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明光市十三五规划: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 建设女山湖、紫阳等风电项目(全文)

2016-07-01 08:3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明光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篇  推动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第一章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适应科技发展和消费变化新趋势,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发挥先进制造业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的引领作用,抓增量、调结构、增后劲,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市建成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坚持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加快发展机械电子、食品加工、新材料、新型化工等主导产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延伸拓展产业链,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到2020年,四大产业产值220亿元以上。

机械电子产业。以浩淼安防、瑞智电子、三友电子、爱福电子、万佳联众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消防车及消防器材、汽车零配部件、数控机床、电机设备、五金装备、电子元器件等制造业,引进关联性项目,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机械电子产值达80亿元。

新材料产业。以明美矿物、飞洲新材料、国星凹土、华慧微晶铸石、瑞尔非金属等企业为龙头,加强凹凸棒粘土等非金属矿产品研发和深度加工,大力开发分子筛、吸附剂、增稠剂、悬浮剂、脱色剂等产品,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新材料产值35亿元以上。

食品加工产业。以永言水产、桂花面粉、海亮有机农业、嘉吉等企业为龙头,加大粮油食品、肉制品、水产品、果蔬制品等农副产品开发力度,提高综合加工能力,完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打造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明光酒业加快发展,重振辉煌。到2020年,食品加工产值达75亿元。

新型化工产业。以榄菊日化、金玛瑙香水、艾珂尔药业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建设化工集中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大力发展医药、涂料、日用品等产业,打造安全高效环保型精细化工集中区。到2020年,新型化工产值达30亿元。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培育发展省、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目标,以“领军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为路径,发挥我市区域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新格局。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达到40家以上,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量的25%左右。

提升发展传统产业。突出技术改造和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为支撑,加大智能化改造,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促进工业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智慧工厂。到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培育100个亿元企业,培育10个10亿元“小巨人”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35%左右。

建设凹土工业基地。紧抓滁州市打造西部大工业基地机遇,利用丰富的凹凸棒粘土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设计,加快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强化与定远、凤阳等皖北振兴区域互联互通,强化与盐化工、硅基产业相互合作,最大限度发挥资源和产业的规模效应,发挥公共配套设施利用效率,促进企业间相互配套、相互协作、抱团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

第二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顺应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趋势,以市场化、产业化、品质化、社会化为方向,营造加快服务业发展氛围,显著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建成2个以上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服务平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现代物流。依托交通区位等优势,构建“水、陆、铁”三位一体的大物流平台,建成并运营明光广大物流园、涧溪港口物流园和现代粮食物流园,高起点规划建设淮河明光港口物流园、西姜铁路物流园,完善物流园区基础设施,打造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物流基地。

电子商务。开展与阿里巴巴、京东、淘宝等知名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工程。加快推进明光电子商务产业园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皖江城市带功能完善的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电商产业园入驻各类电商企业达500家,吸纳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

金融服务。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协调已在我市开业的金融机构在村镇增设网点或自助设备,满足金融需求。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产权交易、信用担保、信托、典当等融资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与服务。加快发展科技金融、民生金融、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等金融新业态。

商务服务。大力发展战略规划、管理咨询、会计审计、资产评估等咨询服务,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加快发展商标品牌、专利、版权、信誉等无形资产评估服务,发展楼宇经济,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务咨询服务企业,创建一批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的商务服务品牌。

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学技术普及和综合科技服务,加快服务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服务与企业对接,促进工业设计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着力增加服务有效供给、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商贸服务业。优化调整商业布局,推进老城区商业网点升级和功能更新,加快乡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商业网点布局。实现徽商大市场、星光商贸城、恒正商贸城、昊堃财富广场、万豪市场二期等专业市场投入运营,润溪广场、正元广场、阳光城、中央广场等一批城市综合体投入使用,提升商贸流通业的规模、档次和功能,满足商业服务需求。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构建实惠、便利的居民商贸服务体系。

居民服务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发展就业保障、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业,发展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健康服务业,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社区照料等家庭服务业,鼓励发展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母婴护理、家庭用品配送等特色服务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建房地产中介、房屋租赁经营、物业管理、保洁等机构,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

养老服务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重点,完善服务设施,加强服务规范,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发展社区健康养老。

房地产业。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规范新建、激活存量、培育租赁住房市场,加大对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商业、旅游、工业等地产开发。实施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满足居住需求。规范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不断提升物业服务和管理水平。

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形成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主题旅游为特色的新型旅游产业体系,把明光建成长三角闻名、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建设全景明光。按照“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思路,实施全景明光新模式,把旅游发展深度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步将明光建设成为一个旅游大景区,逐步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放大生态优势、引领经济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将全景明光理念融入到城乡建设中,体现山水、人文、生态特色。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和配套服务体系,培育集旅游饭店、景区、交通、旅行社于一体的旅游企业,提高旅游业的组织化、规范化、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到2020年,旅游业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实现旅游增加值10亿元以上。

打造核心景区。以老嘉山养生养老休闲区、抹山明文化生态休闲区、女山湖风景区、沿淮风情度假区等核心景区为引领,加快功能景区建设,带动明光旅游整体发展。高质量规划建设一批旅游开发项目,加快“X”线[9]、“O”线[10]旅游开发进度,建设老嘉山风景区、抹山明文化旅游、大横山旅游综合开发、女山地质公园、女山湖古镇、自来桥古镇红色旅游、浮山堰遗址公园、泊岗生态银杏园、张八岭生态旅游、三界外等旅游开发项目。开辟女山湖水上旅游航线,将抹山明文化景区、女山地质公园、荷花池、女山湖古镇等景点连为一体。实施女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争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观光码头、乡村游驿站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女山湖环湖大道工程。到2020年,争取建成5个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

丰富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突出休闲养生、文体娱乐、古镇体验、红色教育、科普修学等业态,建设集休闲、娱乐、度假、养生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 “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目标,在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旅游元素,推动农家乐、渔家乐、农业体验、乡村休闲观光等项目建设,开发特色线路。深度挖掘明文化、淮河文化、养生文化、地质文化等文化内涵,办好旅游节会,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塑造旅游文化品牌,不断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

第三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优化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60万吨,省、滁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分别达到2家和5家,家庭农场达到10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7家。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增粮田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以玉米播种、水稻育插秧、粮食收获、大中型植保等机械为重点,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服务模式,引进、示范和推广实用农业新技术,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实施“畜牧强农”工程,实施生猪、家禽等标准化养殖场项目,加强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肉类产量达5.4万吨、禽蛋2.3万吨。实施“水产跨越”工程,推进大水面渔业生态养殖,发展池塘、湖泊绿色健康养殖,到202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7.65万吨,渔业经济总值达30亿元。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大力发展核桃、黄桃、苗木花卉等产业,提高农田综合防林体系和绿色长廊建设水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明光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