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能源40年 | 吴吟:我国煤炭工业实现十大历史性转变

2018-12-20 09:09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张立宽关键词:煤炭行业煤制气煤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煤炭工业实现十大历史性转变——专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长期占四分之三和三分之二,支撑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他认为,煤炭工业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锐意改革、不断进取,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实现了十大历史性转变。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研究俱乐部”ID:nyqbyj 作者:张立宽)

记者:

数据显示,1978年全国产煤6.18亿吨,2017年底达到35.2亿吨。从供需关系来看,煤炭工业40年的发展有什么变化呢?

吴吟:

改革开放40年来,煤炭行业由供给严重短缺转变为产能总体富余、供需基本平衡,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煤炭供需关系发生历史性转变。

1978~1996年,初期由于煤炭严重短缺,煤矿持续“闹高产”,产量直线上升,1996年产煤13.74亿吨。由于小煤矿遍地开花,煤炭出现供大于求局面,加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行业出现长达5年的低迷。直到2002年,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好转,煤炭产量逐年增长,2013年原煤产量达到39.7亿吨的历史高点。之后煤炭需求逐年下降,供给能力过剩,全行业低迷。2017年实现原煤生产35.2亿吨,自2014年来首次正增长3.3%。

2016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随着煤炭去产能持续推进,原煤生产逐步向资源条件好、竞争能力强的晋陕蒙地区集中,区域供应格局发生变化,煤炭铁路运输的压力加大,不排除今后仍会出现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给紧张问题,但产能富余、供需总体平衡的局面已经形成,煤炭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记者:

改革开放前,煤炭企业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产、运输、销售、价格等要素均由国家统一计划,盈亏由国家统一平衡。40年来,煤炭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吴吟:

40年来,煤炭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和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煤炭经济体制实现了历史性转变。1978~1992年是煤炭体制转轨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仍然实行计划经济,1985年国家开始对统配煤矿实行投入产出总承包,企业自主经营权逐步扩大,多种经营的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乡镇煤矿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最多时达到8万多个。1993~2001年是煤炭行业市场化培育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家通过试点放开煤炭价格,改革订货制度,以《煤炭法》为基础的政策体系开始建立,全国统配煤矿实行属地管理,渡过特殊困难时期。2002~2011年是煤炭工业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国务院颁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优质资产上市融资,多元投资机制逐渐形成,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煤炭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全行业扭亏为盈。2012年以来煤炭工业进入调整转型阶段。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煤炭产能过剩的矛盾突出,全行业再陷亏损。2016年初,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之后,煤炭行业协调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先进产能,在新的起点上取得了历史性进展,2017年底,全国累计淘汰落后产能达5.4亿吨,产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记者: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煤炭行业的经济成分和集中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吴吟:

40年来,煤炭行业由单一国有制转变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多、小、散、乱转变为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煤炭企业组织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1978年,全国国有煤矿2263处、产量46428万吨,平均单井规模20.52万吨/年;乡镇煤矿产量935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4%。1988年全国煤矿数量达到6.5万处,平均单井规模下降到1.52万吨/年;其中乡镇煤矿快速发展到6.3万处,单井规模仅为0.56万吨/年。1992年,原煤炭工业部提出“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加快煤炭工业现代化”,此后全国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兼并重组形成了若干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到2008年,全国共有各类煤矿1.8万处,生产煤炭27.93亿吨,平均单井产量提高到126.63万吨/年。2017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4.3%;前4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6.5%,前8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比接近40%。数据表明,大型煤炭基地对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作用日益突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供应的主力军。

记者:

1978年,我国煤炭工业大多采用炮采和半机械化模式,2017年大型煤矿企业的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6%。我国煤炭工业的生产方式是怎么发展变化的?

吴吟:

40年里,我国煤炭工业生产方式实现历史性转变:由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为主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科技进步走在世界前列。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煤炭工业经历了从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到综合机械化采煤,机械化程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7年重新修订的《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进一步推进综合机械化采煤,同时开始了综采放顶煤技术、连续采煤机房柱式采煤方法的研发和推广。1999年,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产量占国有重点煤矿的51.7%,较1975年提高了26倍。与此同时,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集合了钻孔、装岩、运输、支护等多种作业为一体,巷道支护模式也从木支护、钢铁支护发展到锚杆支护。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加快了大型煤矿机械装备自主研发,年产1000万吨的综采设备、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运输机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7年,大型煤矿企业的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到96%,掘进机械化程度提高到54%,无人开采工作面增加到47个。

记者:

1978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9.44,2017年,全国煤矿实现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三个明显下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吴吟:

40年来,我国煤矿由事故多发、伤亡惨重转变为持续好转、稳定好转,安全生产取得显著成效,煤矿安全状况实现历史性转变。

1978年我国煤矿死亡4500多人,百万吨死亡率为9.44。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煤炭供大于求,煤矿陷入困境,安全生产投入不足,造成安全事故多发,死亡人数攀升至6753人,百万吨死亡率达5.1。2002年以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对煤炭的需求日益增大,加上前期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煤矿死亡人数开始上升。但整体看,死亡率呈不断下降趋势。2017年,全国煤矿实现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三个明显下降”,共发生事故219起、死亡375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106,创历史最好水平。瓦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由2005年的414起、2171人,降到2017年的25起、103人,分别下降了94%、95%。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制气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