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西太原十三五规划:加快建设大容量、高参数和低热值燃料大型坑口火力发电机组等(全文)

2016-08-10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山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健康、时尚、休闲为方向,构建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教育培训、居民和家庭服务、体育等行业为主体的优质生活性服务体系。加快传统商圈改造。充分发挥未来太原市立体交通网络的优势,借助城市快速路、地铁形成的交通节点,依托原有服务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优势,进一步优化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布局。改造提升柳巷—钟楼街、亲贤街—长风街等传统商圈;抓好华润万象城、万达商业广场、欧亚锦绣综合体等项目,培育新的城市商圈;建设社区便民商圈。推动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领、社会主体,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和医养融合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和供给机制,逐步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养老服务组织、家政服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多形式、多层面的养老服务结构。支持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机构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开办老年餐桌、日间照护、文化娱乐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拓展养老服务领域,逐步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健康服务、辅具配置、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机构,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实现由政府举办养老服务机构为主向社会力量多元投资转变。基本形成新型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机构养老和医养融合床位达3.1万张以上,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0张;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城市社区,覆盖所有千人以上村和交通不便、公共服务短缺的远郊农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按照“一环(城市边山旅游文化生态景观环)一带(汾河生态景观带)三区(阳曲黄土风情农耕文化区、清徐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区、娄烦自然风光生态保障区)”布局,实施“旅游+”战略,推进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融合发展,开发多业态、多元化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大文化遗存保护开发力度,连片规划建设以晋祠、天龙山、龙山、蒙山、太山、明太原县城、晋阳古城、晋阳湖等为核心的晋阳文化旅游大景区;建设以崛山围山、汾河二库、窦大夫祠等为核心的北部文化旅游大景区;着力打造以钟楼街历史街区、纯阳宫景区、双塔景区等为主体的府城文化旅游街区;引进一流企业,加快开发以青龙古镇为依托、以文化科技主题公园为主干的综合性景区;致力开发太化、矿机等工业遗址旅游景观,提升太钢、醋园等工业景区质量,叫响“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清凉太原”品牌。加强景区道路、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综合承载能力,营造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努力把太原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山水神韵与生态宜居相得益彰、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集散中心。“十三五”期间,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研发设计、信息及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幅提升生产性服务企业集中化、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形成融合配套、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高效生产性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以物联网公共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合理布局保税物流、商贸物流、制造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等业态,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多方物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枢纽。推进物流企业与各类市场主体的战略性重组,形成一批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支持以金虎、唐久、美特好为代表的民营商贸物流企业快速发展;引进传化物流等大型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或者分支机构。推进物流载体建设,加快建设武宿现代物流园区、丈子头农产品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依托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交通设施,建设配套京沪、京广、欧亚大陆桥、中欧铁路等跨区域物流大通道的设施,加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推进以“金融、制造、物流、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总部经济发展,努力把我市构建成为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总部经济集聚中心,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立足地方特色,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能源产业等研发中心、投资与决策中心等行业总部、区域总部、物流总部和商贸总部。充分发挥全省煤炭能源工业大企业、大集团总部在并优势,发展能源产业总部经济,利用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和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等平台,吸引省外有实力的能源企业来我市设立营销、研发总部。依托太钢资源优势,不断拓展不锈钢园区规模,引进国内外知名不锈钢企业分销中心和采购中心,建成一流的不锈钢制品加工、交易、物流中心和不锈钢研发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太原在资源、产业、研发和政策、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镁业企业来太原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加快发展商业咨询。围绕促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商务咨询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和网络化水平,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咨询服务体系。依法健全商务咨询服务从业评价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商务咨询信息数据库,扩大商务咨询信息来源。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和发展检索、数据分析加工等基础服务,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提升产业发展素质的咨询服务,发展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环境咨询、工程咨询等专业咨询服务,不断拓展商务咨询服务领域。

培育壮大都市现代农业。做好特色农业、城市需求、产业链延伸“三篇文章”,完善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休闲农业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一批高标准“米袋子”“菜篮子”“奶瓶子”基地,打造城乡居民的“后花园”。“十三五”期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以上。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认真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和集约用地政策,推进实施耕地保有量制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城市服务型农业。推广节水、节肥、节能实用技术,提高特色农业综合效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农田保护、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气象服务、农业机械化等水平,试点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巩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信息化与都市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信息化服务。抓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和问责制度,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抓好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积极实施“百园兴农”工程,引导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抓好润恒农产品冷链物流、宝迪养殖屠宰加工一体化、九牛现代农业循环产业园等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做大做强肉制品、乳制品、食醋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园、健康养殖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和休闲养生农业园。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公司经营等农业经营新方式。

第四节 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强化省城科技创新对全省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十三五”末,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左右。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改革市级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全市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形成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等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管理体制。建立科技计划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管理全市各类科技计划。建立与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对接机制,争取政策、计划、资金项目等支持。完善科技资源开发共享机制,财政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率达到100%。

调整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建立市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科技投入列为公共财政支出重点。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考评跟踪机制,切实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基础和引导作用,突出产业化导向,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发放创新券、补贴运行经费等方式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众创空间、中试环节、科技孵化等公共科技活动。综合运用税收优惠、后补助、以奖代补、政府采购、运行补贴、贷款贴息、投资入股、融资增信等方式,支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技条件建设。

深化市属科研院所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开发类科研机构原则上转制为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企业,面向市场放开搞活。鼓励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建设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研发试验平台,加大对转制科研院所承担的公共科技服务的政府补贴力度。落实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政策,调动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积极性。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制定科技创新政策、规划和重大科技项目的决策,建立不同行业企业研发投入分类考核办法,把研发投入达标和研发机构建立作为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探索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向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企业倾斜,激发和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十三五”末,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比重达到80%以上。

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组织。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支持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面向行业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分析测试等公共技术服务。“十三五”期间,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新建20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超过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有研发活动,形成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格局。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力打造煤机装备、电子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特色产品集群,争取形成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首台(套)”重大创新产品,培育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的重点科技企业。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计划,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培育体系,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以及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十三五”末,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家。

专栏5: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1。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重大关键技术:高铁轮轴材料研究与生产制造关键技术、重卡发动机国产化制造技术、高功率极片及芯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组开发、小口径薄壁无缝管热轧工艺技术、智能分拣系统及自动化作业分配系统关键技术、高速永磁风力发电机核心技术等。

重大创新产品:煤炭高效自动化采掘成套装备、高能效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煤层气钻裂抽一体化成套装备、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化动车组车轮及车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齿轮箱及弹性车轮、新能源重型卡车发动机、纯电动客车关键部件、大型数控超高强及复合宽厚板轧制成套装备、超小口径热轧无缝钢管成套设备、大型数控锻挤压机设备、履带式伸缩臂起重机、智能仓储物流装备、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海上浮动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等。

2。新材料领域

重大关键技术:智能化高精度钕铁硼深加工技术、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热核聚变堆用不锈钢材料制造技术、大尺寸低应力低位错密度高纯半绝缘SiC单晶生长技术、大丝束碳纤维制备技术、石墨烯分散和成型技术等。

重大创新产品:应用风力发电及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钕铁硼高端产品、智能化高精度钕铁硼深加工设备、新型医用镁合金材料、镁基高储氢材料、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低碳节能镁及镁合金生产与回收装备、高品质车轮用特殊钢、核电用核级不锈钢板、航空航天零部件用特殊钢、高纯碳化硅粉料、耐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用导电型SiC单晶衬底、24K丝束碳纤维、碳纤维特种功能树脂复合材料、自主碳纤维成套设备、面向应用领域的高品质石墨烯等。

3。光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

重大关键技术:高纯纳米导电银粉的制备技术、高效晶体硅电池印刷烧结技术、高亮度激光显示光学引擎技术、自动化机械手移载控制技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PET)整机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等。

重大创新产品:微波模块基板制造工艺及设备,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光学纤维元器件、近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传像光纤系列产品、电磁防护型信息安全计算机、新型平板显示成套装备、新型医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等。

4。生物医药领域

重大关键技术:缓控释制剂技术、先导化合物结构优化技术、中药活性物质提取分离技术、重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制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重大工艺创新药物及药物专用中间体制备技术等。

重大创新产品:治疗病毒性疾病新药、口腔崩解制剂、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改良型创新药、放化疗损伤防护与修复中药品种及保健食品、山西独家中成药的升级产品、重组融合蛋白系列产品、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重大工艺创新药物及药物专用中间体、可穿戴式医疗设备等。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山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