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西太原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大容量、高参数和低热值燃料大型坑口火力发电机组等(全文)

2016-08-10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6: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

大气污染防治与环境质量改善工程。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围绕“去煤、降尘、管车、治企、监管”,全力开展燃煤污染整治,全面加强扬尘污染控制,进一步强化机动车污染管控,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促进省城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水污染防治与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良好水体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防治,推进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促进污水再生利用,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完成汾河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建设。

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提高危险废物处置水平。

环境监管和科研能力建设工程。加强环境监测、环境预警与应急、环境监察、辐射安全监管、环境信息、环境科技能力建设。

社会行动体系建设工程。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环境科普、环境文化、环境教育和体验基地建设。

第三节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基本路径,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发展绿色交通。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加快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不含步行)达到40%以上。实施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行动计划,建设比亚迪太原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新增公务车及环卫车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引导全社会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做好充电站、充电桩等配套建设。轨道交通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达到6万辆,服务点达到2000个,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基本形成轨道交通、公交车、出租车、公共自行车无缝对接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全面推进低碳发展。加快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和低碳能源体系,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限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煤炭、焦化、钢铁、水泥等行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浅层地热能,继续开发天然气(煤层气)。主动控制碳排放,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有效减少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碳排放,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加强碳汇体系建设,持续抓好造林绿化,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增加林业碳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加耕地碳汇。推进省级低碳市县试点和园区试点建设,积极开展低碳商业、低碳社区、低碳公共机构试点。着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探索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目标分解制度,建立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购物、绿色办公,推行政府绿色采购。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加快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主要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建设循环型社会。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体系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推进废金属、废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动废弃物处理方式由无害化处理为主向资源化利用为主转变。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快再生水回用管网建设和污水配套管网改造,加强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积极开展循环经济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工作,在企业、园区和区域层面建立一批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重点推进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不锈钢园区和清徐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

第四节 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节约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推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氛围。

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既要控制总量,也要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的强度。落实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控制能源消费过快增长。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并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更多用市场手段实现双控目标。

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技术改造。严格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全面压缩过剩产能,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和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开展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加快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全面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工程,加快燃煤炉、窑、灶改造步伐,拓展清洁能源覆盖率。

推进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普及高效用水技术和设施,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工程,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治理力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强化节约集约用地管理,盘活存量低效利用土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投资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益。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5.1万亩以内,亿元GDP建设用地下降25%。

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严格控制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建立健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长效机制,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第五节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生态安全屏障。

规划建设生态产业园区。以创建国家新能源示范园区为契机,设立太原西山生态产业园区。充分利用西山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资源,发展旅游、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积极推进西山地区生态修复,促进产业转型。

加快建设三大生态圈。坚持把植树造林作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的基础工程,加快东西北山造林绿化和市区园林绿化,实施城市周边百万亩森林围城工程,构建城市生活、近郊休闲和远郊防护三大生态圈,即在环城高速内的建城区,围绕道路、水系、厂矿、住宅、游园等区域进行点、线、网状景观绿化,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生态保障,构建城市生活生态圈;在东西山生态景观林、平原农田林网和经济林为主的近郊,构建近郊休闲生态圈;在阳曲、娄烦、古交、清徐“三县一市”生态防护林为主的远郊,构建远郊防护生态圈。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

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推进娄烦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高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质量。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等限制性措施。严格控制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发强度,实行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坚持保护优先、有序开发,强化对水资源、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组织实施以汾河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和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

第六章 推动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以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为引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在全面深度开放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强化区域合作中培育发展新引擎,建立和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第一节 建立健全对外开放政策机制

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对外开放的投资、贸易、合作和政务机制,全力破除制约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探索外商投资管理新模式。最大限度放宽投资准入限制,积极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对标上海、天津、广东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相关政策,结合太原实际,大力推行在投资、贸易、金融、服务业开放和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可复制的改革试点经验。推行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外资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

构建对外贸易合作拓展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天津、山东、江苏等沿海和新疆、内蒙古沿边及中部五省口岸通关合作,构建快速高效的立体通关体系。全面推行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扩大至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化通关管理,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限制,降低进口环节交易成本,实行24小时和节假日预约通关。

健全适应对外开放的政府服务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精简和优化行政审批,加强投资咨询和商事法律服务,推进政务环境透明化、便利化和规范化,营造规范高效的政务环境,培育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形成亲商、安商、容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经济信息和政策动向。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报关、报检、外汇、物流、退税和融资等综合服务。

第二节 加快开发区建设发展

把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坚持产城融合、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统筹谋划各开发区功能定位、空间格局、产业布局和发展路径,着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开放发展的排头兵、率先发展的加速器、创新创业的引领者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

大力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在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和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实施开发区北扩南延战略,重点向北部阳曲和南部清徐、晋源拓展,新增面积60平方公里左右。坚持集约发展,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标准,降低企业工业用地成本,鼓励建设立体化生产厂房和公用设施,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投资强度达到300万元/亩以上。高新区加快推进汾东、阳曲、姚村3个拓展区建设,形成以学府园区、汾东拓展区为核心,以阳曲拓展区、姚村拓展区为延伸的“两核两区”空间布局。经开区依托基础区向东、南两个方向拓展为汾东板块,以清徐开发区为基础拓展为清徐板块;同时为综保区预留发展空间,依托批准区向南拓展。民营区向阳曲县拓展,建设阳曲新兴工业基地;基础区扩容提质,打造“产、商、住”布局合理的功能性产业园。不锈钢园区向尖草坪区阳曲镇拓展,可在尖草坪区范围内经市政府批准按规划建设各类专业园区,同时在市域范围内结合当地发展布局发展飞地经济。

明确开发区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坚持以产业为支撑、以工业为引擎,以产业集聚、企业集群、要素集约、服务集中为目标,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新、竞争力强的新经济增长点,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业集聚、开放共享的园区发展格局,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活、政策最优的发展区域。坚持规划引领,按照产业高效、低碳、生态、循环发展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和项目布局,避免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实现协同发展。明确发展导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园区建设发展水平,高新区、经开区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优势,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引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成为品牌示范园区;民营区、不锈钢园区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目标,延伸产业链条,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端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强化服务配套,实施业态调整,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众创空间、金融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0%。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开发区与所在县区的关系,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优势互补,促进开发区与所在区县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各开发区道路交通、水电气暖、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七通一平”和重点项目。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提前布局服务性、生活性配套设施,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引导外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投入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孵化器建设,推行非生产配套设施的集中供应,促进园区孵化体系与楼宇经济有机融合,实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推动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以开发区拓展空间为契机,创新园区发展模式,鼓励开发区和各类园区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采取政府与政府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等方式,在园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园区,带动产业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积极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及院校开展科研、产业与技术合作,加快建立太原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合作基地。支持开发区与境外园区建立合作联盟,重点承接海外制造产业转移,加快园区国际化步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