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报道正文

百人会研究:中德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比

2016-07-25 09:28来源:第一电动网关键词:充电站充电设施电动汽车补贴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德国政府还将“身先士卒”,拨款1亿欧元用于采购电动汽车,并将其作为政府公务用车,计划从2017年1月开始,逐步将政府公务车队中的电动汽车比例提高到20%。

此次出台的新补贴政策,德国政府表达出了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决心。据德国政府预计,通过此项计划,至少可增加30万辆电动汽车销售。

中德财政补贴的异同及分析

通过政策补贴来拉动电动汽车市场,德国此举并不“新鲜”。2015年登顶全球电动汽车产销量第一宝座的中国,对电动汽车的政策补贴就非常“慷慨”,中国2015年全年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至少为300亿元人民币。我国补贴政策与德国补贴政策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补贴对象不同

首先从补贴的对象上看,我国不仅补贴消费者,还补贴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而德国的所有补贴优惠都是围绕消费者,汽车制造商并不能获得补贴,反而还需和政府共同承担补贴。

我国的这种补贴方式好处在于不仅能够刺激消费者,还能够提高车企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通过对供需双方的刺激,从而拉动整个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另外,给予车企补贴,除了为了刺激其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外,也因为我国的汽车制造业相比德国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国家给予财政等方面的支持。

反观德国的财政补贴,仅仅针对消费者,对于车企来说,生产、销售的是不是新能源汽车都无关紧要,但是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不给予车企补贴政策,同时也意味着政府对于车企不做过多干涉,避免了政策补贴影响企业对于技术路线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车企不是补贴收益方,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车企“骗补”的行为。

补贴资金来源不同

相比于德国,中国补贴资金全部来自于财政部,并且部分省市也已出台相关补贴规定,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地方补贴。而在德国,补贴资金由政府和与政府达成一致的车企各付一半,并且各地方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补贴规定。

我国的补贴力度显而易见,无论对消费者还是车企,都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刺激。但是如此庞大的政府开支,很难长期维持下去,补贴退坡在所难免。反观德国的补贴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政府开支,并且德国政府设置了12亿欧元的总补贴金额,最晚将补贴至2019年。这也体现了德国的补贴政策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制定政策时,就考虑到了补贴退坡的方式及时间点。

也有一部分人对德国补贴有疑虑:让车企担负一半的补贴,会不会影响其对于电动汽车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积极性呢?实际上,每辆电动汽车最高4000欧元的补贴,政府和车企各付一半,车企最多每辆车付2000欧元的补贴。而2000欧元对于车企来说,可以算作是给消费者的让利,属于可接受的范围,也不会影响车企最终盈利。

原标题:百人会研究:中德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对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站查看更多>充电设施查看更多>电动汽车补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