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逐步深入,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用电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不断加大,电力弹性系数呈大幅波动趋势。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部分国家多年来经济电力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电力弹性系数波动规律,提出电力弹性系数应用建议。
A 部分国家电力弹性系数波动规律分析
1)美国
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工业比重2012年下降至20.5%,处于工业化后期,1961~2012年间,GDP年均增长3.1%,用电量年均增长3.3%,电力弹性系数达到1.06,整体波动幅度在-5.6~3.0之间(剔除异常值),其中在1961~1980年间波动区间为-5.6~3.0,1981年~2000年为0.1~1.9,2001年~2012年为-1.7~2.2。
2)日本
日本1961~2012年间,工业比重从43.5%下降至26.0%,经济转为以服务业为主,GDP年均增长3.8%,用电量年均增长4.1%,电力弹性系数达到1.08,且受产业结构变化影响,整体在-13.9~7.9之间,波动明显。具体来看,1961~1990年间,日本工业占比基本稳定维持在37.5%以上,电力弹性系数在-0.6~2.0之间(剔除异常值),波动区间较窄。从1990年开始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到1994年,工业占比已下降到33.6%,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也扩大至-4.1~7.9。
3)英国
英国1961~2012年间,工业比重从42.1%下降至20.8%,经济转为以服务业为主,GDP年均增长2.2%,用电量年均增长1.8%,电力弹性系数为0.82,整体波动区间在-2.9~3.3(剔除异常值)之间。具体来看,1961~1980年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0.5~3.3(剔除异常值),在1981~2012年间,波动区间扩大至-2.9~2.8。具体来看,1961~1973年工业占经济比重达40%以上,用电量增速基本大于经济增速,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英国工业比重下降,电力弹性系数开始出现较大波动,用电量与经济增速相关性降低。
B 我国电力弹性系数波动规律分析
我国电力弹性系数波动也随着经济增长而呈现不同的特点。1978~2001年,我国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较高,大多数年份GDP增速高于电力消费增速,电力弹性系数基本小于1。
2002~2010年,我国消费结构升级,进入以住房和汽车消费为主导的新阶段,汽车、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增长带动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重化工业部门快速增长,重工业用电比重明显提高,GDP年均增速为10.8%,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2.4%,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达到1.15。在2000~2007年的经济上升期,重化工业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各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均超过1.0,2003和2004年达到1.5,但在2008、2009年的经济下行期,重化工业下滑更快,导致用电量增速下降明显,用电量增速低于GDP增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
2011年以来,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速下滑、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等挑战,这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部分工业行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在产能过剩、国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及加快节能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下增长放缓,对用电量增长的贡献作用减弱,GDP在第三产业稳定增长的支撑作用下,回落幅度小于用电量增速回落,2015年电力弹性系数更是下降至0.07。
C 电力弹性系数波动规律总结
通过分析部分国家以及我国多年来经济电力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电力弹性系数具有不同的波动性特征,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电力弹性系数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
1)电力弹性系数的长期波动相对平稳;短期存在大幅波动现象,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为负值的情况。1961~2010约50年间,考察每十年年均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美国为0.5~1.7,韩国为1.1~1.7。在1980~2010年间,我国为0.8~1.1。整体来看,电力弹性系数的长期波动均相对平稳。
而短期来看,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幅度则较大,规律性不强,例如1970~1975年,美国的年度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12.0~29.9;1990~1992年,英国的年度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2.9~2.4;1999~2002年,日本的年度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12.2~7.8;1978~1980年韩国的年度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3.0~1.8。由历史数据可以看出,短期内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的电力弹性系数均存在大幅波动现象,甚至会出现负值。
2)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对电力弹性系数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工业化中期,电力弹性系数相对平稳;进入工业化后期,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幅度呈放大趋势。从工业化中期国家来看,1973~1989年日本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0.6~2.0,波动均相对平稳。2002~2010年中国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0.6~1.5,也较为平稳。从工业化后期国家数据看,1990~2012年日本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为-12.2~7.9(工业经济占比从1973~1989年间最高的43.5%下降至26.0%),波动幅度较前期明显放大。我国2011~2015年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也扩大为0.07~1.3(工业经济占比从2002年~2010年45%左右降至2015年的34%)。
初步分析认为,这种规律主要是由于工业占经济比重的变化造成的。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工业经济特别是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工业用电量占全部用电量的比重也较高,经济结构与用电结构特点较为匹配,经济发展与用电增长的相关性较强;而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国家,工业经济占比逐步降低,与用电量相关性较弱的其他产业逐步成为经济结构中的主体,导致经济发展与用电增长的相关性减弱,弹性系数波动幅度往往呈放大趋势。
3)电力弹性系数长期来看波动较为平稳,但不同国家间稳定区间存在差异。1961~2010年间,剔除异常值后,各典型国家每十年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区间美国为0.5~1.7,英国为0.5~2.2,韩国为1.1~1.7,日本为0.9~2.2,我国1980~2010年间为0.8~1.1。初步分析,各典型国家由于其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不同,电力需求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程度各不相同,因而长期来看,电力弹性系数波动虽然都相对平稳,但稳定区间存在差异。
D 电力弹性系数应用建议
通过部分国家电力弹性系数波动规律分析和总结,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应用建议:
1)电力弹性系数可用于较长时期电力需求预测,而不适用于短期电力需求预测。如前所述,长期来看,我国电力弹性系数波动较为平稳,而短期电力弹性系数具有大幅波动现象,波动的规律性不强,短期电力弹性系数难以预测,将电力弹性系数法用于短期电力需求预测的误差将会增大。
2)电力弹性系数适用于工业化中期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工业化后期则预测误差增大。因此电力弹性系数法不宜用于工业化后期的电力需求预测。
3)电力弹性系数可用于产业结构较为稳定时期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不适用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电力需求预测。2002~2010年,我国工业经济占比基本稳定在45%以上,产业结构较为稳定,重工业用电量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弹性系数基本稳定。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业经济占比明显下降,高载能行业增速显著放缓,产值单耗下降明显。多种效应叠加导致电力弹性系数波动幅度增大,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期,不宜用电力弹性系数法进行电力需求预测。(本文刊发时有删节)
作者:陈政 谢育新 张翔 冷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30日,成都空港新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标志着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建设的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成都电网安全承载能力提升至2310万千瓦。待7月中旬检修计划执行完毕,成都电网将实现全元件运行,以最佳状态最大出力确保迎峰度夏和世运会保电期间平稳运行。2024年6月,成都电网安全承载能力
从电价不断上涨、到能源转型战略规划,越南电力领域的每条新的政策,似乎都预示着一个新的储能市场即将爆发!6月26日,2025越南国际电池储能与新能源供应链合作大会开幕,作为合作单位之一,惠州德赛电池全球业务副总裁胡国飞在论坛发言指出,“越南作为东南亚经济增长的亮点,正迎来能源结构升级的关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6月27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浙能嘉电四期9号机组建成投产6月22日,浙江省2025年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浙能嘉兴电厂四期扩建项目9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至此,华东地区最大的火力发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6月27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浙能嘉电四期9号机组建成投产6月22日,浙江省2025年首台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浙能嘉兴电厂四期扩建项目9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至
陕煤黄陵店头电厂三期2×1000MW机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0866-25D3SXQY0355)项目所在地区:陕西省,延安市一、招标条件陕煤黄陵店头电厂三期2×1000MW机组项目已由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发改能电力【2024】2126号)批准,项目资金企业自筹20%,银行贷款80%,招标人为
6月26日,在省市各级政府和股东方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江阴苏龙热电2×66万千瓦四期扩建项目获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批复,标志着该项目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作为江苏省电力规划的重点支撑性电源项目,苏龙热电四期扩建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计划于2027年6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
日前,新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印发《自治区贯彻落实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新发改能价〔2025〕350号,以下简称《方案》)。根据公告,新疆对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区分补贴项目和平价项目。其中,补贴项目机制电价0.25元/千瓦时、机制电量比例为其上网电量的3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自治区贯彻落实深化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文件明确,新能源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下同)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新能源项目报量报价参与交易,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不
6月25日,大唐抚州电厂2×1000MW扩建工程项目顺利完成首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如期进入开工建设阶段。作为国家支持浙闽粤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电力规划重点项目和江西省重点能源工程。大唐江西分公司瞄准新一代煤电机组发展需求,全力打造“和谐生态、高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式启动、韶关数投华为联合创新实验室等一批科创平台上线或揭牌、涵盖AI应用等领域的30余个重磅项目签约落地……6月13日,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暨第三届中国算力网大会在广东韶关隆重举行。作为全国十大算力集群之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
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决定推进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实现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为实现新能源入市的同时市场平稳过渡,文件明确在市场外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
一、什么是分时电价政策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无法大规模存储,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不同用电时段耗用的电力资源不同,供电成本差异很大。分时电价机制是基于电能时间价值设计的、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安排。将一天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时段,对
近年来,英国电力系统饱受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困扰,高峰时期超过770吉瓦新能源项目等待接网,这一数字远超英国目前60吉瓦左右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最新数据显示,当前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接入电网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了6年,其中约有30%的装机需等待长达10年以上才能并网。并网积压问题导
作者:陈英健1吴尚1曹元成2杜宝帅3王振兴1欧阳钟文1汤舜2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2.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引用本文:陈英健,吴尚,曹元成,等.磁场分选在废旧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回收中的应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918-1927.DOI:10.19799/j.cnki.209
省发改委关于实行节假日深谷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出台背景是什么?从分时电价体系完整性来看,湖北省现行分时电价虽然“高峰之上有尖峰”,但是“低谷之下无深谷”,实施节假日深谷电价既有助于促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纳,减轻电力系统调节压力,也有助于提振实体经济,推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的绿
从电价不断上涨、到能源转型战略规划,越南电力领域的每条新的政策,似乎都预示着一个新的储能市场即将爆发!6月26日,2025越南国际电池储能与新能源供应链合作大会开幕,作为合作单位之一,惠州德赛电池全球业务副总裁胡国飞在论坛发言指出,“越南作为东南亚经济增长的亮点,正迎来能源结构升级的关
当前,我国多地已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增长,电网迎峰度夏进入关键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坚持“全网一盘棋”,统筹部署、精益管理建好度夏重点工程,确保攀西优化改造、安徽潘集500千伏输变电等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按期投产,提升电网供电保障能力,为电网安全
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架构,正加速从政策蓝图迈向实践落地。这一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的单向运行逻辑,通过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大要素的深度协同与互动,构建起能源高效利用的闭环体系。然而,在各地项目批复数量持续增长的繁荣表象下,实际落地进度却呈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已成行业流行语。近年来,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AI大模型技术应用的双重驱动下,全国算力产业的用电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以阿里和杭州六小龙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工智能产业的不断升温,据统计,今年以来,浙江算力产业带来的用电增长已超过20%。算力“吃电”
6月27日,广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优选投资开发主体公告。公告显示,项目范围为已列入《云南省2025年第一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规划清单的5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0.5万千瓦,其中:布标村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5万千瓦;羊街光伏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万千瓦;石
近日,日立能源宣布将为国家电网公司打造的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陇电入浙工程”)提供高压直流设备。该项目将有力促进中国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绿电外送,并帮助满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更高电力需求。随着能源转型的逐年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根据国际能源署
“十四五”以来,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电力—经济关系也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新形势下中长期电力需求预测需紧密捕捉新旧动能转换特征,为电力供需分析和保供方案制定打下坚实基础。电力需求面临的新形势及新要求从全球视角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技术封锁
主要观点:从长期趋势看,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将逐步降低。长期而言,我国宏观产业结构转型和内部升级将极大重塑用电结构,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程度持续降低。进入后工业阶段,电力消费增速与GDP增速比值降至1以下。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以及技术进步和环保意识增强,能
一、我国经济与用电增长的历史变化趋势我国用电总量与经济总量长期高度相关,用电的变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周期基本一致。电力弹性系数(同一时期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比值)是表征经济与用电量增长关系、反映我国产业和用电结构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十五”末至“十二五”,随着我国由重化工
用电量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特点,其增速常常与经济增速走势一致。但近年全国用电量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98521亿千瓦时,增速6.8%;全国GDP1349084亿元,增速5.0%。同期,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6780亿千瓦时,增长9.5%;浙江GDP90131亿元,增速5.
深入谋划“十五五”能源发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作出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有关重点任务。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从高标准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纵深推进能源改革和法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作者:国网能源院)(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特点短期内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1978-2023年,我国年度电力弹性系数最大值为1.79(1989年),最小值为0.14(2015年),年度之间波动较大,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变化、气候波动等因素,对电
2023年,电力行业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电力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电源投资占比大幅增长,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达九成,非化石能源装机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均首次过半。全年发电量同比增长6.9%,新能源年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
摘要:十多年来,中国电力增速均低于GDP增速,即电力弹性系数小于1。为何最近三年,全社会的用电量增长幅度连续高于GDP的增长幅度?这背后反映了中国碳中和的一个新趋势。用电量,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英国知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曾推出一个“克强指数”(Likeqiangindex),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的指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明确了未来深圳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南方电网公司将逐条研究、做好落实,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紧密结合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高点定位谋划深
十月的深圳,风清气朗。走在深圳地理坐标轴的深南大道上,车辆川流不息,摩天大楼比比皆是。道路两侧,经济产业GDP贡献早已占深圳全市的30%,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40多家总部落户于此。这条大道宛如深圳的大动脉,电力的血液奔流其中,为城市注入强劲动能。深圳经济特区40年,从边陲小镇到如今的超大城市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需求预测结果是指导后续电力规划、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基础。为做好上述工作,首先要深入挖掘历史用电数据,掌握经济增长、产业调整、行业发展以及气温变化等与用电量、用电增速变化的规律;其次要选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当前弹性系数法仍是电力需求预测的重要方法,电力弹性系数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