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河北张家口市十三五规划:全面完成大唐电力张家口发电厂等超低排放改造 建立风电等洁能源供应体系(全文)

2016-11-09 09:5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超低排放张家口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培育功能配套的三个副中心城市

按照突出优势、产城互动、完善功能、集聚发展的原则,高标准推进怀来、张北、蔚县城市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特色突出的区域副中心城市。

东南部区域怀来副中心城市。发挥怀来毗邻首都北京、扼守京张要道、生态地位突出三大优势,加强与北京功能对接,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协同发展方式,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努力将怀来建设成为具有20万以上人口的中小城市,华北葡萄和葡萄酒品游大区、北京高科技产业承接地、北京郊游首选地。

加快新城开发,拉大城市框架。按照“一城一园、产城互动”发展理念,加快开发沙城经济开发区、怀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燕山文化产业示范区,推动老城区改造提升,促进东花园新城和燕山文化新城加速崛起,着力构建“一水三城”城市格局,拉开城市发展框架。瞄准产业高端,提升城市实力。重点发展葡萄和葡萄酒、高新技术、现代物流、文化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五大主导产业,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增强城市产业支撑能力。强化功能对接,提升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与北京全方位对接,吸引北京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外迁至怀来,高标准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重点承接区、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合作共建区,跨越式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坚持生态理念,增强城市特色。按照“绿色、低碳、生态”理念,高标准建设高端商务建筑群落、生态宜居住区、生态度假胜地、主题活动场所,彰显城市特色和发展魅力。优化交通条件,实现同城发展。力促北京地铁、城际铁路向怀来延伸,推进省道东镇公路升级改造,增加北京至怀来公交线路开通对数,实现怀来与相邻首都区域的同城化发展。

北部区域张北副中心城市。发挥张北地处坝首、雄据要冲、城市框架基本拉开、吸聚效应初步显现的优势,紧紧抓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机遇,壮大绿色产业规模,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努力将张北建设成为具有20万以上人口的中小城市,京津冀大数据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冀西北绿色能源基地及装备制造基地,辐射坝上及内蒙、沟通内地的重要现代物流枢纽。

以建设云计算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发展云计算数据产业为特色,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新能源及装备产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增强城市产业实力。以建设新城为引领,坚持新老城区互动式开发,加快旧城区升级改造步伐,建设生态新城区,不断完善交通道路、供水排水等保障功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功能,餐饮、娱乐、购物等消费功能,金融、信息、创新等高端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在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的同时,全力推进通用机场、张尚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环网相联、内捷外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强化南北交通枢纽地位。以“互联网+智慧能源”为方向,依托可再生能源和数据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西南部区域蔚县副中心城市。发挥蔚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区位独特、工业发达的优势,坚持“文化兴城、工业立城、商贸活城”的理念,推动蔚县由资源型产业大县向生态文化强县转变,努力将蔚州建设成为张家口西南部具有20万以上人口的中小城市,冀晋交界区域重要的商贸物流枢纽、京西北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样板城市。

以弘扬蔚州传统文化为引擎,结合城市新城开发和老城改造,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文化展览馆、大型实景文化演出剧院、数字化文化影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互动式民俗文化活动场所,积极举办展示蔚州历史文化的国际文化交流盛会,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蔚州影响力和知名度。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现代物流服务设施,重点发展煤炭和特色农副产品现代物流,提升立足京津冀、辐射晋陕蒙的商贸物流枢纽地位。着眼于传统产业清洁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新型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增强区域竞争力。以开发建设新城为重点,推动产业、资金和人口向新城集聚,促进新城加速崛起,加快旧城城中村和危旧住宅区改造,加强古城保护和修复,实现新区老区古城互动发展,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推进京蔚、太行山高速开工建设,提高蔚州与周边县城、重点建制镇连接道路的标准和等级,塑造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交通优势。

(三)推动县城特色化发展

怀安、康保、尚义、沽源、阳原、涿鹿、赤城七县和察北、塞北管理区,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位”思路,以县域工业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以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为重点高起点拓展县城发展空间,以山水、生态和文化为元素高标准设计标志性建筑群,以惠民利民为导向高水平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富有活力的县域产业增长极和独具魅力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

怀安县。进一步完善新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改善老城区居住生活环境,保护老城区风貌特色,完善新老城区连接通道,加快新老城区融合进程,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应急产业,升级传统商贸物流业,倾力打造以应急安全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

沽源县。发挥县域草原文化核心区、滦白黑三河之源和跨省交通枢纽优势,加强工业园区、旅游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与县城互动发展,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现代农牧、食品加工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京北生态旅游名镇、新能源集成利用示范基地和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物流基地。

康保县。发挥县域风光资源丰富、生态地位突出的优势,以南部湿地公园开发建设带动整体面貌提升和功能完善,促进人口加速集聚,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文化旅游和生态产业,打造全省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实验区、重要生态环境支撑区、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和特色优质农副产品供应保障基地。

尚义县。发挥区域地貌多元、生态环境良好的优势,以工业绿色化发展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带动生态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基地和坝上生态经济发展样板区。

阳原县。发挥泥河湾文化和毛皮产业两大品牌优势,以建设历史文化展示设施和商贸设施为核心,带动提升县城综合功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毛皮、陶瓷、机械加工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县和京西北裘皮加工集散中心。

涿鹿县。发挥接壤首都北京、文化源远流长、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以弘扬中华三祖文化为主线,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华三祖文化园区、桑干生态新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整体提升县城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健康养老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三祖文化名城和京西科技创新谷。

赤城县。充分发挥坐山拥水、生态优美、矿产丰富、拱卫京城等优势,以新城和汤泉新区开发为重点,推动县城扩容升级,构建山水格局清晰、功能分区明确、中心体系合理、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快发展新型能源、生态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和特色农业等产业,努力打造京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冬奥会赛区建设融合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先导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和京津冀山水园林城市。

察北管理区。充分发挥生态农牧产业基础良好、龙头企业实力雄厚、区位交通条件便捷的优势,以“种、养、加”一体化为方向,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生态城镇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坝上生态宜居城市,建设华北婴幼儿奶粉生产基地,全国马铃薯研发、育种和生产加工基地,坝上物流产业发展重要节点。

塞北管理区。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越、草场广袤、气候独特、资源丰富优势,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构建以乳业、马铃薯、肉制品为主的食品加工战略产业集群,培育以风光一体化、农光一体化、生物质能开发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产业,积极发展以现代工业、生态农业、草原风情观光为主导的旅游服务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建设,打造绿色魅力草原乳城,建设奥运食品供应基地、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基地和京津冀消夏避暑疗养服务基地。

(四)建设精品化小城镇

依托交通区位、工商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基础和优势,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张携手办奥新形势,倾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功能独特、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精品小城镇。中心城市组团城镇,加强与中心城市的融合互动,主动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强化商务会展、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高端服务功能,打造都市卫星城镇群;环京津特色城镇,瞄准京津高端消费需求,高标准打造一批田园景观、高山运动场、欧洲风情街、家庭旅馆、会议展览、休闲养老公寓、主题小镇、房车越野车营地等精品工程,建设京郊魅力城镇群;奥运特色城镇,根据奥运会赛事需求,重点建设国家队运动员特供食品示范基地、医疗体检康复中心、温泉养生综合度假中心、运动健身中心、青少年滑雪培训基地、马术俱乐部、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高端公寓等精品工程,建设国际知名奥运城镇群;其它城镇,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文则文、宜游则游”的原则,加快打造一批新兴工业强镇、文化旅游名镇、商贸物流节点镇,提升人口产业集聚力和影响力。

二、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精品示范、综合整治、文化旅游开发、中心村建设四种模式,科学编制实施县域村镇规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所有保留村达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四美”标准。

(一)分类建设美丽乡村

对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产业实力较强的村,实施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典型引领作用的精品示范村。对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尚不完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贫困村,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打造舒适宜居的综合整治村。对保存较完整的古建村、古文化村、景区周边村、城郊农业体验村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村,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古建恢复、修缮和公共服务、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塑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村。对环城市、县城及镇区、园区、景区等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村,通过联村并建、单村新建等方式,将周边村公共服务设施集中起来,建成辐射带动力强的中心村。

(二)改造提升农村面貌

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生态建设四大工程,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传承优秀文化,加快打造舒适宜居升级版现代新农村。到2020年,90%以上的乡镇开展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15%以上的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的精品村或特色村。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整治规范生活污水排放,采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沼气净化池等适宜方式,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加快改造农村露天户外厕所,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全面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清”活动。到2020年,垃圾填埋场周围20公里以内的村庄产生的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重点村基本完成厕所改造任务。

开展民居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在布局上向城区、园区周边,重点镇,沿国省道、高铁、高速公路两侧等区域集聚,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支部班子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建设,增强对周边村庄的带动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鼓励农民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改造提升现有民居;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村落建设。

开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村村通建设、连村道路建设、村内街道硬化和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分类推进农户厨房改造。

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强农村污染治理,严格执行农村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企业污染,推进农业清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和工矿企业废弃地实施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建设绿化达标示范村,打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良好生态环境;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

(三)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

继承发扬农村传统文化,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和谐生态文明乡风。

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特别要挖掘传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塑造农村新风貌和破除封建迷信主题活动,促使社会主义新风尚蔚然成风。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引导农民生态消费、绿色消费和理性消费。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着眼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使广大农村地区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和更多享受城市文明。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存量优先、带动增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城镇建设进度与人口转移速度相协调,城镇综合承载力与人口转移规模相适应,社会支付能力与人口转移成本相匹配。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适度放开中心城区户口限制;加强对各类流动人口落户引导,优先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的人员落户问题;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常住人口的落户率;健全城镇落户制度,尽快形成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人为本、城乡统一、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简化落户程序,提高服务水平。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更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随迁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科学规划布局和建设城镇教育公共服务设施,使教育设施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协调;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常住人口配置城镇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农业转移人口集中的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相关住房待遇,把进城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探索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办法,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范围。

(二)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工提供免费的就业创业信息和政策咨询。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养老和医疗保险在城乡之间顺畅转移接续,采取措施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健全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体系,使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娱有所乐、病有所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超低排放查看更多>张家口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