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自去年6月以来,中央改革办督察组在电改方面频频出手。中央改革办先后赴国家电网、山东、山西、国电等部门和企业调研,一方面听取各方对电改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传达中央对电改意见。
中央改革办督查组为改革快速推进提供了自上而下的驱动力。在电力行业内,中央督察组的意见广为流传——凡是中央政府牵头推进的牵引性、关键性改革举措(交易机构组建、新增配电放开、区域市场建设等),要一竿子插到底,不给利益相关方讨价还价的余地。
基于中央对改革的强硬态度,改革涉及的多个主体包括地方政府、电网公司、发用电企业对改革持积极主动态度。尤其是发改委对电网输配成本的核算取得突破进展,这是电力市场交易扩围的基础。
2015年国家发改委在蒙西、安徽、湖北、宁夏、云南、贵州6个省级电网先行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并公布各省输配电价;近期第二批12个省级电网(北京、天津、冀南、冀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四川、重庆、广东、广西)输配电价也将公布;第三批试点省份已基本完成成本监审,今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首轮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
图表3第一批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价格情况
3、电改“降价效应”驱动电力交易规模扩围
在电力和能源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电改可以带来电力产品价格的下降。这也是地方政府、工商业用户、售电公司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主要条件。根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6年全国包括直接交易在内的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为用户节约电费超过573亿元。其中,备受关注的广东电力市场去年让利15亿元左右。
在经济下行压力之下,“降电价、降成本”不是电改的目标,却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核心诉求,预计年内各省电力市场化交易规模将大幅增加。
从国家层面看,2016年8月国务院下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经过1—2年努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2017年3月底前对改革措施和成效做评估,从时间表看今年是降低工商业用电、工业用气价格的攻坚之年。
图表4电改主要省份电力交易规模大幅增加
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国内上一轮电改及国外电改的成功经验为本轮改革深化提供了基础,改革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图表5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大驱动因素
当然,改革推进的有利条件客观存在,不利于因素同样存在。如,电改与国企改革一脉相承,国企改革推进的深度决定电改的成败;改革触动发电、输电、用电多个环节利益,利益博弈需要更长时间去完成;本轮改革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时间表,改革是一场长跑,在漫长的改革进程中,内外驱动力可能会逐渐削弱;煤价高涨为本次改革制造了障碍,发电企业让利降价的空间收窄。
(本文作者王秀强为华创证券电新研究员)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期,国家电投、广东省电力开发、山西粤电、新疆粤电、湖南红太阳多个岗位招聘,北极星整理如下:国电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电投新能源”),前身是中央研究院的产业化全资子公司,负责实施国家电投“高效铜栅线晶体硅异质结光伏电池(C-HJT)研究及量产技术开发”科研课题项目。项目团队不
7月14日,甘肃发改委员发布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指出,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电网侧新型储能,均不含直流配套电源。容量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批复《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跨电网经营区中长期、绿电、现货等各品种和场景的交易规则。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打通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关键堵点的重要突破性举措,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正式迈入跨电网
我国自2022年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以来,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下,电力行业加速市场化转型,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电力资源正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批复《跨电网经营区
云南奔腾的江河之水、广西的好“风光”化身为电能,穿越山河,点亮上海外滩的夜色、驱动浙江轰鸣的生产线、保障安徽实验室的精密仪器用电;广东富余的电能送入福建,变为寻常人家的空调凉风。这场千里奔赴,源于一场电力“全国购”。近日,我国规模最大跨经营区市场化电力交易落地。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关于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本机制适用于不同类型机组,考虑到风电、光伏在用电高峰时段提供可靠电力供应的能力有限,抽水蓄能电站尚处于建设初期,实施范围暂包括合规在运的
电力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电力行业统计分析是监测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其中,电力生产消费统计数据不仅反映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本身,也反映电力供需平衡的基本状态,结合历史统计数据还能反映电力供需波动变化的总体趋势。同时,分行业的用电需求及其变化情况,在反映各行业用电需求的同时也反映行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发改体改〔2025〕915号,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方案》接受采访,回答了记者提问。问:建立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是深化
7月9日,新疆办市场监管处关于印发《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新疆省调及以上电力调度机构直调,参与疆内电力电量平衡,单机容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并网公用火电(以下简称火电),风电、光伏、光热(以下风电、光伏、光热统称新能源),全厂容量5万千瓦及以上的水电,抽水蓄能
山东省作为国内储能发展的先行区域,其政策环境持续引导着独立储能项目的运营形态与收益模式深刻演进。在电力体制改革深化,尤其是电力现货市场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东独立储能项目已从早期主要依赖容量租赁和容量补偿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向更为复杂多元、与市场波动紧密关联的运营格局。本文旨在解读现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迈向常态运行之后,中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突破经营区域限制,建立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中国统一电力市场“最后一公里”被打通。今年6月底,中国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从“试行验证”迈向“常态运行”。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
最近,江苏省发改委召开第四监管周期江苏电网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启动会。会上,江苏省发改委介绍了江苏第四周期成本监审工作方案,并对后续实地监审提出要求。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介绍了落实输配电价改革有关工作情况,为电网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长期以来,江苏电网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始
分时电价政策设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引导用户进行负荷调整,而调整负荷这个个体行为,必然会有多方受到影响。而围绕着终端工商业用户的电力供给和消费,绕不开电力用户,电网公司,售电公司,光伏储能以及政府这几个角色。本文就来分析一下,负荷调整对于各方都会带来何种影响,以及相关利益方需要怎样的
改革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进入“十四五”以来,在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能源安全韧性的拷问下,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提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索适配的“软件系统”。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
执行了分时电价的工商业用户个体,如果调整负荷以适配分时时段,那么在整体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低的用电成本。(来源:黄师傅说电)但有人可能节约了电费,有人也就可能被抬高电费。本质上,划分的峰谷时段与系统净负荷曲线有关,也就会与用户负荷曲线以及新能源出力曲线有关。有些执行分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对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40号代表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出,上海市正通过健全机制、出台政策、完善市场、加强示范等多项举措,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关于建立灵活价格机制,夯实市场化交易平台,文件提出,按照国家电力市场改
自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以下简称“电改9号文”)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已走过十载峥嵘岁月。这份被誉为“新电改”纲领的文件,系统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能源战略,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作为社会生产力的基本载体,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作用举足轻重。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市场的基石则在于培育先进的市场主体。当发电企业开始研究负荷曲线,当售电公司开始重视天气预测,当
202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新一轮输配电价改革吹响了号角。在新发布的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表中不再包含线损折价,而是将上网环节线损单列,按综合线损率计算用户应采购的线损电量,以其实际购电价格承担线损费用。《通知
当前,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日益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低碳经济的承诺,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议题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理解电力市场机制如何通过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结合,以实现电力系统经济性与环保目标的双重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电力市场与电碳协同的理论基础,构建电力系统
2025年,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迎来第十个春秋。这场电力行业的系统性变革,以"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为核心理念,重构电力行业的运行逻辑。十年间,市场交易规模倍涨,市场主体数量激增,“能涨能跌”的市场化电价机制初步建立,多层次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雏形初现……一系列成果凸显出我国电力体制改
2025年,迟迟未能推进的绿电直供、隔墙售电或将迎来规模化落地。新能源消纳问题愈发严峻,出海贸易绿色壁垒逐渐高筑,在绿电供给和需求方迫切寻求匹配的情况下,绿电直供的呼声高涨,从中央文件强调,到地方试点,新能源和电网的博弈开始有了突破。2月13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
着眼于新时代发展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创造性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在此背景下重磅出台,正式揭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八年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电力安全供给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煤电占据我国电力主体地位,起着保供托底的“压舱石”作用。“双碳”目标下,如何统筹清洁转型、行业发展与电力保供的关系,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的关系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电力安全供给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碳”目标约束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长期以来,煤电占据我国电力主体地位,起着保供托底的“压舱石”作用。“双碳”目标下,如何统筹清洁转型、行业发展与电力保供的关系,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的关系
2021年的煤电行业“又破又立”。由于煤价持续走高,煤电陷入了“发一度电、亏一毛钱”的窘境。为理顺电、煤关系,2021年10月,煤电价格形成机制迎来重磅改革——建立了能涨能跌的市场化机制,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电价市场化机
2021年的煤电行业“又破又立”。由于煤价持续走高,煤电陷入了“发一度电、亏一毛钱”的窘境。为理顺电、煤关系,2021年10月,煤电价格形成机制迎来重磅改革——建立了能涨能跌的市场化机制,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电价市场化机
2021年的煤电行业“又破又立”。由于煤价持续走高,煤电陷入了“发一度电、亏一毛钱”的窘境。为理顺电、煤关系,2021年10月,煤电价格形成机制迎来重磅改革——建立了能涨能跌的市场化机制,燃煤发电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在“基准价+上下浮动”范围内形成上网电价。电价市场化机
近期“停限电”现象对很多地方的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限停电的真实逻辑、潜在后果与政策选择》《解读:停限电背后的十大关系》等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很有启发。笔者认为,此次“停限电”带给我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去年底一场寒潮席卷全国,让南方多个地区出现罕见的限制用电情况,各地纷纷开启“省电模式”。面对用电需求的大幅增加,作为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的江苏科学判断、果断决策、综合施策,顶住压力没有限电,这其中“外来电”尤其是北方入苏的“晋电”关键时期发挥了特殊作用。
一直以来,江苏、山西两省在能源领域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江苏经济增速快、用电需求大,但一次能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发电装机容量过剩、电力消纳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大规模电力外送来提高发电机组利用小时和经济效益。
为持续推进电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加快宜昌市工业疫后重振和发展,10月27日下午,市经信局组织召开2021年宜昌市电力市场化交易对接洽谈会,搭建发电、售电、用电多方合作交流平台,华润电力、华能华中公司、华电湖北公司、三峡电能等15家省内发售电企业与我市28家
“从现在到2040年,我们的能源需求年均增长在0.6%,但GDP增长会在3%左右。”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主办的《中国煤电发展之路辨析》系列沙龙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全球能源格局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夹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