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高端碳纤维紧缺,或成为今年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主要绊脚石之一。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氢电” ID:weixin-gg-fcev)
“上半年公司已经接到不少储氢瓶的订单,但是碳纤维材料供应非常紧张,提前预定还不一定有货。”多家知名储氢瓶企业高层向高工氢电表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今年以日本东丽为代表的国外供应商减少了国内市场高端碳纤维的供应量。
碳纤维紧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价格的上涨。据国内储氢瓶企业反映,今年以来,东丽的T700碳纤维价格从去年的不到200元/公斤上涨到300元/公斤以上,接近翻了1倍。这也推动了国内储氢瓶生产成本的提高,让有些下游燃料电池系统厂商也感受到了一定的价格压力。
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名单即将公布,在下半年批量的市场订单集中爆发的时候,国内很多系统厂商若拿不到足够的储氢瓶,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示范地区的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
>>碳纤维紧缺缘由与影响
现阶段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应用的主流储氢瓶是35MPa的铝内胆纤维全缠绕储氢瓶,这种复合材料的储氢瓶外部有一层碳纤维缠绕,储氢瓶的高压使用环境对碳纤维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T700以上级别的碳纤维才能满足车载储氢瓶的应用要求。
影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有胶和树脂的配方,涉及到复杂的生产过程和固化工艺。在储氢瓶制造过程中,制造厂商本身需要满足严格的安全要求,材料生产以及制造工艺都有较大的难度,这都给我国本土碳纤维生产商带来了一定挑战。
此外,尽管国内碳纤维生产厂家众多,但大多没有预料到氢能产业会发展迅速,现阶段产能准备都不充足。现阶段国内只有中复神鹰、威海光威等少数几家公司能批量供应T700以上高品质的碳纤维材料,但这些高端碳纤维产品还得优先满足军工需要。
调研数据显示,日本东丽、韩国晓星等化工产品厂商均是我国市场的主要供应商,占据目前我国车载储氢瓶用碳纤维70%以上的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企业的碳纤维生产和交付能力跟不上,同时全球各国也加大了氢能行业布局,推高了整体需求,导致今年进口碳纤维价格出现明显上涨,目前多家储氢瓶制造商都感受到了供应紧缺的压力。
一些下游燃料电池系统也感受了一定压力。国内一家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的市场负责人告诉高工氢电:“今年上半年,储氢系统并没有跟随燃料电池系统整体的降价节奏,甚至还略微有所上涨。公司去年已经下单了一批35MPa的三型储氢瓶,今年再下单,价格有所上浮不说,关键是还拿不到货。”
>>国产碳纤维已提速,但今年内或跟不上
众所周知,国内“碳中和”的大幕已经拉开,新一轮能源革命扑面而来。作为这场革命的主角之一,氢能源被很多车企视为“零排放”的重要解决方案。
受到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及重卡等领域的需求推动,未来我国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储氢瓶市场。据相关数据预测,在2021年至2050年期间,我国储氢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34亿元。
在可预计的庞大市场需求面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国内制造商进入储氢瓶碳纤维这一领域,部分现有的碳纤维厂商也开始了转型。
一家储氢瓶高层向高工氢电透露,公司正在积极联合国内碳纤维厂家展开大量实验,及时反馈数据给他们进行调整和改正。国内对于上车的碳纤维产品有严格规定,必须通过相关型式实验;在验证过程中,每家碳纤维的厂家产品参数都不一样,每一次更改都需要重新验证,这中间的验证周期偏长就会影响下游应用。
此外,从目前国内一些厂家的高端碳纤维产能建设情况来看,产能释放也需要一个过程。
由碳纤维紧缺引发的储氢瓶供应不足,也会影响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数量。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原本是燃料电池汽车“抢装”的好时期,今年乐观预计可推广6000-8000辆,但碳纤维进口短缺,国产碳纤维一时难以跟上会“拖后腿”,预计今年实际推广或在3000-4000辆。
随着国产高端碳纤维产品验证的逐步完成及产能的释放,预计明年我国高端碳纤维供应紧缺局面会有所缓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除已上市氢能企业增发募资外,氢能产业链共计超过20家企业获得融资,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减少,具体包括:考克利尔氢能、卡文新能源、云韬氢能、骊能新能源、新工绿氢、未势能源、氢合科技、科安创能、艾氢技术、锦美氢源、镁源动力、天芮科技、青鳐科技、聚智合众、协
作者:贺瑞璘1张通1吴镓淳1王朝阳3邓永红1张光照1许晓雄2单位:1.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引用本文:贺瑞璘,张通,吴镓淳,等.骨架型材料与设计在高比能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58-1775.DOI:10.19799/j.cnki.2095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在氢能重卡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天海工业所属天海氢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成功签订国内首个8-450LⅣ型储氢瓶供氢系统百台级批量订单。这一里程碑式的合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大容积车载Ⅳ型瓶储氢技术商业化的空白,更将助力合作方上海兀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氢燃料重卡在长途干线物流领域树立新的标杆。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求,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相关机构和专家编制了《中国氢能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4月28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徐继林在解读《报告》时称,发展氢能产业对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
一边是海上风电超长的产业链系统,一边是有雄厚基础的国家老牌工业基地。当辽宁省绿色发展与海上风电产业相互碰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在日前召开的2025海上风电大会上,辽宁省发改委主任周轶赢指出:辽宁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争做世界风电产业中心先进装备制造领跑者,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辽宁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行动、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应用行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夯实支撑基础行动等4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任务。《实施方案》提出,加速绿色化转型。推动纺织全产业链生产装备、用能单
产业界对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的参与热情高涨,称其已进入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然而,现实似乎更为复杂。一项即将成熟的电池技术,其上下游关键材料理应出现更明确的突破与工程化信号,但为何在新一代集流体领域,我们看到的却是路径分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景象?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温差”,或许揭示了集
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经信系统重点调度的2025年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项目总投资17048.9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3291.6亿元。其中包含川投泸州天然气发电及配工程项目、四川华电内江白马2×475兆瓦燃机示范项目、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锦能源)与张久俊院士团队联合创立的骊能新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骊能新能源")宣布完成A轮融资,标志着国内气体扩散层(GDL)领域的技术突破并获得资本市场高度青睐,同时也标志着美锦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碳纸项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大唐集团发布吉林长春二热退城进郊配套80万千瓦洮南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以及张家口赤城200MW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招标公告。公告显示,吉林长春二热退城进郊配套80万千瓦洮南风电项目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建设工期:2026年4月至2027年11月。招
据悉,东丽的确向国内市场释放了将在近期解除碳纤维供应封锁的消息,但解除对国内的供应却存在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我国储氢瓶使用的关键材料之一——碳纤维绝大部分是由国外厂商供应。其中,日韩企业占据我国进口储氢瓶用碳纤维大部分市场份额。
因IV型瓶在国内很长时间被禁用,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告停。当IV型瓶的呼声越加浓烈、标准逐渐放开时,本土企业因技术积累较少有些措手不及,国外力量凭借丰富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入局中国市场。同时,国内其它领域的新力量也逐渐进入,比如海控复合材料,凭借LPG-IV型生产制造经验入局,还有山东奥扬,LNG方面有丰富的制造经验。
由高端碳纤维紧缺引发的车载储氢瓶供应危机正开始由上游向下游扩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沈阳斯林达安科新技术有限公司取得包含车用Ⅳ型储氢瓶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中国车用储氢瓶从此进入Ⅳ型时代。而本周也是被IV型瓶霸榜的一周,5月19日,佛吉亚宣布拿下了上汽大单(2月宣布收购了斯林达),天海工业近日推出IV型瓶新品。
储氢瓶的发展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在佛山氢能展上,TrendBank势银对参展的储氢瓶企业做了相关沟通,以了解相关进展。(来源:微信公众号“势银氢电产业聚焦”ID:energylink)国内主流车用储氢瓶企业全部参加了本次展览,从东展馆开始依次有中材科技、北京天海工业、沈阳斯林达、国富
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除已上市氢能企业增发募资外,氢能产业链共计超过20家企业获得融资,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有所减少,具体包括:考克利尔氢能、卡文新能源、云韬氢能、骊能新能源、新工绿氢、未势能源、氢合科技、科安创能、艾氢技术、锦美氢源、镁源动力、天芮科技、青鳐科技、聚智合众、协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6月7日下午,投资5亿元的江苏恒氢民用大型液氢储存装置生产项目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该项目利用开发区低效用地50亩,新建厂房2.4万平方米,引进先进制造装备,致力于打造年产100套民用大型液氢储运装备的智能化基地。产品的卧式设计和稳定的绝热系统将保障液氢储存和运行过程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6日,山西省科技厅对《关于“切实加大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全省支持氢能源应用市场的政策”的建议》进行答复,其中指出下一步工作将着力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加速氢能科技成果转化。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827号建议的答复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1日,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湖南国磁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液氢储运及氢能发电技术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成晓北教授出席见证。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建液氢-氢能发电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氢内燃机低温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长庆油田第二口“氢代油”钻井先导试验在靖32-40井圆满完成。这次现场试验首次实现钻井过程100%“氢代油”作业,氢能设备连续稳定运行200余小时。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长庆油田积极探索“油气热电氢”融合发展新模式。2024年12月,长庆油田在国内率先开展“氢代油”钻井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4月,上海青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鳐科技”)正式宣布完成超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星辰基金领投,当看同创基金、厦门弘溢合力及知名投资人刘浩宇先生等跟投,鲲华科技王亚波董事长出席见证。青鳐科技专注于为氢气储、运、加装备提供专业的阀门及系统解
电氢协同的价值是通过电能与氢能的深度耦合,构建电为主体、氢为纽带的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电力系统灵活性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深度脱碳的各用能体系的渗透。——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艾氢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这是公司成立以来第三轮融资。此外,艾氢技术已完成固态氢能储运技术产业化布局,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据悉,艾氢技术成立于2019年,该公司围绕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提供氢能储存、运输、供氢、应用等解决方案,目前主要业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