虑大型深水泊位岸线,加强平海湾重要岸线的战略预留。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严格围垦项目的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影响评价,确保滩涂资源得到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注重海岛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严格控制海岛开发强度,严格限制和控制填海连岛、炸岛炸礁等严重破坏海岛自然地形地貌等粗放型、低层次的开发活动,实现岛屿资源分类开发与保护。

专栏15:莆田市列入省级以上禁止开发的区域

根据《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省级以上禁止开发区域包括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省级以上湿地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省级以上地质公园,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莆田市列入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的有湄洲岛风景名胜区、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九鲤湖风景名胜区、菜溪岩风景名胜区;列入省级以上森林公园的有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仙游大蜚山森林公园、瑞云山森林公园、壶公山森林公园、夹漈草堂森林公园、天马山森林公园、尖山寨森林公园;列入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有东圳水库水源保护区、外度水库水源保护区、金钟水库水源保护区。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立足于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具体实践,加强系统性制度设计与创新,基本建成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一、完善资源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设立统一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行使各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建立多样化的自然资源所有权体系。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动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

二、健全完善生态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推进资源市场化、生态资本化进程,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水权转让、排污权交易、矿业权招标拍卖、海域资源有偿使用等办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支持生态项目申请银行信贷、设备租赁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上市融资。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鼓励各类投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营生态项目的企业将特许经营权,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权,林地、矿山、海域使用权等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制定统一、协调的生态补偿标准,健全生态补偿资金筹措机制,推动开发地区、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采取资金补助、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等方式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三、建立完善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决策者实行终身追究责任。实行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市、县(区)政府和街道(乡镇)对本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离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执行、资金项目绩效、开发利用情况等方面的审计,提升绿色发展效率和水平。

四、培育生态文化体系。围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宾馆,构建完善、高效、不断创新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提升社会大众生态文明意识。在工业园区和企业培育产业生态文化,培养爱护自然、节约资源、循环再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引导企业的活动方式和产品功能向产品绿色化、服务人性化和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推动社区生态文化,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小区的创建活动,倡导文明、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开展富有成效的环保活动,完善公众参与、环保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

第六章  构筑开放合作新优势

以融入“一带一路”核心区和福建自贸区建设为契机,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区域协作,努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不断深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第一节  建设对台合作前沿平台

充分发挥妈祖文化独特优势,着力先行先试,进一步加强莆台对接融合,推动莆台交流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一、打造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以共建平台、共创品牌、共拓市场为重点,密切与台湾六大工商团体等行业协会常态化联系,在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精致农业、现代服务业、两岸旅游等重点产业领域深化合作,争取设立台商投资区和莆台经贸合作试验区,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依托高技术面板、8英寸集成电路等龙头项目,对接台湾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并延伸产业链,培育建设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完善的莆台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基地。依托东吴工业园、仙港工业园等,对接台湾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项目,提升莆田食品行业品牌和竞争力。培育发展莆台农业合作专业园区,发展壮大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重要品种和关键技术,提升对台农业合作水平。积极落实ECFA协议,加强现代服务业合作,重点推进金融服务、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领域合作,鼓励台湾金融保险、养老服务机构来莆设立分支机构。扩大莆台旅游产业合作,争取列入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强化两岸水上旅游“黄金通道”作用,加强莆台旅游行业、品质、线路、机制“四位一体”对接,共同推动“湄洲与金马澎湖旅游合作”,共建湄洲妈祖文化旅游合作基地,打响“妈祖文化旅游”品牌。

二、促进莆台多领域交流交往。深化人文交流交融。充分发挥妈祖信仰在台湾民众中的独特感召力和凝聚力,吸引台湾妈祖信众、妈祖文化机构、企业财团合作建设海峡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中心,实行共同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打造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办好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春秋祭妈祖典礼等大型活动,把文化品牌优势转化为经贸合作和产业发展优势,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扩大莆台青年交流交往。建立健全莆台青少年定期互访交流、台湾大学生来莆实习、台湾青年来莆创业就业等机制,大力推动两岸基层青年社团和学生结对互动。发挥莆台宗亲、同乡、民间信仰、姻亲等四条纽带桥梁作用,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推进乡亲延续交流,让“两岸一家亲”理念深入人心。健全莆台乡镇对接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推进莆台乡镇、农业对接交流合作。强化科教人才交流。支持莆田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与台湾高校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合作建设两岸联合创新平台。鼓励莆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设分支机构,研究出台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探索实行台湾人才及其家属社会保险享受本地同等待遇政策,吸引台湾地区研发和管理人才来莆工作生活。

三、构建莆台往来的便捷通道。规划建设“客货并举、便捷通畅”的两岸综合通道,加快推进国家核准莆田一类口岸水域扩大开放范围,争取将莆田港区整体纳入两岸海上直航点,打造两岸最便捷的中转贸易基地。加强与台湾港口对接,扩大对台货运直航规模。重点建设湄洲湾对台煤炭铁矿石中转中心和台湾名特优果蔬中转基地,加快建设湄洲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加强对台客运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建成湄洲岛对台客滚码头建设。开通湄洲岛至台中客滚直航专线,努力实现客运直航常态化。进一步完善口岸通关条件,推进电子口岸建设,创新通关管理模式,提高对台口岸通关效率。

专栏16:莆台融合发展重大工程

高技术面板建设项目、8英寸集成电路项目、台湾生物科技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台湾青年文化创意创业园等产业类项目;湄洲湾对台煤炭铁矿石中转中心、台湾名特优果蔬中转基地、湄洲岛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等物流贸易项目;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合作基地、南日岛滨海蓝色旅游合作基地等旅游项目;湄洲岛应急通道及对台客滚码头等便捷通道项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装机查看更多>莆田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