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企业正文

特斯拉续签松下背后 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卡位

2020-06-18 08:57来源:电池联盟作者:龙阙关键词:特斯拉松下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电动汽车兼容性方面考虑,特斯拉继续将注压在松下圆柱电池技术上,目前是一种比较现实的路径依赖。

6月16日,特斯拉披露与松下签署了一份,有效期自2020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为期三年的定价协议,协议涉及松下在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生产和锂离子电池供应。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电池联盟 ID:zgcbcu 作者:龙阙

此前,因马斯克抱怨过松下供不应求,拖了特斯拉后腿,且特斯拉接连与LG化学、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巨头达成了合作协议,于是就有传言说,特斯拉与松下长达十年的合作,或将就此终止。

显然,这些人并未看明白特斯拉真正的目的。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雄心,向来都是坚定不移的,但自主进入动力电池材料的研究和电芯的制造,要想在原有的NCA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一定要保持与松下之间的继承关系。

此外,在模组层面,想要运用大电芯模式,必然要用到极简的设计,而现有的分隔距离,在圆柱小电芯热失控的技术上得到了很大的保证,如果要做到无钴化,在逻辑上也行得通。而在方壳和软包上,这种化学体系所需要的代价则要大一些。

所以,特斯拉会从兼容性方面考虑,继续将注压在圆柱电池技术上,这是一种比较现实的路径依赖。而松下正是圆柱电池领域的权威,不管从哪方面考虑,特斯拉都不会轻易放弃和松下的合作。(详见“概念化之后“无钴”之路如何走?”)

果不其然,特斯拉与松下又续签了合作协议。作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绝对的“霸主”,特斯拉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一直都在逐渐增长。因而,掌握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对特斯拉有多重要,就无需多言了。

何况,特斯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对传统能源工业的颠覆,依靠太阳能、储能电池、电动汽车形成闭环。因而,特斯拉不只是追求单车利润,而是需要通过大销量来扩大电动汽车的影响力,起码年产销量要达到数百万的量级。

而实现情况是,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产销量,永远都是动力电池供应在拖后腿,例如,此前特斯拉与松下合作的Gigafactory2 电池超级工厂,设计产能是50Gwh,但实际产能却远远达不到,从而直接导致了特斯拉销量的供不应求。

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但特斯拉的新车型,如电动皮卡Cybertruck、电动卡车semi、电动跑车roadster量产遥遥无期,就连Model 3和Model Y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方面,选择与LG化学和宁德时代合作的原因了。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的合作模式,是按照长寿命电芯来设计的,先给乘用车用,然后再做梯次利用,结合自己的能源公司在电网运营中可循环。

此前盛传的“100万英里电池”,就是特斯拉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并与Musk招聘的学术电池专家团队合作开发技术。目前能收集到支撑这个技术的信息是,正极材料的单晶技术、包覆技术和电解液配方改进加入添加剂。

当然,这里的合作方向还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由于特斯拉的能源公司可以在一个地方固定,所以在澳大利亚建立的储能站,未来替换和钴的材料回收。

所以,特斯拉要想实现自身目标,三电系统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电池更不能受制于人。于是我们就看到,特斯拉收购maxwell,找最牛的研发团队,自研电池技术。

2月12日,就有媒体曝料,特斯拉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搭建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一时间,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消息公之于众,引发了业界震动。

但是,若非此次媒体曝光,恐怕没有人能想到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速度如此之快。原因在于,与其他大张旗鼓进军动力电池产业的车企不同,特斯拉对于动力电池的布局,显得低调多了。

2015年开始,特斯拉就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三笔投入,分别是对达尔豪斯大学杰夫·戴恩研究小组(Jeff Dahn Research Group)的5年赞助计划,和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以及收购电池制造设备公司Hibar。

其中,特斯拉收购Maxwell,涉及金额达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7亿元)。正是这三笔投入,使得特斯拉有了自产电池所需的关键技术,既动力电池的电极、电解液、隔膜、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的制造工艺。

诚然,与松下续签合作协议、与宁德时代和LG化学合作,不过是特斯拉的缓兵之计罢了。此次与松下续签合作协议,目的显然是为了对电池核心技术的完善,以便此后自产动力电池无后顾之忧。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产业是国内外大势所趋,步入产业叠加融合发展新阶段,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的驱动要求日益强化。

随着以5G为技术支撑的“新基建”的时代到来,世界各国均加大投资、加速布局全球锂电池市场。此外,在新冠疫情影响下,锂电池产业竞争更加趋于激烈化,整合、洗牌持续向纵深阶段迈进。

新冠疫情期间,锂电池产业链部分典型企业依然在持续攻坚克难,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特斯拉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斯拉查看更多>松下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