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微电网政策正文

河南洛阳:积极开展绿色储能在微电网、用户侧和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示范应用

2022-05-19 13:11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关键词:微电网新能源能源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5.绿色低碳更加深入。绿色制造成效明显,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降至35%。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高排放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建成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6.双向开放更加有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外资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实际吸收外资突破36亿美元,成为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表1 “十四五”洛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333.png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找准在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中的历史方位,围绕“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目标,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安全制造和绿色发展为底线,以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快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开放格局,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共驱动。把创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用好创新资源,健全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注重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把改革开放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立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区域协同,强化产业、技术和人才引进,服务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治理方式变革。

(二)坚持做强优势和育新产业同发展。立足优势产业,突出抓好产业转型提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努力做长链条、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效益,实现“老树发新枝”。抓住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百花齐放机遇,瞄准发展前景好、市场规模大的发展方向,布局新兴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新树结硕果”。

(三)坚持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相统筹。努力防范化解风险,及时预判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谋划重点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形成合理有效投资,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在加快“量的积累”基础上加速“质的提高”,推动产业升级、产品换代、效益提升,塑造“洛阳智造”产业、产品、企业、集群竞争优势。

(四)坚持绿色环保和安全发展双底线。科学把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关系,以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产业、产品、工艺绿色化转型,保护沿黄生态,提升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把安全制造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建立安全高效先进制造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力,在保障产业安全中体现“洛阳担当”。

(五)坚持高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互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激活民营经济,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统筹“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关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加强规划引导、分类指导和政策扶持,完善体制机制,统筹兼顾、梯次推进,凝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三、主要目标

(一)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跃升,初步建成制造强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抢占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制高点,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模式广泛形成,打造一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拥有一批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的世界知名企业,建成链条完整、自主可控的制造业生态体系,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二〇二五年发展目标。制造强市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完成,新兴及未来产业培育奠定坚实基础,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战略性突破,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集群集聚更加明显、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1.综合质效显著提升。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占GDP比重保持在1/3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5%以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品牌附加值和经济比重不断提高,打造10个以上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制造业品牌。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规上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5%。

2.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高级化,以先进制造、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形成智能装备制造、铝钛新材料、精细化工3个千亿级产业,培育20家百亿级企业,500家“专精特新”企业。

3.创新驱动更加强劲。制造业创新体系基本构建,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创新成效更加显著。规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2件左右。创新主体突破5000家,创新平台达到4000个,大马力智能拖拉机、高铁轴承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4.融合发展更加活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打造5G应用示范城市和云服务创新基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等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新增制造业上市企业6家,全市制造业贷款总额力争突破670亿元。

5.绿色低碳更加深入。绿色制造成效明显,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六大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降至35%。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高排放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企业,建成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6.双向开放更加有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500亿元,外资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实际吸收外资突破36亿美元,成为内陆地区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表1 “十四五”洛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指标

44.png

55.png

第三章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一、做大做优主导产业

把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和持续增长趋势的领域作为核心支撑,拓展转型升级路径,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功能集成构建,做大做优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

(一)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高端引领、基础支撑,推动农机、矿山装备等领域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加强轴承、机器人等领域技术创新,带动配套零部件、专业服务协同发展。农机装备领域,加快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新能源、大马力、自动驾驶等智能农机装备和高效多功能联合收割机、精准变量农机具等产品,重点推进中国一拖非道路“国五”柴油机产业化等项目,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轴承领域,瞄准高精尖、高可靠方向,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RV减速器、风力发电机、医疗装备等轴承,推动高铁轴承等产品国产化替代,重点推进LYC轴承搬迁改造、新强联精密轴承智造科技园等项目,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矿山装备领域,围绕智慧矿山建设,发展“设计+生产+施工+运维+服务”于一体的矿山装备全产业链,重点推进中信重工智能制造等项目,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智能装备制造领域,聚焦智能成套装备、精密机床、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方向,以市场需求带动系统集成,以集成应用带动关键零部件研制,以关键零部件突破促进产业集聚,重点推进格力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北玻自动化智能化高端装备产业化等项目,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机器人领域,大力发展消防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加强图像识别感知、数字图像处理、语音识别、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集成应用,重点推进尚奇新一代人机协作型机器人等项目,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二)新材料产业。坚持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价值最大化、品牌优质化,延伸铝钨钼钛铜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发展高端铝合金、航空航天钛合金、新能源汽车用铜材、钨钼溅射靶材等高附加值产品。铝钛领域,开发引进家用铝箔、电池铝箔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铝加工产业链条;引进高端铝动车车厢、汽车壳体、电梯、建筑型材、厨具等铝型材产品,优化铝加工产品结构;发展再生铝产业,探索开展再生铝闭环回收、保级利用;引进钛材熔炼、锻造项目,弥补钛合金冶炼环节短板,形成产能优势;引进发动机整体叶盘、起落架钛部件等航空航天用钛合金产品,做大做强海工装备用钛合金产品;引进钛健康产品、钛体育用品等高端民用钛消费品,推动钛产业向高端民用领域延伸,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钨钼领域,依托钨钼资源优势,拓展钨钼深加工产品应用,发展线切割和喷涂钼丝、硬质合金、高性能钨钼及衍生合金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带动钨钼产业链向精深加工产品延伸,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耐火材料领域,围绕高温工业提高热效率和节能减排需求,开发引进纳米绝热材料、环保纤维及模块、高品质轻质隔热砖以及环保硅质、铝镁、铝钙、铝硅金属复合耐材等产品,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新型建材领域,做优做强装配式建筑钢结构、PC构件等,围绕智能家居、高端门窗加工、外墙材料、室内装修装饰等,引入高端瓷砖、卫浴等产品,发展高端建筑铝型材、铝门窗幕墙、全屋装配式装修,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800亿元,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三)石油化工产业。坚持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升工艺、集聚发展,推动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化、系列化、精细化发展,提高资源本地转化率和产业附加值。聚焦烯烃下游“补链”,大力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减水剂、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功能性膜等下游终端产品;聚焦芳烃下游“强链”,积极发展PTA及下游功能性面料、差别化纤维、可降解塑料等产品。加快实施百万吨乙烯等重点项目,加强与济源、孟州等地联动,打造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双百万吨航煤的千亿级炼化产业集群。到2025年,石油化工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300亿元,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西部地区重要的高端石化产业基地。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创新突破和融合应用,加快细分领域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一)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新能源产品制造与开发利用并重,巩固提升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等产品优势,加快发展兆瓦级以上成套机组,提高大功率风电齿轮箱等技术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核电装备技术创新。光伏领域,发展多晶硅料、单晶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玻璃等产品,重点实施“风光储”综合一体化光伏电站、硅片和组件技术改造、洛阳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池封装材料等项目,提高硅光伏材料供应能力。风电装备领域,发展风电叶片、风电轴承、风电齿轮箱等产品,突破大型风电场运行维护、变流变桨智能控制、风场大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重点实施新强联精密轴承智造科技园等项目,提升风电核心部件供货能力。新能源汽车领域,提升整车生产能力同时,重点发展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产品,突破发展固体电解质、多元轻金属正极、纳米硅负极、石墨烯负极等电池关键材料,布局发展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等新型电池,实施锂电池扩能扩产、技术改造等项目,提升产品效能;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谋划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项目,进一步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到2025年,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二)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应用引领、项目支撑,推动“硬件+软件”协同发展,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集聚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提质增速,推进软件与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光电电子器件领域,引进电路板、光纤光缆、关键元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发展光连接器、电连接器、智能传感器等产品。基础材料方向,重点实施洛宁电子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含氟电子气体等项目,为产业集群提供基础材料支撑;光电连接器方向,重点实施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新技术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提高基础器件供应能力;光电设备方向,重点实施中航光电产业园等项目,加强军转民、民参军技术转化;光纤光缆方向,重点推进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生产线项目,实现光纤光缆产品突破。电子功能材料领域,发展电子级多晶硅、硅抛光片、ITO靶材、电子特气等产品,重点实施年产64万片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级8英寸硅抛光片、电子信息材料转型升级等项目,完善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条。智能传感器领域,围绕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重点建设氡气传感器功能膜片及高端功率电池和固态电池研发与中试基地,加强智能传感器产学研实力,在工业检测、环境监测、视觉识别等领域形成优势。信息服务业领域,依托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恒生科技园、北航科技园等园区,发展软件设计研发、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服务等方向,打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集群。到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微电网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