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电力安全生产发展40年回眸

2018-07-10 10:34来源:电力大数据作者:赵雅君关键词:电力安全电力企业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坚强电网网架是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坚实基础

1978年,除西北地区建成一条330kV输电线路外,全国各电网均以220kV和110kV高压输电线为主要干线。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超高压输电线路。1981年,我国第一条500kV交流电线路平武(平顶山-武昌)线投入运行。至1993年,全国500kV输电线路长度超过1万千米,在华北、东北、华东和华中电网形成了500kV的主网架,同年天生桥至广州的500kV天广线投入运行,南方四省实现了联网运行,全国六大电网的格局基本形成。

2014年4月18日,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要求,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以2009年建成的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为标志,中国仅用四年时间建成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交流输电工程。截至目前,我国投运的特高压线路已达21条,其中,国家电网建成投运18条(八交十直),南方电网建成投运3条。

创新技术手段是提高供电可靠率的有力推手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带电作业技术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发展高潮:1979年,我国开始建设500kV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有关单位相应开展了500kV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研究工作;1990年,北京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供电局、天津电力局进行了500kV支柱绝缘子的冲闪因素试验;2005年湖南完成国内首次直升机带电水冲洗绝缘子作业;2009年,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完成了世界上首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2011年,浙江完成舟山370米世界第一高塔带电作业;2017年,江苏电力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成功开展带电作业。至此,带电作业已覆盖目前在运所有电压等级。

精益求精管理是提高供电可靠率的坚强支撑

改革放开以来,随着电网结构日趋复杂化,我国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砥砺前行,电力企业以提高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升电网智能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取得了开创性进展,部分供电企业低压供电可靠性统计评价试点已开展,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工作也逐步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供电可靠性数据的自动采集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实现。

近年来,随着交直流混联运行、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等新情况相继出现,电网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大幅增加,我国在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强。2015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五点要求:一是明确电力可靠性安全工作职责;二是加强电力可靠性信息报送内容管理;三是加强电力可靠性信息报送时限管理;四是加强对重大非计划停运可靠性技术分析;五是加强电力可靠性信息采集汇总渠道管理。

严格安全管控护航乡村振兴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敖家坝村,地处春秋战国时代的楚长城脚下,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这里成了南水北调的核心水源地。近年来该村开发的“互联网+特色基地养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家归乡投资创业,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撑,也是令乡亲们最担心的问题。

2006年,敖家坝村通电用户还不到80%,被竹溪县供电公司优先选择为农村配电网建设与升级改造示范村,如今,敖家坝村供电台区供电台区由原来的1个增至5个,变电容量由50千伏安增至650千伏安,用电负荷翻了12倍。有电力护航,敖家坝村大刀阔斧,加快推进新农村项目建设,已呈现出房屋统一化、村庄亮丽化、农村社区化的新格局。

一座乡村的振兴映照出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的广袤乡村经历的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用电量和需求量日趋增大,老化的电力设备已经不堪重负,特别是随着农民实现了生活电气化,用电带来了安全隐患愈加明显,变压器“小马拉大车”超负荷现象严重。而如今,农网改造升级使农村电网变得“坚强”。国家电网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农网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808%、99.677%,年户均停电和电压不合格时间较2015年分别缩短6小时和53.6小时。改造后的村镇低压供电半径由700米缩短到430米,低压线损率下降30%,户均配变容量由1.60千伏安提高到2.64千伏安,供电能力提升65%。

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保持持续性投入,先后实施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县城农网改造、中西部地区农网完善、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及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截至2017年,国家累计安排投资计划已达10808亿元,为78533个小城镇中心村实施电网升级,为全国1595756个机井通了电,为33082个贫困自然村通了动力电。

政策落地是农网改造升级的加速器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连续15年锁定“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而在这13份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先后出现了7次之多。

当然,除了国家的大力度投入,严格安全管控功不可没。40年间,电力企业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抓重点,抓薄弱环节,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多措并举确保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安全管控落到实处。2013年,国家电网印发《农村用电安全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要求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安全管理提升”活动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农网工程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安全管控,确保顺利、安全完成农网工程和无电地区建设任务。南方电网于2011年印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工作指南明确了农网改造升级“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求和内容深度,建立健全了农网改造升级在项目各管理阶段必须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强调了省级电网公司项目法人责任主体机制,落实了分级负责监管机制,指导规范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有序推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安全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