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南开封市十三五规划:支持风电和燃气供热电站等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全文)

2016-07-05 08:4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超低排放开封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章 建立现代城乡体系

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走以人为本、特色突出、布局优化、产城融合、生态文明、科学有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化和完善“六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总体布局,构建“中心辐射、多点承托、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的城乡体系。

第一节 推动中心城区建设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升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水平,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发展形态。加快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确保管网运行安全,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研究,积极推动地下管廊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旧城改造,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推动中心城区产业高端化、功能化、现代化,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

持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加强古城风貌的整体保护,加强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以及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环境的整治。加强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彰显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建设人文城市。加快实施宋都水系、古城墙保护与展示、清明上河园三期、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等重大项目,开发清明上河城、州桥—相国寺等景区,加快推进以城墙为主体的休闲开放式环城风光带和以水系为主体的旅游商业文化景观带建设,构建“一城两环八区”发展格局。

着力构筑老城区软硬件基础设施。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建设城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承载能力。改善城市街景容貌,抓好老城区道路和停车场建设,疏解交通压力,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抓好城市出入口景观带建设和火车站及周边改造开发,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加快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推进工业遗产文化资源开发,拓展老城区发展空间。

完善示范区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路、水、电、暖、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强化对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支撑保障。落实现代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综合商场等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要素集聚,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示范区综合承载能力。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内涵。突出“新宋风”建设风格,加快建设国际化的居住、服务、标识体系,着力打造“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魅力之城。大力拓展公共空间,推进更多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突出“大宋皇城˙菊香水韵”主题,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把开封打造成为全国旅游示范城市。

第二节 突出抓好县城和中心镇建设

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发展,完善县城城市功能。提高县城规划与管理水平,适度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凸显县城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实现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加大县域交通设施投资力度,加强县城与市区、县城之间的联系。扩大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开发规模,全面加强县城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通许县建设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为契机,促进县城建设,为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积累经验。

加强小城镇建设,积极培育中心镇。突出重点镇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色,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扶持产业,加强陈留镇、八里湾镇、洧川镇、四所楼镇、高阳镇、圉镇镇等现有中心镇的辐射带动能力,布局和培育一批新的中心村镇,引导区域内人口流动聚集,打造10个以上特色小镇。

第三节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成熟一批推进一批的基本要求,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绿色发展。加强产业支撑,坚持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搞好城镇生态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年增加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农村管理水平。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合理规划布局新农村社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引导点”项目建设。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以“美丽乡村”、“智慧农村”建设为平台,开展美丽乡村试点工作,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建设。加大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力度,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村集贸市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力争“十三五”末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改善教育、卫生、交通、公共资源配套环境建设力度。推进“生态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支持“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

提高农民文化文明素养。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引导农民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社会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培养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集镇吸纳农业人口能力,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保障。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居住证制度。推动县、乡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整合,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大对自主创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快就业创业服务资源信息数据库建设,推进开封市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与中原人才网、河南省人力资源网等各类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第五节 加强以“八网”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以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为重点,实施“八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补短板、拉需求,实施一批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完善路网,重点完善城铁、高铁、高速路、快速路、干支线路、城市道路和公交线路,实施交通“五个便利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善水网,重点完善水系、引黄水利工程、雨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完善热网,重点加快热源和配套管网建设,力争城市集中供热率过半。完善气网,重点加强天然气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燃气应急保障能力。完善电网,增加投资,加强城乡电网建设,提升全市总供电能力。完善光网,全面推进宽带光纤化,提高城乡无线宽带速率。增加光纤宽带端口,提高家庭宽带用户宽带接入能力。完善绿网,重点加强生态廊道、湿地、公园绿地及道路河渠两侧绿化,提升生态廊道绿化水平,涵养“城市绿肺”。提升植物园绿化水平,力争实现环城墙景观带贯通,推进城市绿带建设。完善云网,积极整合政务云、企业云、旅游云等云端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大数据中心、智慧开封展示体验中心,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力争再开工一批智慧项目。

第六节 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高标准编制国土和城乡发展建设规划。坚持“五规合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科学编制城乡发展建设规划,抓紧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的城乡空间规划体系和国土空间格局。建立健全城乡管理体系,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重心下移、强化基础的方针,完善城乡管理体系。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实现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机制。

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完善“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完善。加快“数字城管”平台升级改造,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转型。开展开封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工程,整合政务资源、交通服务、医疗服务、社区服务、市场服务等资源形成“数字城管”综合服务云平台。

第十一章 努力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

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与践行力度。开展红色文化助推行动,通过筹建“焦裕禄精神与时代发展研究基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相融合。实施地域文化添彩工程,充分利用宋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传统文化经典项目建设。加强乡土文化教育,打造省级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推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的建立与完善,增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培育良好校园文化、文明乡村文化、和谐社区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保护,推进文化典籍数字化和整理出版工作,建成文物大市,彰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基地建设。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完成开封城墙“贯穿”工程和城墙“地下展示馆”建设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做好城墙“申遗”工作,力争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振兴传统工艺,传承发展传统戏曲。鼓励各县区举办体现民俗、民间特色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倡导社会文明风尚。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推动全社会形成公益性、社会性、自愿性、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氛围。借助现代媒体进行文明创建活动宣传,推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开展廉政道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德育工程建设,培育良好政风、家风、行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强化文化产业精准招商力度,助推文化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深入发掘开封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引导市场力量介入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龙头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坚持以宋文化品牌为主导,坚持每年建成和提升一批产业项目亮点,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城市品味,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引导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以规模、品牌文化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文化产业基地、园区、企业三级发展模式,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突出文化产业招商,加快产业集聚,推进文商旅一体化发展,形成投资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层次、市场规范有序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调整优化传统文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体育中心、乐视体育河南网络公司项目落地,推动体育消费业发展。

专栏19:文化产业重大工程

加快皇宋大观文化园二期项目、城摞城新郑门遗址博物馆项目、千回大宋暨小宋城二期项目、中原明珠文化产业园项目、银基文化产业项目、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龙亭区锦诚盛世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支持孟子游梁祠暨儒家文化项目、黄河文化广场项目、启封城遗址公园旅游开发项目、铁塔开宝寺复建项目、宋文化综合体项目、杞县宗店乡大云寺唐文化园项目、龙亭区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中国˙开封收藏文化园项目、岳飞文化产业园项目、东京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艮岳博物馆项目、伊尹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第三节 强化公共文化建设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传媒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档案馆、方志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图书馆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公共文化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力争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示范项目成功创建,积极做好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示范项目、特色文化村镇创建工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支持和引导各县区建设一批全民健身场馆、户外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拆装式游泳池、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十三五”末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1.8平方米。加大竞技体育投入,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办好2019年开封市第十届运动会暨第二届全民健身大会,积极申办2022年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暨第三届全民健身大会。支持文艺院团发展,加大文化惠民活动扶持力度和地方特色戏剧文化发展支持力度,重点发展以祥符调为代表的豫剧文化事业。

建设现代传媒体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推进骨干新闻媒体的网络化改造,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创新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网上宣传方式,形成健康舆论导向,增强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文化精品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网上思想文化。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改革,进一步扶持、引导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加强市场规范与监管,推进监管执法的规范化、透明化、快捷化。提升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水平,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非法出版物查处力度。健全完善网络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掌握网络舆论工作的主导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开封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