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双碳”目标对揭阳能源转型发展提出新要求。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宣示,实现“双碳”目标为我国能源行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这对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结构优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我市要以保障能源供应、优化能源结构为重点,大力发展风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为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作出贡献。
广东省构建能源发展新格局为揭阳能源发展提供新动能。当前,广东省正处于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经济结构加速转型、能源革命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随着“双区引领”不断增强和“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广东省区位优势日益凸显,能源发展呈现新的机遇。粤港澳大湾区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能创新、开放共享”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为广东进一步扩大国际能源合作、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发展能源产业等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和有利条件。构建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重点推进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加快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把粤东地区打造成全省新的增长极,与珠三角共同打造世界级沿海经济带,为促进我市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新一轮科技创新为揭阳能源创新发展提供新动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型利用方式层出不穷、不断升级,新一轮能源变革也在兴起,全球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逐步迈入平价时代,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抢占产业创新制高点,打造未来能源发展新优势,成为我市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市要紧抓战略机遇期抢占海上风电发展跑道,着力推动多元能源形态协同发展,实现风电、分布式能源、先进储能等技术与应用跨越式发展。我市将以能源结构优化引领产业结构优化为主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充分发挥在广东沿海经济带东翼的重要战略支点作用,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产业强市,更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将能源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节需求预测
综合考虑我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长、能效和电气化水平提升等诸多因素对能源需求的影响,按照“控煤、节油、提气、增非”的发展要求,预计到2025年,我市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的消费比重为38%、20%、16%和26%。
煤炭消费“十四五”时期稳中有降。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和其他耗煤项目,非发电用煤总体压减,煤炭消费量基本保持稳中有降。预计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约547万吨(其中发电用煤约504万吨,非发电用煤约43万吨,总量相比2020年的633万吨下降约86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66%下降至约38%,降幅约28个百分点。
石油消费受工业、民用需求拉动有一定增长但增速放缓。随着工业项目的投产和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石油消费需求稳中有升。预计到2025年,石油消费量约190万吨标准煤(不含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维持在20%左右。
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随着工业“煤改气”的推进和天然气发电项目的建设,“十四五”时期,我市天然气利用水平大幅提高,预计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量约11亿立方米(2020年为1.17亿立方米),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3%增长至2025年的16%,“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约9%。
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重大项目、家居电器为代表的新产业将成为用电增长新动能,电能替代深入推进,推动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高,我市电力需求“十四五”时期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约233亿千瓦时(不含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约6.9%。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统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出发点,统筹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方式,不断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供应保障,协调发展。把提高能源系统综合保障能力作为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总量与结构、开发与环保、生产与供应、常态与应急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多能互补,多元发展。将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非煤能源,努力形成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与能源资源型企业的合作,构建品种多元、渠道多元、主体多元、多层互补的能源供应与储备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坚持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海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形成符合市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追赶与跨越并重,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重大工程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以绿色低碳、智慧互联为方向,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能源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能源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把能源技术及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市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坚持惠民利民,共享发展。加快补齐民生能源短板,推动我市农村电网提档升级,推进全市城镇燃气“一张网”建设,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保障城乡居民用能需求和用能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第三节发展目标
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能源保障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进一步构建,更好的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能源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约950万吨标准煤(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能耗996万吨/年),“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4.67%;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33亿千瓦时(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电耗46.26亿千瓦时/年),“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6.9%,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500万千瓦,“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12.3%。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1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40%。展望至203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约1200万吨标准煤(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能耗),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50亿千瓦时(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电耗),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730万千瓦,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
——能源结构目标。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6%;煤炭消费比重降至38%;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增长至26%。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5%。
——能源供应能力。到2025年,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增长,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约为366万吨标准煤/年,电源装机规模达到997.5万千瓦,海上风电建成并网规模达到336万千瓦,天然气接收门站3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全市500千伏变电站数量达3座,220千伏变电站数量21座,供电可靠性达到99.85%。
——能源系统效率。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05%(以省里下达指标为准),单位GDP电耗比2020年下降5.1%。
——能源民生改善目标。人均用能达到1.6吨标准煤/人·年。在市内各区域及城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约2000个充电桩(含私人及内部专用充电桩)。
表2 揭阳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
注:
1.[ ]表示累计数。
2.约束性指标按省下达目标执行。
第三章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加快装备制造、风电运维及配套组装基地建设,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2025年,海上风电投产规模达到336万千瓦(含国家电投近海海上风电拟扩容规模)。
第一节 全力加速推动海上风电开发
加快推进近海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十四五”期间,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加速推进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准。积极推进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扩容建设并按期投产(原规划装机90万千瓦拟扩容至136万千瓦,其中神泉一项目拟由31.5万千瓦续建至40万千瓦、神泉二项目拟由35万千瓦扩容至56万千瓦、靖海项目拟由15万千瓦扩容至40万千瓦)。结合国家和省最新政策,以新一轮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规划调整为契机,争取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布局落户。
积极推进深远海项目开工建成。密切跟踪国家、省有关海上风电政策的变化,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竞争性配置、核准等开发建设工作,积极协助开展专属经济区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专属经济区海域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专属经济区海域风电项目开工规模达到480万千瓦,建成风电并网规模达到336万千瓦,形成良好的风电基地开发建设趋势,初步发挥风电基地对区域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十五五”期间,基本完成粤东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设,实现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支撑。
科学有序安排海上风电集群送出。按照“统一规划、集群送出”的原则,统一调配输电通道走廊资源,优化海上风电并网送出成本,避免低效和重复投资。在国电投90万近海海上风电送出基础上,根据《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规划》,送出海缆路由长度不超过80公里的海上风电项目采用常规交流输电方案送至陆上,送出海缆路由长度超过80公里的海上风电项目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方案送至陆上,其中西侧场址海上风电可考虑就近接入汕尾市500千伏茅湖变电站,东侧场址海上风电可考虑就近接入普宁市500千伏盘龙变电站,将清洁电力通过粤东送电通道送入珠三角负荷中心。
第二节做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惠来临港产业园集聚优势,以国电投、远景和GE风电项目为依托,提高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能级。聚焦风电产业链高端产品、关键技术和缺失环节,精准引进风机制造、海工装备、船舶安装等配套项目。支持企业“风电制造+风场运营+工程服务”一体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带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整合优势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支持风电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成长性企业。支持GE、远景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研制和标准赶超,培育形成生态主导型企业,促进我市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壮大GE总装基地等一批重点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基地落地。以大型化、深远海为方向,重点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推动风电产业优化升级。推动GE实现Haliade-X 12兆瓦机型的组装生产,着力突破大功率、智能化、低造价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打造具有高端电气装备、风电机组主要部件生产制造、整机组装等海上风电产业链布局。
第三节 打造粤东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依托我市建设全省重要能源基地的契机,本着“资源产业化,深度捆绑,成果共享”原则,以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带动我市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逐步将我市建设成为以发电为主,兼具示范、研发、试验和运维功能的综合性海上能源中心;并依托海上资源,借助陆上集控中心、施工码头及海上风电场本体,提高风机制造、风场施工、风场检修及运维水平,探索沿海经济发展新模式。推进海上风电母港建设,依托海上风电开发,通过产业配套及产业组合,实现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产业价值的集合。推动我市深远海海上风电的开发积极对接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争取示范工程落地揭阳。
推动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市海上风电主机制造企业自身技术优势,结合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布局,推进设立海上风电运维中心。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智慧运维服务,充分应用好大数据平台技术,全面掌握不同风电场内不同风机机型的实时运行数据,打造海上风电场运行数据中心。通过运维中心和运行数据中心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场运维网络,充分掌握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的主动权。研发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海上风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风电场功率预测、远程监控、能量管理和区域集控系统的综合运维平台,提升海上风电运维水平。提升海上风电领域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做好海上风电安全生产工作。
专栏1 海上风电重点项目
1.海上风电。建成投产近海浅水区揭阳神泉一(续建)40万千瓦、神泉二56万千瓦、靖海40万千瓦等3个项目共136万千瓦装机。力争专属经济区海域风电项目开工规模达到480万千瓦(前詹一50万千瓦、前詹二50万千瓦、前詹三50万千瓦、惠来三50万千瓦、惠来一80万千瓦、Y8-2场址100万千瓦、Y8-3场址100万千瓦),建成近海深水区前詹一、前詹二、前詹三、惠来三等项目共200万千瓦装机。
2.风电装备制造。建成GE(续建)海上风电机组总装基地。
3.风电运维基地。建成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4.智能风机装备制造。建成远景南方智慧能源产业园。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3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琪在集团总部会见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行长张宝江一行,双方围绕深化合作、以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展开座谈交流。张文琪对张宝江一行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陕煤集团基本情况与双方合作成果。他表示,今年以来,陕煤集团聚焦主业谋划推进99个项目,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在闽西大地,国能龙岩发电公司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在健康企业建设的道路上也熠熠生辉,一举摘得全国第四批“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的荣誉称号。这一荣耀的背后,是该公司对员工健康的不懈追求,是全体员工对社会责任的勇毅担当,更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与生动
在陕西,国内先进的氢燃烧领域规模化研发测试研究院签约落户西咸新区;在榆林市,全球规模领先的氢化镁储氢材料中试装置5月转入稳定运行;在“西安—渭南—韩城”城际氢能走廊上,一辆辆氢能重卡日夜穿行……氢能来源丰富、绿色低碳。作为全国重要煤化工基地,陕西氢产能超200万吨/年,如何发挥最大效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统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OneBigBeautifulBill),并将其提交众议院。这份长达940页的法案,通过调整税收抵免、补贴政策等方式,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产业采取差异化对待,将拜登时代的绿色新政遗产正式送入了“回收站”。法案的争议性从其引发的名人交锋中可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作者:贺瑞璘1张通1吴镓淳1王朝阳3邓永红1张光照1许晓雄2单位:1.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2.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引用本文:贺瑞璘,张通,吴镓淳,等.骨架型材料与设计在高比能锂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5):1758-1775.DOI:10.19799/j.cnki.2095
为总结评估国家首批智能化建设示范煤矿建设情况,按照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工作部署,6月26日至27日,西北能源监管局负责同志带队赴陕西黄陵矿业一号煤矿、二号煤矿,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情况现场监管。现场监管采取查阅资料、实地查看、查询系统等方式,对黄陵一、二号矿落实国家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部署
各有关单位:为落实《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及《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推动钢铁、焦化行业完成“十四五”超低排放改造目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由北京科技大学、河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八届钢铁、焦化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技术研讨会定于2025年9月20日-21
受环渤海港口涨价情绪带动,站台及煤场拉运积极;叠加部分终端合同兑现,少量补库需求释放,部分煤矿出货较好,价格小幅上涨。本周,主产区产能加快释放,主要运煤铁路发运量进一步恢复。环渤海港口方面,部分中低卡优质煤出现紧缺,但下游对高价煤接受程度有限,煤炭价格整体上涨幅度不大。(来源:鄂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2025年上半年,各大电力上市公司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整合资源,聚焦主营业务,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六大电力上市公司重组预案及最新进展整理
世界上有一些地方,当人们提起的时候总会联想到某种产业,甚至这些地理名词已然成为某一产业的别称。提起美国硅谷大家立刻想到IT产业,提到底特律就会立刻想到曾经繁华一时的汽车产业,而德国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代名词,这样的地方被称为“产业中心”。这些产业中心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电机组延寿改造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不仅是我国电力行业实现低碳化、高效化发展的关键路径,更涉及电力系统的安全保供、产业升级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天津国能盘山电厂1号机组跨代升级改造为代表的示范项目(国内首个实现整体更新延寿3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矢志攻坚、久久为功,加速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能源化工创新高地,这股澎湃之力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快来看看最近中国石油又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成就。中国石油首个!实现
煤电将继续发挥供热“稳定器”重要作用——2025智慧热电与灵活调峰大会观察“火电厂供热面临成本和供热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煤电将向新型智慧煤电、区域能源服务中心、新型虚拟电厂等新一代煤电转变”“深度推进热电机组的灵活性、供热与节能改造,在大力提升机组调峰能力的同时,实现节能降碳”....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统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OneBigBeautifulBill),并将其提交众议院。这份长达940页的法案,通过调整税收抵免、补贴政策等方式,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产业采取差异化对待,将拜登时代的绿色新政遗产正式送入了“回收站”。法案的争议性从其引发的名人交锋中可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若干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降低用能成本。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源网荷储、园网共建、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引入外省低价电源、落实电网公平开放等举措,完善工商业分时电价政策,降低用户电费支出。坚持
中油资本近日发布公告,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此次增资合计出资金额为32.75亿元。这并非中国石油首次涉足核聚变领域。早在去年,
近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能源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总体安排,现就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中、高级职
延长石油建成了我国第四大气田!(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7月1日,延长石油官宣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建成收官,并启动新一轮产能提升计划。回望2024年,延长石油年产天然气104.57亿方。同期,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00亿方、447亿方、326亿方。凭借这份成绩单,延长石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7月1日,湖南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管理权移交仪式在长沙举行。湖南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管理权移交至国家管网集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运营、统一价格。湖南省级管网融入国家管网后,将全力推进“气化湖南”工程,加速遵义#x2014;吉安天然气干线管道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胸怀“国之大者”,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难关,矢志攻坚、久久为功,加速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筑能源化工创新高地,这股澎湃之力正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科技强国建设注入磅礴动能,快来看看最近中国石油又取得了哪些新突破、新成就。中国石油首个!实现
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总统特朗普推出的“大而美”法案(OneBigBeautifulBill),并将其提交众议院。这份长达940页的法案,通过调整税收抵免、补贴政策等方式,对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产业采取差异化对待,将拜登时代的绿色新政遗产正式送入了“回收站”。法案的争议性从其引发的名人交锋中可
中油资本近日发布公告,拟出资6.55亿元,与控股股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自有资金按原有持股比例共同向参股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投资可控核聚变项目。此次增资合计出资金额为32.75亿元。这并非中国石油首次涉足核聚变领域。早在去年,
近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期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各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能源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全省职称评审工作总体安排,现就开展2025年度全省能源领域工程系列中、高级职
延长石油建成了我国第四大气田!(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7月1日,延长石油官宣150亿方天然气产能倍增工程建成收官,并启动新一轮产能提升计划。回望2024年,延长石油年产天然气104.57亿方。同期,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产量分别为500亿方、447亿方、326亿方。凭借这份成绩单,延长石
第四章nbsp;天然气行业发展本章作者nbsp;杨永明(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天然气供需01天然气表观消费同比增长8%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随着稳经济政策及接续措施加快推进并落地生效,国内经济持续呈现复苏向好态势。各个领域的用
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12月23日至24日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扎实做好2025年发展改革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2025年上半年,各大电力上市公司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通过优化资产结构、整合资源,聚焦主营业务,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的实力。六大电力上市公司重组预案及最新进展整理
氢燃料电池是目前氢能产业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核心产品之一,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且清洁的能源转化设备,成为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能源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并推动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进程。根据电解质的不同,氢燃料电池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要求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
当前,氢能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能源转型、培育经济增长点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的能源属性,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氢能纳入前沿新兴产业,《能源法》赋予氢能法定能源地位,国家设立万亿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关于公开征求《水质溶解氧的测定荧光淬灭法》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我部组织编制了《水质溶解氧的测定荧光淬灭法》等4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cn)“意见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