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电力安全生产发展40年回眸

2018-07-10 10:34来源:电力大数据作者:赵雅君关键词:电力安全电力企业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这场改变了神州大地面貌的历史性变革中,安全无疑是永恒的命题,是祖国人民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失去了安全的保障,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都将成为遥不可及的梦。“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这是中央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电力行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40年间,我国电力事业乘着改革的春风砥砺前行,改变的是,电力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不变的是,安全保障任务依然艰巨。

历经淬炼

抗灾救灾能力持续提升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致灾因素和致灾种类较多。电力系统防灾抗灾能力建设历经了数十年的淬炼,这其中,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重大活动保电任务异常艰巨,迎峰度夏度冬考验往复升级。40年来,电力企业在一次又一次的血泪历练中,总结经验,爬坡过坎,电力系统保障能力日益提升,防抗灾及应急机制体系日益完善,抢险救灾技术装备日益成熟。

42年前,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眨眼之间,几乎把唐山市区所有的人都埋在了废墟之下,黑暗笼罩了一切。在抢救伤员、安排好灾区生活的基础上,“生命线工程”的恢复建设迫在眉睫,而这第一任务就是通电。唐山是京、津、唐电网的基地之一,为尽快恢复供电,震后第二天,北京电业管理局在唐山成立了“电力抗震抢修前线指挥部”,并立即组织电力抢修队,开赴救灾第一线。

在《李鹏回忆录(1928-1983)》中描述到,“由于北京供电抢修队的努力,由玉田到唐山贾庵子的输电线路,经过七天七夜终于修通了。接着,我们组织抢修队,又经过了15天的抢修,先是恢复了19 个110千伏变电站,后续55个受到地震破坏的35千伏变电站也逐步恢复了送电。地震一个月以后,唐山地区的供电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了。”

在痛定思痛中反思与成长,电力系统蜕变得更加坚强成熟。

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供电恢复速度已经从一个月缩短到了几天。国家电网公司在灾情发生当日14时40分即启动应急机制,同时,还发挥集团化优势,统筹调配抢修力量,全力组织电网抢修恢复。

他们从河南、湖南、湖北、重庆、江西5省市紧急调集4300余人骨干抢修队伍赶往四川灾区,以最快的速度恢复重灾区的电力供应,优先恢复对电铁、通讯、医院等重点单位、重要用户和居民生活正常供电,积极支援地方电网抢修恢复。还从各地共调集发电机(车)917台运达灾区,总容量3.35万千瓦,为抗灾抢险提供电力保障。据资料显示,地震发生一周后(5月19日),四川电网早高峰负荷为1039万千瓦,恢复到正常水平的80%,截至当日,累计恢复变电站220座,恢复率为89%;累计恢复电力线路1497条,恢复率为91%。在电网重建中,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采用,电网灾害隐患得以消除,灾区供电能力、电网结构、技术装备全面达到、部分超过灾前水平,防抗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由临时恢复向发展升级的质的飞跃。

应急体系的完善有效提高防灾减灾处置能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命脉产业,人民生产生活的最基本支撑要素,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持续平稳供应的作用日益凸显。多年来,电力系统逐步完善电力应急工作体系,通过实战演练,切实提高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形成了防灾、抗灾、减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大面积停电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印发《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国家能源局和各电网公司持续组织大面积停电应急演练,电力系统应急响应速度、处置能力、联动协调水平得到检验提升;建立健全重大节日、活动等重要保电任务工作体系。编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保障电力充足供应,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提前部署应急处置力量;开展迎峰度夏、迎峰度冬保供电工作。克服松懈情绪和麻痹思想,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健全跨区电网安全保障机制,做好应对暴雨洪水、低温雨雪等应急预案……

重大保电任务和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倒逼电力系统将应急体系建设作为电力安全的关键性工作,强化应急机制、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强化抢险救灾复电能力锻炼。

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幅提升电力抢险救灾效率

电力安全保障工作越来越离不开先进技术装备的支撑,一次次突发事件、系统事故也倒逼电力建设者们不断创新完善电力技术与设备,从而实现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升级。以国家电网为例,该公司构建了电力抢修调度指挥系统,在突发大面积自然灾害时,该系统可以利用各地已有的电力抢修物资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库及GIS技术对抢修物资存储点、电网输电线路事故点、主要交通道路等信息进行提取、加工和分析,制定紧急抢修预案并综合有效调配抢修物资,提供最优抢修交通运输路线,为抢修调度决策者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从而实现抢修物资调配管理的可视化及动态化,提高事故抢修效率,为尽快恢复供电提供技术支撑和帮助。此外,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着手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电网动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整合EMS、离线方式计算、广域相量测量等系统,实现在线安全分析和安全预警,构筑电网安全防御体系。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大灾险情的磨练中,电力建设者们深刻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深入思考提升系统防抗灾能力的措施。如今,面对灾情,电力企业表现出了迅速响应、科学应战、措施有力、抢险有效的电力保障和抗灾减灾能力,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安全查看更多>电力企业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