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电动汽车产业该如何创新?

2017-01-19 14:59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郭孔辉关键词:电动汽车产业低速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还要支持低速电动汽车吗?

低速(小型)电动汽车实质上是“低指标、低能耗、轻量化的电动汽车”,“低能耗”和“轻量化”是“低碳”的根源。

为什么要搞“低能耗电动汽车”?主要因为电池太重,低指标(速度、里程)情况下,可以少背能源重量,减少能量消耗;使用效率高,购置成本低、使用成本也低。

不少官员反对低速电动车原因,是在大城市会增加交通管理的复杂性。但农村与小城镇是一张白纸,车速不必太高,交通管理问题不大。在向大中城市推广时,宜在“多层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分类管理。

估计三五年内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还要增加1亿辆,应当主要就是这类车。这是农村城镇化和扶贫发展的迫切需要。即使高指标电动汽车的技术完全成熟,低能耗经济型电动汽车,仍然应该尽量提倡,以节省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待低速电动汽车的标准有很多争论。长期以来,有些人反对制定低速电动汽车标准,因为标准一出似乎就等于承认其合法化。另一些人故意把低速电动车标准的指标提高到远高于国际低速电动汽车的水平,大大提高其成本,使其在市场上不能生存,其实这是一种扼杀低速电动车的绝妙手段!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存在着不同的思路,不同路线的不断争论。

应把目光投向农村

先在农村推广绿色国民车,可以说是利国利民,毫无障碍;只要认真生产,管控质量,即可迅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阻碍只有一个,就是当权者的态度。

农村推广低速电动汽车,可迅速形成强大的新兴产业。低速电动车在农村可以载人也可以拉货,容易演变为各种农用车辆和机械,必将大大推进农业的机械化与电气化,和农村的城镇化。贫穷地区要脱贫,首先要改善交通。“要想富,先修路”,农村的道路起初要求不高,容易修,关键是要有车,有路有车经济就活起来。交通工具与农业机械的演变和结合,将有力促进农业的规模化、工业化。

贫穷地区不少是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是多数城里人向往的休闲旅游胜地,但却因缺车而不便到达;一旦有了一定数量的“绿色国民车”,穷山僻壤将因旅游业和各种副业的兴起而脱贫,适当规划建设,自然就能实现环境淳朴优美,农村野趣浓郁,又生机盎然的低碳城镇化。在实现农村低碳城镇化、现代化的同时,必将推进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更能进一步推动广大地区的脱贫事业。

“绿色国民车”在推广应用和不断筛选中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并推进电动汽车的“多层次发展”;从而拓展在中小城镇和城市的多种应用,更充分地满足城市综合交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不同产业与技术上融合提高,有利于全面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汽车领域如何贯彻中央的经济工作思路

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长期的状态是:国家推动的市场不接受,市场欢迎的政府要封杀。

近期通过大力补贴来推动高端电动汽车,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有所促进,但仍不能解决权力与市场的冲突。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供给侧改革”。

电动车的“供应侧改革”应该怎么改?小型电动汽车的需求侧已非常旺盛,但供给侧不通畅(不允许)。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需求在哪里?在农村和贫穷地区。应该让绿色国民车(包括低速电动车平台上发展的电动物流车)合法化(大城市管理复杂,可留在下一步步解决)。这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城镇化,现代化;和农业规模化、工业化。特别要在农村倡导“绿色国民车”。在此基础上提高水平,创造条件扩大其应用范围。这将大规模地促进“节能、低碳、扶贫+新型城镇化”。

小结:几点启示与建议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都是推动中国崛起,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管理产业的部门与官员应该认真执行中央经济工作思想,充分尊重市场的选择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目前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创新、创业的门槛都偏高,而且主要都是从大城市与传统大企业的情况出发;它们都不适合农村、贫穷城镇和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一直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应该从农村城镇化和广大欠发达地区脱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新动能”的战略需要出发,合理地放低企业资质和产品许可这两个准入门槛,先从农村和贫穷地区开始试点,发展“绿色国民车”,推进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国民车” 的进步升级不能只重视速度与续驶里程指标,更主要的是向节能低碳与互联网结合,向智能化及更有效的产业模式(如手机的分工合作生产模式)方向发展。

创业、创新都需要足够的自由空间,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限制与捆绑,“产业准入要实现负面清单管理”。

变革旧习惯,探索新模式,放低准入门槛,加强过程监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放新动能,打造汽车产业新局面!
 

延伸阅读:

2016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回顾 中国市场份额增长到43%

原标题:电动汽车产业如何创新?重点关注农村,中国需要绿色国民车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产业查看更多>低速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