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222天 一份非完整版的新能源车骗补名单意味着什么?

2016-09-12 13:04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刘晓林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骗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是中国汽车业20年来最大的行业审查行动。

9月8日,财政部官方网站挂出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并明确列出了作为典型骗补案例的五家企业,分别是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以及河南少林客车。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10.1亿元。

这份通报意味着持续了222天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的正式进入结果发布期。2016年1月16日,经济观察报独家披露《消失的新能源车与庞大的骗补产业链》,将新能源汽车骗补这一广泛存在于行业的“潜规则”暴露在阳光下,指出在非正常爆增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背后,是大量投机者通过各种手段套取财政补贴而一夜暴富的恶性危机。

随后,骗补报道迅速引起上下各层面的高度关注。从1月21日开始,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启动骗补调查开始,到国务院办公厅组建督察小组,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先后组织了三次调查。在新能源车作为国家力推的新能源战略产业背景下,骗补调查成为2016年汽车业的大事件。

但无论是媒体还是企业,都似乎低估了骗补规模及其严重性。9月8日财政部发布的这份只有5家企业的非完整名单,骗补总金额已经超过10亿元——这显然不是行业关注的全部。

当天下午,一份更详细的名单在各个圈子内流传,该名单提到了20家涉及骗补的整车企业,以及89家涉及新能源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至8日晚间,一份号称更完整版的“骗补名单”也浮出水面,按照该名单,被调查的93家企业中有72家企业存在骗补和违规谋补行为,涉及补贴资金92.7亿。

截至本报发稿时,这份名单仍未获得相关权威部门的确认。名单上提及的车企已有两家发布澄清公告,声称并未收到官方通知。但无论这份名单是否属实,实际的骗补情形也是让市场震惊的。

新能源骗补的“井盖”已经揭开,灰色阴影下有多少藏身者也将逐渐清晰。而由骗补清查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正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能源汽车骗补有多严重?若9月8日晚间曝光的那份完整版骗补名单属实,意味着占中央财政拨付新能源汽车补贴近1/3的资金被套取。就在8个月前,这一切还难以想象。

原标题:222天 一份非完整版的新能源车骗补名单意味着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补贴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骗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