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售电丛林鏖战:独立售电公司决生死

2017-08-17 14:46来源:能源杂志作者:余娜 徐沛宇关键词:售电市场电力市场交易售电侧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售电市场开放两年以来,企业或入局,或出局,或盈利,或亏损,开启了一场硝烟滚滚的丛林争斗战。

(文章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余娜 徐沛宇)

我们公司去年年底成立,6月份第一次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没买到电量,赔了180万,7月份第二次交易,又赔了几十万。”7月下旬,在北京一场大型论坛上,《能源》记者见到了从山西太原风尘仆仆赶来的张鹏(化名)。

与其他参会人员均为车企与桩企不同的是,张鹏身份稍显特殊。在担任山西一家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总经理的职位背后,他还是一家独立售电公司的法人及创办者。

“我这家售电公司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怎么生存下来,不求盈利,先保命。”在与张鹏交谈的近两个小时中,其反复提及的便是这句话。

“山西电力市场交易规则被人为地变成了一个‘卖方市场’,造成了电力供给不足的假象;加上发电企业坐在一起‘串谋’价格,而售电公司却是一盘散沙,还在拼命的搞价格战,这些都使得发售电双方根本不在一个对等线上。”张鹏坦言,“坚持还是放弃,我们都会有个取舍。下一步或许考虑,投资充电桩。”

正如张鹏所言,开放不足两年的售电市场毫无疑问处于发展的原始初级阶段,残酷激烈的丛林争斗正在全国各地的售电市场强力上演。

作为新电改的最大红利,时至今日,售电侧改革依然是能源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经济下行的整体趋势下,社会资本期待能够通过分食售电蛋糕,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自2015年以来,机构、行业不断重复着“新电改有望开启万亿级市场,售电侧放开可能成为本轮改革的最大红利”等论调。很快,国营、民营、电力、非电力以及一些不明身份的神秘资本纷纷试水,并形成“蜂拥而上”之势。

从这一年多的售电市场发展来看,一些原本看起来就身强力壮的传统售电公司,依然按照脚本演绎。我们希冀关注的是,一批不娴熟电力这个特殊产品市场规则的新生售电公司缘何悄然消亡,或垂死挣扎?与此同时,我们更有兴趣了解,一些非传统售电公司如何在丛林中扬长避短,开辟出自己的求存之路。

我们将分两期刊发《能源》杂志8月刊封面文章,今天为大家发布上半部分:广东、贵州等电改“试验田”为何陷入窘境?蜂拥而入的独立售电公司如何面临生死抉择?

“试验田”窘境 

广东是中国第一次允许售电公司参与电力交易市场的省份。2015年12月29日,广东省经信委下发《关于2016年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粤经信电力函〔2015〕3137号),要求售电公司采用代理电力用户购电方式,参与长期协议交易和竞争交易。

2017年以来广东先后公布四批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涉及112家售电公司,截至6月,广东共有322家售电公司进入市场,数量位居第一。

2016年,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组织了3~5月的三次月度电力竞价交易,交易电量达39亿千瓦时。其中,第三方售电公司的成交量为28.4亿千瓦时。

正是这三次交易,让售电公司得到超预期的盈利,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在前三次竞价交易中,售电公司获得巨大利益,出乎各方预料,反响强烈。特别是被代理的大用户深感震惊,纷纷找到售电公司、主管部门、省领导反映情况。业内有意见认为,售电公司而非大用户获得了大部分的改革红利,这与市场改革初衷存在一定差距。

在广东集中电力交易中,供需双方的实际对应关系被交易规模限制硬生生隔开,双方报价均主要围绕本侧其他竞争对手而展开,而实际上,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实际供需情况均为供应大于需求,电源严重过剩。

因此广东经信委及南方监管局设置的交易上限对发电厂的竞价策略影响不大,供应侧反映了实际的供需情况。而需求侧的情况较为特殊,成交规模上限的设置使得需求侧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与现实情况相悖,导致需求侧需要考虑到成交电量问题,报价策略偏向保守。

由此看来,广东这种“低买高卖”的交易模式难以持续太久,其他省份出于“发用电有序放开”的考虑,虽然会继续采取这一模式,但也只是充当一个短期过渡的作用。

“广东展开竞价最早,其交易规模在全国也最高。像去年价差非常大,这源于当时的电力市场环境是供大于求,煤价还没那么高。但今年的市场环境已然变化,煤价成本居高不下,发电企业的让利空间也在不断收窄。无论是出清还是价差,最后价差的范围将不断缩小,这是一个大的趋势。”华创证券能源电力研究员王秀强对《能源》记者分析。

“还应看到,在今年第一季度偏差考核的过程中,广东有不少企业严重亏损,有的甚至一蹶不振。偏差考核作为系统电量平衡的补充手段,是一个创新,但是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是不公平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资源节约部副主任薛静向《能源》记者分析,“要明白,电力具有曲线波动特性,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全年、季度的电力供需总体可以预测,月度会有波动变化,但具体到日、天气、水情、政策、工业生产、全球物流、国内乃至全球市场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会交织影响,出现电力供需突变的情况,而这导致售电公司因此受到考核惩罚,我个人认为属于市场粗暴行为,规则确实有失偏颇。”

如何弥补曲线的瞬间变换?在其看来,现货市场是关键。

“有人说‘没现货,不市场’,道理是对的,但现货市场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培育过程。中国现在确实不具备全面、全方位开展现货交易。”薛静补充道,“因此,今年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能否启动以及扩大现货交易试点。”

除广东,贵州也是拥有全国最早一批新兴民营售电公司的省份。在中发9号文出台前的2015年2月,贵州就成立了全国首个电力交易中心,成为全国首批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然而,仅仅两年时间,这批最早进入售电试验田的民营售电公司,越来越多出现了沮丧的情绪。

“现实很尴尬,未来仍有曙光,只是不知道曙光何时到来。”一家贵州的大型民营售电公司负责人李革(化名)的这句话代表了很多与其类似处境人士的心声。李革尽管沮丧,但仍在积极开拓市场、坚守阵地;而贵州的不少独立售电公司则开始寻求转让,考虑退出售电市场了。

问题出在了哪里?李革认为,这与贵州电力交易中心由南方电网一家独大的股权设置有关。“交易中心平台对我们总是时不时地制造一些障碍,让民营售电公司交易困难。”李革忿忿不平地说,“再这么下去,我看这场售电改革的试验田就要荒废了。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电力交易中心的监管,不能放任其一家独大。”

原标题:售电丛林鏖战(上):“试验田”陷窘境 独立售电公司决生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市场查看更多>电力市场交易查看更多>售电侧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