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邯郸市十三五规划:支持发展热电联产 加快推进峰峰低热值煤热电等项目(全文)

2016-11-04 10:5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邯郸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把弘扬邯郸历史文化作为励志图变、绿色崛起的根本途径,加强历史文化古迹保护,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再现历史文化风貌,塑造区域文化品牌,壮大特色文化产业,提升邯郸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一、加强历史古迹和文化保护。重点保护赵邯郸故城、大名府故城(宋代)、邺城遗址、磁山文化遗址,严格控制历史城区空间尺度、街巷格局和环境风貌,体现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实施广府镇、大社镇、固新镇、冶陶镇、阳邑镇、伯延镇、磁山镇、贺进镇和偏城村、赤岸村、王金庄、毛官营、岭底村、朝阳沟等名镇名村保护行动,加大对历史街巷、古树名木和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传承文化遗产,彰显历史风貌。加强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进一步加大对邯郸民俗文化、传统工艺、老字号、名特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力度,打造若干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纸质和数字化档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保护与管理,进一步扩大地域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二、大力弘扬历史文化。规划新建一批代表邯郸文化形象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高标准建设赵王城遗址公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核心区。深入挖掘十大历史文脉,举办“三曹七子”、北朝石窟、晋冀鲁豫边区红色文化等学术思想研讨会,推出一批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决策参考价值、思想教育价值和文化积累价值的文化学术精品,不断丰富邯郸历史文化内涵。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创办各类专题博物馆,支持邯郸博物馆发展,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提升邺城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级,加快临漳民俗博物馆建设和大名石刻博物馆升级改造,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瞄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文华奖等奖项,创作一批具有邯郸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借助娲皇宫、邺城、黄粱梦吕仙祠等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谋划“女娲补天”、“曹魏建业”、“黄粱一梦”等特色大型实景演出,规划建设历史题材的影视基地,鼓励创作拍摄体现邯郸元素的影视剧、纪录片等,塑造邯郸软实力。

三、塑造特色文化品牌。以特色化、精品化为主线,挖掘文化资源、展示文化魅力、延伸文化内涵,唱响古赵风韵、成语典故、太极养生、红色边区等文化品牌。加强赵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展现赵文化魅力;深入挖掘邯郸成语典故的独特内涵,提升“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影响力;彰显太极文化,做大做强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打造广府太极拳世界级品牌;发挥晋冀鲁豫边区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以“红色”为主旋律的系列文化产品,提升涉县一二九师旧址、香城固伏击战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知名度、塑造力。提升中国吹歌节、中原民间艺术节、中国女娲文化节、中华磁山文化节、中国临漳邺城文化艺术节的影响力,加大对邯郸文化品牌的推介。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特色文化产业生成机制,打造国内知名文化创意之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市传媒中心。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广府生态文化园区、漳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和中华成语文化博览园、赵王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邺城遗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谋划建设邯郸文化产业园区。加快邱县漫画等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壮大。设立邯郸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推动县(市、区)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第三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完成市群艺馆、市美术馆、市艺校等公共文化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持续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到2020年,80%的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三级馆(站)以上标准,7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基本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覆盖到行政村,广播电视实现户户通。

二、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戏曲惠民演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千村万户”文化家园后续工程。继续加大农家书屋图书更新力度,平均藏书达到2000册以上。大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剧场”、“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等覆盖全市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多渠道向基层配送文化资源。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等特定区域和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场馆管理,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管理的专业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继续做好各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所)等公共文化场馆全面免费开放,推动音乐厅、美术馆等定期提供免费或低票价服务,扩大展览馆、科学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免费服务项目,探索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向社会开放的新路子。

四、深化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不断创新城乡文化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利用节庆、纪念日、农闲等时机,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和途径,广泛开展群众歌咏、广场文化、村镇联欢、“彩色周末”、“欢乐乡村”等品牌文化活动,保证全部行政村和居委会建有1支以上群众文化队伍。

五、确保全市文化市场有序发展。积极推广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文化市场监管及服务能力。以“三个延伸”机制为统领,以查办案件为抓手,开展“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推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阳光娱乐”系列活动和微电影大赛,促进行业发展,弘扬阳光娱乐正能量。

第十一章  拓展持续发展新载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和保障能力,为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围绕建设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骨干公路网络,完善铁路客货运输网,改造提升机场设施,推动公路、铁路、航空联动发展,提升城市交通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一、完善公路交通体系和网络。着力构建功能配套、内联外畅的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太行山高速邯郸段和邯大高速东延工程建设,完善现有高速公路与国省干道的互联互通,全面建成“三纵两横一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完善G309、G514、S348、S349、S350等东西向骨干公路,G107、G515、G234、S237等南北向骨干路网,加快构建全市互联互通、快速便捷的干线公路体系。按照一级路标准,新建和改造提升中心城区与组团城区之间、县与县之间的干线公路,规划建设中心城区-峰峰等快速路,实现中心城区与组团城区之间、县域之间便捷通达。加快太行山交通路网建设,推进国道G234京娘湖至沙洺段、省道S348武安段等扩建改造,加快田家嘴-王金庄-青塔-山西界旅游公路、青塔湖-朝阳沟旅游公路、贺进-柏草坪旅游环线建设,打造西部旅游交通网络,改善旅游景区通行条件。强化农村公路网建设,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提升道路等级,解决沿线群众出行问题,实现乡镇与县城、乡镇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村与村之间便捷通达。到2020年,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9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30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与组团城区之间有2条一级以上公路连通,相邻县(市)有一级公路相连。

二、构建铁路运输网络体系。加快干线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建设,构建与公路和航空顺畅衔接、纵贯南北、东出西联的铁路网络架构,提升铁路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规划建设邯黄复线,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强化四省交界区域铁路货运中心地位。规划建设辐射县(市、区)和旅游景区的轻轨快速路,打造轻轨快速交通网。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联系,谋划建设聊-邯-长客运专线、邯郸-石家庄城际铁路,衔接京石城际、太郑客专、济郑客专,形成北上南下、东出西联快速客运大通道。适应邯郸铁路枢纽中心需要,谋划建设邯郸高铁动车运用所。

三、加快机场建设。按照区域性枢纽机场标准,加快推进邯郸机场三期扩建,改造提升第一航站楼,建设第二航站楼,提升跑道吞吐能力,配套建设相关辅助设施;稳固上海、广州、成都等一线城市商务航线,增开大连、海口、三亚、厦门、昆明、兰州、银川、乌鲁木齐等国内热门航线和秦皇岛、承德和张家口等省内支线航线;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建设集运输、产业、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空港经济区,打造区域性门户机场和航空物流集散中心。规划建设魏县、武安等通用机场,加快建设福尔通用航空产业园、涉县通用航空产业园,推进通用航空发展。到2020年,航空旅客和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80万人次/年和2000吨/年。

第二节  建设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围绕提能效、控总量、转方式、调结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战略,构建经济、清洁、安全、稳定、高效的新型能源保障体系。

一、加快智能电网和电源建设。全面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加速变电站战略布点,优化主干电网结构,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实施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及微网运行控制试点工程等,提升电网安全运行和智能化水平,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多元化用电需求。合理布局建设大型高效燃煤机组,支持发展热电联产,加快推进大唐马头电厂扩建二期、华润电力热电联产、峰峰低热值煤热电、邯郸国电西部热电、国电东郊热电二期、东部县热电联产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永年、涉县、邺都工业园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项目,强化区域电源热源支撑。

二、提高油气供应能力。深入实施“县县通气,气化邯郸”工程,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新天国化涉沙线煤层气等区域干线管网建设,谋划引入中石油新的天然气管线,着力扩大天然气输入规模,构筑天然气主干网络,形成20亿立方米的年供气能力。完善天然气输配气管网、配套门站、储气调峰设施和加气站,推进新兴重工、永洋钢铁等一批液化天然气储备中心项目建设,提高供气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大煤制气、煤层气等清洁能源供应和推广力度,启动实施磁县华源电力煤制气等项目,推动峰峰玺尧“煤制油”扩大规模,加快磁县裕泰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技术推广,积极拓展非常规天然气气源。到2020年,完成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25万户。

三、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力度,实施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积极争列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促使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支持涉县、武安市、磁县等西部山区光电项目建设,推进复兴区协鑫、武安爱康等一批大型光伏电站建设。推进永年生物质发电项目尽快投产,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基地。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在东部地热资源富集区推广地热供暖。到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

第三节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按照“供水、防洪和水生态安全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水利和防洪减灾工程建设,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水资源,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一、供水保障工程。完善跨区域丰枯互补的蓄、引、调工程体系,推进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引黄入冀补淀和大名引黄工程建设,实施引漳济洺、引漳入牤工程。加快建设茅岭底水库,推进洺河娄里大型水库、匡门口中型水库、卫河建闸前期工作,谋划建设清漳河台庄水库、魏县引黄调蓄水库、涉县宇庄水库等一批小水库。统筹规划城乡供水设施,依托骨干水源工程,结合城镇发展和园区建设,建设一批覆盖城乡、规模较大的地表水厂。实施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工程,提高农村自来水集中供水率。到2020年,新增蓄引能力0.5亿立方米以上,农村地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邯郸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