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报道正文

工信部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已具备开展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试点的基本条件

2020-12-14 10:43来源:新华网、央广网作者:张棉棉关键词:换电模式车电分离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预计2025年之前,车电分离换电模式的应用有可能由公共领域向私人应用领域推广。推广的主力车型为充换一体的车型,主要面向安装充电设施比较困难、充电不便的客户服务。”叶盛基说。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宣传解读,引导行业做好贯彻落实,12月11日上午,装备工业一司会同办公厅在京组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信沙龙活动。装备工业一司代表以及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汽车工业协会、汽车工程学会的专家,围绕《规划》内容、产业发展面临形势、存在问题、应对举措等,与媒体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工信沙龙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围绕这一技术框架,重点部署了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网联化与智能化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同时设立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专栏,提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规划》提出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促进关键系统创新应用,重点是车用操作系统与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分时租赁、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场地用车等领域的应用,为新能源货车通行提供便利。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充换电、智能路网及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五是深化开放合作。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全国汽车产业面临空前下行压力,临近年底,汽车行业发展交上了怎样的“产销”成绩单?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如何,还需打破哪些瓶颈?11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行业专家、学者对此一一回应。

此前有市场分析曾悲观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汽车行业产值可能会下降25%。但是,有赖于国家各项政策举措不断落地,整个汽车行业增长伴随着复工复产也在逐月回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用一串数字来总结今年整个汽车市场的产销情况,他说:“原来计划说10%以内,后来个位数,小个位数。应该说我们有望实现下降2%以内,接近去年的水平。1—11月份我们整个汽车产销会达到2200万辆以上,1—11月份我们下降幅度已经控制在3%以内了。到今年年底我们会努力控制下降到2%以内,这个目标可以实现,总产销超过2500万辆也是有希望的。”

叶盛基判断,来年我们汽车产销有望实现3%—5%的增长,产销量按照比例会超过2600万辆。而新能源市场表现更为出色。工信部装备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介绍,虽然受到了疫情、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弱、油价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但与去年相比,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将与之持平甚至略高于去年。马春生分析:“从市场结构上看,今年购车比例中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接近70%,而两年前大概是20%。在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从市场驱动因素上来看,这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了。”

通过半年多的推动,近几个月有接近30家企业,60多款车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下乡的过程中,据初步估算,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拉动接近20万辆。叶盛基说,通过这些年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使用环境也在逐步优化和改进,在这些措施之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叶盛基表示:“1—11月我们(产销)已经超过110万辆。要注意11月份我们产销超过20万辆,也就意味着我们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能超过130万辆,增幅会接近8%。新能源汽车来年有更大的惊喜,有可能我们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速会超过30%,甚至会接近40%,很可能我们的销量会达到180万辆。”

据介绍,目前新上市车型中装载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已经大概占将近15%的比例。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一步将重点推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互融协同发展。换句话说,推广无人驾驶的日子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马春生介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阶段,包括上汽、百度等企业正在开展特定场景下自动驾驶车型的测试验证。

“网联化是中国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一个特色,也是未来我们具有优势的地方。包括加快5G通信基站,推动智能化道路的升级改造,鼓励引导车载无线通信终端的装配,推动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协同发展。目前我们在修订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管理规范,会把道路测试的范围进一步放开,让各地有更多的探索,组织开展载人载物测试和规模化应用示范活动。”马春生说。

虽然新能源汽车正在大踏步地加速前行,但不少“卡脖子”技术仍然存在,换电和充电之争似乎依然甚嚣尘上。未来,这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将如何解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分析,“三纵”“三横”体现了新能源汽车对应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目前,我国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卡脖子”问题集中在基础部分,包括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等。这其中,也包括一些用于基础开发的工具,如设计软件、仿真测试软件等。如何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

侯福深表示:“包括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可能政府要在营造创新环境上多下功夫。另外是企业主体,产业发展到现在,确确实实要依托大的骨干龙头企业,包括新兴领域独角兽企业,让他们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最后要加强产业联合,我们看到可喜的进展,只要大家联合起来,不光是我们技术创新的供给者联合在一起,还要和应用者联合在一起,形成大家愿意去创新,创新出来的东西大家也愿意用的良性循环。”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起就有充电、换电之争。侯福深认为,中短期看,仍然是一个以慢充为主、快充包括换电在内作为补充的体系。他说:“到2025年,慢充的充电桩端口预计会达到1300万端以上,这里包括私人用户的自有桩以及公共桩,公共快充80万端。对于换电,换电站去年年底是300座,2025年会增长10倍,达到3000座的水平。”

虽然从目前来说,充电模式仍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模式,但是,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同样鼓励发展换电模式。叶盛基说,目前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已经有很多应用案例。长期来看,汽车车电分离销售模式在市场上将得到广泛认可,预计九成以上的购车用户可能会选择电池租赁方案,同时企业将实现换电、保养和保险全流程保障,从而打消消费者充电难、购车贵、电池保养难等诸多顾虑。现在我国已具备开展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试点的基本条件。

“预计2025年之前,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的应用有可能由公共领域向私人应用领域推广。推广的主力车型为充换一体的车型,主要面向安装充电设施比较困难、充电不便的客户服务。”叶盛基说。

侯福深补充说,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新能源汽车换电的成功经验,我们是为国际贡献智慧。“我们已经走在了无人区,在前面引领,创造经验。”他说。


原标题:工信部专家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换电模式查看更多>车电分离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