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电改要服从服务于电力生产力 重点解决电力市场扩容问题

2016-09-21 16:10来源: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化售电侧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福建是能源资源小省,却是能源建设大省,对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五个一”的海峡西岸能源基地建设困难,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能源管理体制与机制。2011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华电、华能、大唐、国电、中电投(原)五大发电集团和国家电网公司等电力央企,中核、中广核等核电央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化央企,以及以神华集团为核心的煤炭央企,已悉数投资福建能源项目。从能源发展的规划、建设、生产、运营四个阶段看,在能源央企的大力支持下,“海峡西岸能源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已不是问题,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已形成生产力的能源项目的生产与运营问题,受限于电力市场的政府管制,生产者不能自由销售能源产品,消费者不能自由选择能源产品,“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远未形成,特别是以价格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发展滞后。为此,福建要积极争取成为“全国能源体制改革试点”省份,通过改革推进海峡西岸能源基地建设,为全国能源体制改革累积经验、树立标杆:

☆电力价格体制改革试点。赋予福建电力领域价格改革权,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自然垄断环节和公益性服务。

☆电力投资体制改革试点。赋予福建电力投资体制改革权,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为民间资本进入电力领域创造条件。

☆电力消费体制改革试点。赋予福建电力消费体制改革权,改变现行的“敞开式”电力消费模式,实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挂钩,对高耗能产业和过剩产业实行电力消费总量控制,对其他产业按平均先进能效标准实行能耗强度控制,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管理和绿色电力证书管理。

☆“供电营业区”改革试点。按照“供电营业区”与行政区划脱钩的发展要求,推进海峡西岸能源基地市场拓展,推进供电营业区由福建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向长三角珠三角、向台湾依次“扩容”。

☆“非资源区能源基地”建设试点。按照“能源自由贸易区”模式,依托“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境外能源资源,建设海峡西岸非资源区能源基地。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电力体制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边”的路径选择,目前的主要问题是政策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科学性上。首先,需要对现行的“政策森林”中针对实施电力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所需的公共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策体系,使各项政策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特别是投资政策、价格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梳理设计,提升电力政策的系统性。其次,电力政策设计还需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进行把握,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每项政策都在五位一体中来设计、考量和推进,使各项政策更加衔接更加配套,重点梳理设计运行调节政策、市场监管政策、公共管理政策和社会服务政策,提升电力政策的整体性。此外,还需要从政策生命周期中把握电力政策,围绕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环节,完善电力政策过程,做好电力政策的政府协同服务,重点完善电力政策制定的决策论证服务、政策执行的监控评估服务,提升电力政策的科学性。

经过2003年以来的“井喷式”发展,特别是“厂网分开”的制度创新,由电源建设决定的电力生产力已不是决定电力发展的主要矛盾,一次能源的有效供给与环境保护上升为电力发展的主要矛盾,电力政策重点也因此由投资转向消费。与电力生产者相对应,我国政府对电力消费者行政管理的主要政策工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在输配售耦合的“单一购买者”电力市场模式下,电力消费者还不具备电能商品的自由选择权,独立发电商也不具备电能商品的自由销售权,需要开展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具体设计城镇和农村的售电改革方案,具体设计电力直销和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移动式用电的售电改革方案,具体设计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以太阳能、风能为基础的分布式电力的售电改革方案,为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还要研究取消供电营业区许可证管理的可行性,解决售电市场准入问题;研究售电商履行电力普遍服务的成本分摊办法,解决非市场售电问题;研究售电商协助政府支持“三农”的成本补偿办法,解决政策性售电问题;从而为售电侧电力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为实施有管理的电力消费政策创造条件。

完善电力运行体制机制

“十三五”时期,福建产业结构将从以劳动密集型、轻纺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向以资金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后期转换。重化工业时期的典型特征是产业链长、能源依存度高。以满足住宅、汽车等新的最终需求行业快速发展为核心,带动钢铁、有色、石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中间需求行业快速发展,这些行业都是高耗能的。以住宅为例,住房建设消耗了大量的钢材、水泥、墙体材料、石灰、陶瓷和玻璃,平均每平方米需要消耗相当于335公斤煤炭的能源。因此,以住宅、汽车为核心的最终需求又进一步带动了以能源、交通基础设施为主的基础需求行业的快速发展。

围绕最终需求、中间需求、基础需求,政府工业经济运行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在动态中调节中间需求行业的发展;但与中央政府具有强有力的、以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手段不同,省级政府工业经济运行调节需要发挥能源电力基础需求行业的工具性作用,通过有管理的电力服务引导、激励中间需求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以电力保障、电力激励、电力约束为核心手段促进中间需求产业跨越发展,促进工业结构由轻纺或劳动密集型、重化工或资本密集型向信息或技术密集型演进,沿着“轻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轨迹向前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朱四海)

相关阅读:

刘纪鹏:电力体制改革中的“增量”运用

原标题:独家|电改要服从服务于电力生产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市场化查看更多>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