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十四五”期间电力企业、充换电运营商、车企等主体将大规模参与车网协同试点

2021-11-03 08:37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关键词:充换电换电模式充电基础随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2021壳牌“赋能进步 共创净零未来”高峰论坛上,以“汽车电动化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转型”为题进行现场分享。张永伟指出,在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油、气、氢、充、换、光、储、检等能源要素交织并存与融合发展趋势愈发凸显。一方面,传统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亟需转型,以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的各类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亟需协同规划和加速融合,以适应不同用户对多元化动力的需求。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电动汽车百人会 ID:ChinaEV100

01

交通电动化发展与能源协同潜力巨大

张永伟指出,汽车电动化的快速发展与能源行业紧密联系。双碳战略引导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成为必然。汽车电动化也对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带来新需求、新期望。

1. 电动汽车下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是基础设施保障是否到位。在双碳驱动和电动智能化技术加速迭代的情况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将超预期。中国基于多能源、多技术路线的发展,2022-2023年有望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的规划目标,2025年销量占比会超过30%,2030年超过50%,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将突破8000万辆。下一步电动化大规模发展的瓶颈不再是技术,而是便利化、多元化、智能化、清洁化的电动能源基础设施。若有上亿辆的电动汽车运行在城市中,现有城市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必须要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革新。

2. 电动汽车是优质的移动储能单元,在调节电力负荷、消纳可再生能源、改善电能质量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电动汽车对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在供给和技术上强依赖,汽车和能源的行业关系将进一步重塑。从能源行业来看,电动汽车是负荷及储能单元;从汽车行业来看,能源是动力来源。行业之间的边界将逐渐模糊化,加速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新能源大规模开发、高比例并网、发电随机性强、给电网运行控制带来严峻挑战。电动汽车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也已成为汽车行业和能源行业的共识,充分挖掘电动汽车需求侧可调节资源,实现新能源的充分消纳和灵活控制,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内在要求。

02

不断探索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新技术和新模式

张永伟认为,汽车电动化发展需要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大量创新,已涌现出一批新技术和新模式。

1. 基于效率与成本考虑,未来充电、换电模式将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客户基础。很多专家和企业都明确的一点是,在重型商用车短里程场景上,换电模式比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具有优势,在长里程上燃料电池更具有优势。在城市交通中,换电模式在长里程、高频使用的出租车等营运车辆领域中推广效果更佳,已在很多城市进行试点。

2. 公共充换电技术产品服务丰富化。未来大功率充电、换电模式等产品占比将不断提升,智慧化程度也不断提升。大功率充电服务能够对汽车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具备较好商业模式,受到充电服务商、车企等多方关注,电网端和电池端也为大功率充电技术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3. 车网协同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期待多方参与互动。车网协同具备较大商业潜力,需要电动汽车用户、充换电运营商、负荷聚合商、新能源供应商与电网(调度、营销、交易)等多方参与。加速车网协同发展也需要制度创新,“十四五”期间电力企业、充换电运营商、车企等主体将大规模参与试点。

4. 充换电市场将涌现多种玩家类型。充电、换电、储能等多元化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天生具备跨界基因,需植入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营,跨界力量很可能会成为主导。基于出行运力、服务入口、业务场景等优势的跨界玩家进入充换电运营市场,将带来具有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的经营模式,对现有行业格局带来冲击和挑战。

5. 油、气、氢、电、光、储、检一体化模式快速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提供多种加能服务的一体化建设,是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传统能源基础设施供应商最大的优势。由单一加能向多元加能切换的速度已超出了过去传统能源公司的预期判断。各大能源企业均已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综合供给服务,进行充换电、加氢、智能交通等综合服务试点示范。

03

应对多重挑战,全方位推动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

张永伟将构建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所面临的挑战,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在技术方面,大功率充电标准争议影响整体技术演进;换电技术面临适配性、标准化等运营挑战;加氢站关键零部件技术与成本亟待突破。目前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单体与协同发展缺乏建设运行、维护、消防等一系列标准。

2. 在模式方面,小区、高速、乡镇等重点场景补能待突破;车网协同配网层面峰谷电价覆盖面小,大电网层面互动未常态化。

3. 在协同方面,综合布局缺乏前瞻性,与城市规划脱节;落地能源综合服务站点缺乏配套细则指导;可再生能源进入交通体系困难重重;协同发展机制不畅,支持政策缺失。

为落实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顺利落地和良好运转,张永伟也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1. 加大技术创新。紧跟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新技术与新模式发展趋势,充分布局。

2. 突破制度约束。百人会今年正在研究多种城市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建议开展多元化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城市试点,减少各自规划及无效投入,完善新型一体站建设的土地配套及空间支持。从多能协同角度,做好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

3.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标准的完善,让顶层设计的落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4. 鼓励跨界创新。对比于传统能源企业的谨慎态度,互联网企业及ICT企业积极跨界,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下异军突起。期待传统能源企业能够在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当中扮演引领和主导角色,更好地支撑汽车产业的变革。鼓励新力量加入,期待跨界发展,深挖跨界价值。


原标题:张永伟:统筹规划新一代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换电查看更多>换电模式查看更多>充电基础随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