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2016能源变革10势:煤电不再“猛长个”、能源规划批量出台......

2017-01-04 08:49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电行业煤电装机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天然气定调“主体能源”

改革坐等“临门一脚”

占尽“道德优势”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频繁迎来政策利好,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舆论焦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化石能源中公认清洁低碳的天然气却备受冷落,尤其是2016年上半年,国内天然气市场悲观气氛空前浓厚。

否极泰来。继2016年G20北京能源部长会发出“让天然气成为能源结构转型主力能源”呼声后,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我国首份天然气发展白皮书——《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16》再次明确作出官方定调,“将逐步把天然气培育成为中国的主体能源”。“叫好不叫座”的天然气随之引来发展新动能。

市场化是促进中国天然气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当前难以大发展的主因。

纵观近两年我国能源行业市场化改革动向,价格改革一直是先行者,当前气价改革也已大幅领先于行业的体制改革。

2016年下半年以来,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方针,国家发改委陆续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等6份文件,国家能源局也发布了《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倒逼天然气行业体制改革铺路。最新消息显示,“若隐若现”两年之久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方案即将发布,已获“主体能源”政策定位的天然气行业已摩拳擦掌,静待改革迎来“临门一脚”。

(仝晓波)

风电开发“东南飞”

低风速成行业新宠

2016年,当地处“三北”的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和新疆的风电投资预警级别上升至红色时,部分南方省份的低风速风电场却不断交上“全额消纳”的答卷,第IV 类资源区正在成为风电企业竞相角逐的新战场。

2011年,我国首个内陆低风速风电场落户安徽,但这一试验意味浓烈的项目当时并未在行业引发波澜。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9个千万千瓦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规划气势如虹,高风速资源潜力无限的“三北”地区才是彼时风电开发的核心方向。

然而,持续攀升的装机很快陷入消纳困局并持续至今,风电行业不得不重新思考治理“弃风”顽疾的新途径。当年毅然吃下低风速螃蟹的企业如今迎来新的发展机遇。5年后的今天,接近负荷中心、运行方式灵活已经成为低风速电场不可复制的优势。转战低风速,既是风电行业的自我救赎,也是下游逆流倒逼出的掘进。

岁末年尾,《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未来五年,预计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8000万千瓦以上,其中,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将占4200万千瓦以上。

从推进大型基地建设到向低风速地区转移,2016年中国风电正在经历发展思路的调整转变,加快开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能资源的规划布局,让占全国风能资源区68%的可利用低风速资源迎来政策红利。

(姚金楠)

HPC项目终落地

核电“出海”迎契机

2016年,在国内新机组无一核准的背景下,中国核电在老牌核电强国的存在感却在倍增。9月下旬,一波三折的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HPC)投资协议终于在伦敦落签,中英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再添新证。

北海油气产能进入下降通道以来,加之自身对能源供应低碳化的主动诉求,英国在“弃核”20余年后决定重启核电建设,HPC因此成为英国核电复兴的首个项目。在HPC之外,英国政府后续还计划建设塞斯维尔C和布拉德维尔B项目。英国人的举动提振了后福岛时代一片沉寂的全球核电市场,也为中国核电创造了出海良机。

HPC项目投资协议正式签署后,中企将在这个耗资180亿英镑的“地球最昂贵工程”中占股1/3,成为英国核电复兴的扎实参与者,同时创造了中国核电企业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

作为开启中英“黄金时代”的旗舰项目以及中国在欧洲投资最大的单个项目,HPC是世界核电产业复兴的标志,中企能够先于他国率先进入这个炙手可热的竞争性市场,实属不易。

眼下,中广核已经启动并推进华龙一号英国通用设计审查,并力争于2022年在布拉德韦尔B项目实现落地,后者将是中企投资英国核电项目的核心诉求。倘若一切顺利,布拉德韦尔B将成为中国核电发展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项目:它将成为中企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开发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核电技术出口为抓手,带动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出海”,真正实现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身。

(朱学蕊)

能源“走出去”再发力

国际合作扎实推进

2016年,中国对外产能合作开始步入更加平稳务实的阶段,各领域捷报频传:中英法三方就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正式签署投资协议、中国电建承建的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首批四台机组投产发电、三峡集团收购德国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网中标巴西、比利时、希腊等多国项目,并与俄罗斯设立合资国网......

2016年上半年,仅“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工程承包合同额就已达到514.5亿美元。截至11月底,国家层面正在推动的境外合作区达到75个。

在大型国企央企接力“走出去”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加快了“出海”的步伐——油气领域首现“装备换原油”的创新模式,国内优势产品、装备、技术逐步对接海外资源和市场;光伏行业制造商、投资商“抱团出海”……

合作扎实推进的背后,是“内外兼修”的机制保障。对外,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和23个国家展开机制化产能合作,签署相关协议推动政府间合作,搭建各部门、各省市的统一工作平台;对内,我国进一步建立完善对外多、双边的国际产能合作机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基本完成区域规划编制。

从产品到技术,从工程施工到项目投资,能源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在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能源企业“走出去”的坚实步伐已经打造出一张张亮眼的“中国名片”。

(姚金楠)

原标题:2016能源变革10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电行业查看更多>煤电装机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