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国家能源报道 作者:于学华)
1837千米
2018年3月17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最长重载煤运铁路——蒙华铁路开始全线铺轨。这标志着该项目站前工程基本完成,项目建设进入新阶段。蒙华铁路是国内最长运煤专线,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浩勒报吉站,终点到达江西省吉安市,纵贯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七省区,线路全长1837千米,设计为国家一级铁路,规划年输送能力超过2亿吨,计划于2019年12月1日开通运营。据悉,蒙华铁路建成后能够有效提高“北煤南运”铁路通道运输能力。
23.7亿吨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与信息部统计,2018年1~11月,协会直报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23.7亿吨,同比增加9538.3万吨,上涨4.2%。排名前10家企业原煤产量合计为15.0亿吨,占大型企业原煤产量的63.3%。其中,8家企业产量增加,合计增产8657万吨;2家产量下降,合计减产135万吨。
2.7亿吨
2018年12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1~11月,全国累计煤炭进口量达到27118.7万吨,同比增长9.3%。业内人士指出,2018年,我国进口煤限入政策执行力度低于此前预期,2018年冬季煤炭市场整体偏空。2018年前11个月煤炭进口量已略超2017年全年总量27090万吨。
3.1亿吨
2018年12月5日,2019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在秦皇岛开幕。在开幕式上,举行了煤炭中长期合同签约仪式。同煤、晋煤、阳煤、潞安、晋能、伊泰、蒙泰、冀中能源、兖矿、淮北、川煤等11家大型煤炭集团与华能、大唐、华电、华润电力、浙能、中国石化、河钢、海螺等19家大型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用户企业签订了煤炭中长期合同,合同总量3.1亿吨。
32亿吨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1月份,全国原煤产量31542万吨,同比增长4.5%,比10月收窄3.5个百分点。2018年8月份以来,我国煤炭产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11月份日均原煤产量1051万吨,达到2015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2018年1~11月,全国原煤累计产量321414万吨,同比增长5.4%。2018年11月份,单月原煤产量1000万吨以上的省份有5个,合计生产原煤24988.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79.22%。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月21日,锡林郭勒盟工业和信息化局、能源局联合召开“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全盟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1971万千瓦,位居全国地市级第三,年绿色发电量378亿度,稳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预计2025年全盟新能源总装机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全产业链
上半年,中国中煤把能源保供作为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央企“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增产增供成效显著。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煤矿稳产增产保供,发挥产供储销产业链优势,加快先进优质产能释放。上半年完成煤炭产量1.19亿吨,超预算65万吨。迎峰度夏期间,日产煤炭保持60万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甘肃省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甘肃省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区间的公告,详情如下:关于甘肃省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合同交易价格区间的公告2024年第2号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对煤炭市场的弹性调控,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引导煤炭(动力煤,下同)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
积极推进增产增供,2023年1~11月,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42.4亿吨;推进清洁高效利用,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已有58处完成验收,累计建成了60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燃煤机组大比例掺氨清洁高效燃烧技术率先进入工业应用阶段……2023年,煤炭行业以实干和担当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充分
据湖南省商务厅重要生产资料市场监测系统显示,2023年11月全省重要生产资料销售均价环比(以下皆同)涨跌互现。监测样本大类呈现4涨3跌的态势,其中钢材、化肥、水泥、有色金属市场价格上涨;煤炭、成品油、化工产品价格下跌。具体监测情况分析如下:一、钢材市场价格上涨1.6%11月全省钢材销售均价4242
12月5日,2024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幕,共有32家大型煤炭供需企业在现场签订了2024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合同总量达4亿吨左右。煤炭中长期合同制度是我国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实现能源保供稳价的重要制度创新,在推动上下游行业健康发展、保障煤炭稳定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今冬明春保暖保供决策部署以及国家能源局能源保供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确保西北区域2023年迎峰度冬期间能源供需形势平稳有序,近日,西北能源监管局向陕宁青三省(区)能源企业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安排部署迎峰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全力做好能源安全保供工作,印发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能源保供工作专题会议,密切跟踪煤炭、电力、油气等供需形势变化,科学研判可能出现的能源供需缺口,动态调整保供措施,前三季度,全区能源供应保障稳定有序。煤炭供应充足
10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报告突
8月25日晚间,中国神华披露了2023年半年报,营业收入为1694.42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营业利润481.04亿元,同比下降1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2.79亿元,同比下降19.2%,基本每股收益1.675元/股,同比下降19.2%。中国神华表示,上半年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煤炭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煤炭有效产能
市场积极因素积累,部分地区高温到来,电厂日耗迅速拉起,“迎峰度夏”到来之前有备煤需求,将支撑市场。供需关系将得到改善,煤价终于在昨日迎来止跌企稳,市场炒作预期增强,但也有社会高库存难以去化、清洁能源发力及经济正在恢复期等多种不利因素,预计难以出现大规模需求释放,煤价止跌后,前景难
国内供应依然保持刚需,环渤海港口和江内库存仍在高位,市场煤出货压力依然存在。宏观预期方面,随着关税风波告一段落,国内出口好转,入夏前的工业用电可期。临近迎峰度夏,政策端要求电厂补库;随着煤价跌幅的收窄,部分终端开始释放少量采购拉运需求,下锚船增多,海运价持续上调。(来源:鄂尔多斯
环渤海港口集港量有所下降,但调出量略高一些,环渤海八港单周去库117万吨,但库仍在高位徘徊,港口下锚船保持低位水平,空泊现象屡见不鲜。本周,超低的煤价吸引了客户,询货略有增多,但终端用户采购保持刚需,并压价还盘。(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董盈)产地煤价止住跌势,但目前的社会用电量
环渤海港口市场继续下行,港口高库存、低需求继续对市场情绪形成明显压制,市场看跌预期仍很强烈。叠加“买涨不买跌”,终端保持观望,采购需求释放稀少;而受出货困难和集港成本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大部分贸易商心态较为悲观,报价延续下跌模式。(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宫海玲)环渤海港口严格
主产区煤价延续跌势,大部分煤矿生产正常;受港口跌幅收窄影响,市场情绪稍有缓和,少数煤矿拉煤车增多,库存压力减轻,价格暂稳;但部分终端及站台大户仍在压价,大部分贸易商仍持悲观谨慎态度,拉运活跃度不高。近期港口市场有少量采购需求,港口价格跌幅放缓;但港口库存仍在高位,下游需求疲软,纷
本周,环渤海港口市场延续下行趋势,贸易商报价持续阴跌,市场看空情绪浓厚。下游客户观望为主,港口煤价持续阴跌。本月初至今,环渤海港口煤价累计下跌了29元/吨,较年初下降了140元/吨。(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婧琳)本周周初,煤炭市场延续了上周低迷走势,市场悲观情绪发酵,部分用户刚需
作为南疆兵团能源国企的标杆,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能集团”)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破题”之勇、“破局”之智、“落实”之力,走出了一条从传统能源企业向现代能源综合服务集团转型升级的示范之路。其改革实践不仅是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惟改革者进,惟
目前,用煤淡季效应显著,电厂日耗走弱,终端补库意愿低迷;叠加煤价下行预期,市场“买涨不买跌”心态加剧,报价持续下跌。高库存叠加低采购需求,贸易商出货压力较大,市场情绪悲观,预计煤价仍有下跌空间。(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郭晓芳)上周,环渤海港口煤价累计下跌了17元/吨。本周,市场
5月13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赵晓东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华阳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曹怀建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赵晓东对曹怀建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情况,今年以来煤机电量电价及电煤采购情况。赵晓东指出,中国华电与华阳集团煤炭购销合作基础良
产地煤价连续降价,但拉运车辆整体偏少,大部分煤矿价格仍持续承压。港口方面,环渤海八港锚地船连续多日不足20艘,装船数量明显低于卸车,整体库存不断向上累积。从年初以来,主产区强势生产,铁路除了维修期间以外,日发运量均保持高位,叠加大量的进口煤,煤炭市场供应明显高于需求,造成环渤海港口
主产地方面,煤价延续弱势,在“买涨不买跌”心影响态下,部分煤矿出货不畅,价格持续承压。环渤海港口方面,市场需求整体较差,压价采购为主,交割弱势运行。部分贸易商出货不畅,情绪悲观渐浓,报价松动下行。近期,电厂日耗回落明显,需求未见改善,市场煤价将进一步承压。海运市场方面,新增货盘释
一、市场成员情况截至2025年4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9家,其中发电企业579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2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60家,一体化项目2家,1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发电企业参与市场容量:火电4047.5万千瓦,风电2851.826万
日前,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披露了3月市场信息,从市场成员、3月结算价格、4月成交情况进行公示。截至2025年3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3家,其中发电企业575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0家。其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10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5年3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5年3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453家,其中发电企业575家,电力用户2758家,售电公司120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10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发电企业参与市场容量:火电4047.5
3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首批外购煤煤质快检顺利完成验收,检测数据成功直连国家能源集团煤炭数质量管控平台有效提升外购煤数质量管理水平,标志着外购煤煤质快检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近年来,煤质检测数据已成为煤炭生产、销售结算、利用的基础数据,但国内外一直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的成熟可靠技术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5年2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5年2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374家,其中发电企业572家,电力用户2684家,售电公司118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7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电力用户中,高耗能行业用户282家,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4年12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4年12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365家,其中发电企业567家,电力用户2685家,售电公司113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电力用户中,高耗能行业用户281家
主产区方面,国有大矿保持正常生产,大部分民营矿已复工复产,整体供应水平稳步回升。煤炭供应增加的同时,下游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缓慢,重点电厂负荷不高,日耗恢复不及预期,煤炭需求较弱,产地煤价仍有下跌压力。(来源:鄂尔多斯煤炭网作者:吴婧琳)环渤海港口方面,市场成交冷清,上游报价变化不大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5年1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5年1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370家,其中发电企业568家,电力用户2685家,售电公司117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3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电力用户中,高耗能行业用户281家,
能源,是国家经济的命脉、社会发展的动力,关系“万家灯火”“世间冷暖”。在全球能源格局风云变幻、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之际,作为能源骨干央企,国家能源集团树牢“国家思维”,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两个大局”,准确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要求,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
一、市场成员情况2024年11月市场主体信息:截至2024年11月底,内蒙古电力多边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264家,其中发电企业566家,电力用户2590家,售电公司108家。发电企业中,火电企业69家,风电企业221家,光伏企业259家,一体化项目2家,2家独立储能,13家六类市场化项目。电力用户中,高耗能行业用户285家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67%、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5%。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当前,全国统一煤炭交易市场建设进程如何?实现煤炭资源在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