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其中,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不依赖于氢的产生,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一种变种路线,直接使用纯甲醇而不需要预先重整制氢。吉利的甲醇燃料电池汽车即采用该技术路线。
而低温甲醇燃料电池(RMFC)与高温甲醇燃料电池(HTMFC)技术体系类似,包括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系统集成、智能控制,以及多能源组合利用等,根据反应温度和对氢气反应纯度的需求不同,采用的反应材料和系统附件也略有不同,如RMFC的电堆采用低温PEMFC电堆,吃“精粮”,系统需要配套气体纯化设备和高压缓冲储氢装置,而HTMFC反应温度高达120~800度,可以吃“粗粮”,但对系统热管理及控制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供应链水平来看,由于入局的企业偏少,基本呈现自主开发,部分需求向供应商采购的模式。其中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较早运用于军工领域,系统结构相对简单,部分企业已经可以实现材料及系统辅件的自主化生产;而低温甲醇燃料电池和高温甲醇燃料电池由于结构相对复杂,除了阀门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器件,国内企业基本可以实现系统各部件的供应。
在生产设备上,国产化率达到70%,在部分检测设备上依然优先采用精度较高的进口设备。
技术性能方面,国内企业已经基本掌握了关键材料、部件及模块的制备技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把系统效率和稳定性的提升希望寄托在反应温度的提升上。“当前在200度左右的反应温度,系统效率大概在65%左右,如果温度可以提升到300-400度,系统效率可以提高到80%,因此‘原材料’膜电极和催化剂是突破的重点。对于我们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企业来说,就是不骄不躁,坚持把产品性能搞好。”上海舵克工程师俞荣表示。
而低温甲醇燃料电池(RMFC)与高温甲醇燃料电池(HTMFC)均拥有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电堆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块。在甲醇制氢模块上,国内以广东能创、苏州氢洁为代表的企业拥有较为领先的核心技术。
以广东能创为例,其M60车载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的甲醇重整系统产氢量提升至650L/min-1200L/min,同等发电量的情况下,产氢机的体积相当于氢罐体积的三分之一。
成本方面,在入局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系统成本在5000-6000元/kW;低温甲醇燃料电池(RMFC)与高温甲醇燃料电池(HTMFC)多出了一整套重整制氢系统,与氢燃料电池相当,甚至更高。但由于氢源的成本较低,后期的运维成本上较低。
应用方面,由于甲醇燃料电池汽车市场保有量过少,使得消费者对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因此对甲醇燃料电池汽车的安全、性能等存在疑虑,同时由于缺少实际运营的数据支撑,甲醇燃料电池车在推广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阻力。
“在氢燃料电池的储运暂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甲醇燃料电池越来越引发业界的关注。整个氢能产业正壮大发展,无论是氢燃料电池,还是甲醇燃料电池,共同诉求都是更便捷的氢源、更高的反应效率,更稳定的动力系统,共同的诉求将促使甲醇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在多元化的应用中形成发展合力。”苏州氢洁研发总监余皎认为。
对于何时能实现规模化应用,业内人士推断:甲醇在储运加注方面有着现阶段氢气/液氢无法超越的成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但从技术研发、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以及市场化运作的程度来看,都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商业化大概需要5年时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发布关于《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文件指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
从2016年底的4.23GW到2024年底的374.78GW,九年间,分布式光伏以876%的增长重写了行业价值,站在了能源转型的中心位置。然而,中坚力量必然承担着时代使命,特别是年初管理新政以及136号文的落地,推动分布式光伏迈向全面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新行业生态也必然倒逼着圈内企业重塑生存逻辑。在
从“废”到“贵”生物质能价值链日趋成型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王睿佳生物质能作为全球公认的零碳属性可再生能源,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是生物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质能以其独特的属性,成为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支点。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在“2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上海市发改委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0501号提案进行答复,下一步,上海市将加快构建绿色甲醇自主经济型全产业链。一是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为高产、低碳的生物质燃料种植提供技术保障,持续攻关培育能提供绿色甲醇原料的作物以及耐盐碱的作物。二是做好生物燃料种植基地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政府发布《对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3号建议的答复》。镇海区将利用在氢能交通应用和化工应用上的潜在优势,借助镇海危化品港口码头和镇海港区,积极研究绿氢、绿醇、绿氨替代,力争成为国际性的绿色船舶停靠基地、绿色能源贸易基地和重要消纳基地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9日,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松原项目”)首台电解槽设备成功吊装就位,标志着制氢系统车间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此次大型电解槽设备起吊重量50吨,采用超大型履带吊车进行吊装。松原项目公司及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提前制定吊装方案,积极开
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与能源结构转型的双重驱动下,生物质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唯一可转化为气、液、固三种形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凭借其资源丰富、低碳循环的特性,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近期,多项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为行业注入强劲动能:2024年6月,《煤电低碳化改
作为国内较早同时布局碱性、PEM双路线的企业,派瑞氢能已形成3.5GW产能。现已实现了单体产氢量向3000Nm/h的跨越并实现商业交付,并成功将第三代电解水制氢技术AEM市场化,去年海外业务新签订单高达9亿元,所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他们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中船(邯郸)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5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标准中包括7项单体检测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等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这次修订主要新增电池底部撞击测
由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编写的《千帆竞渡:基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案例集(上、中、下)》已于近日面向全国发行。中能建氢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引领国内氢能领域革新探索的典范之一,提炼实践经验,汇集成改革案例《系统实施深化改革,打造氢能领域行业领军企业》,被成功收录其中,鲜明地体现了基层国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装自动化所”)、摩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氢科技”)签署《经济发展合作意向书》。签约后,摩氢科技将牵头在北京经开区成立项目公司,开展产品推广工作,进而投建生产项目。此次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3年12月19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与西安叁陆玖物流签署200台醇氢电动轻卡订单,并成功举办首批车辆交付仪式。本次交付的远程星智H8M醇氢电动轻卡,是以甲醇作为燃料,搭配国内一线品牌电池以及240L超大醇箱,可实现1100+公里超长续航,尤其适用于严寒等极端工况下。此外,甲醇相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15日,天津滨海新区公交集团与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吉利星际客车品牌举行交付仪式,正式将全球首批100部醇氢电动公交车交付新区。据悉,这批车辆使用甲醇作为增程动力燃料,能够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续航里程也能达到500公里,比传统纯电公交车提高了近一倍。滨海新区
近日,在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中科嘉鸿自主研发的首艘甲醇燃料电池电动示范渔辅船吸引了众人关注驻足,其新技术解决方案得到了众人一致好评。针对目前渔民渔辅船使用情况痛点,中科嘉鸿提出了甲醇燃料电池新能源长续航渔船方案,该方案在不改变渔民使用情况下满足渔民日常养殖、运输、作业等需求
今天对于马士基而言,是载入史册的一天。全球首艘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命名仪式在马士基总部哥本哈根举办,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UrsulavonderLeyen)出席仪式并作为教母将船舶命名为“劳拉马士基”(LauraMrsk)。马士基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RobertM.Uggla)和马士基首席执行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29日,招商轮船发布公告,拟以1.075亿美元净船价,在大连船厂建造1艘甲醇双燃料VLCC油轮。招商轮船表示,为适应全球和中国碳中和及绿色航运发展趋势,未来以合理成本逐步、少量更新老龄VLCC油轮仍有必要,董事会同意公司以1.075亿美元净船价,在大连船厂建造1艘甲醇双燃料VLCC油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28日,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轮船”)发布第七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招商轮船表示,为适应全球和中国碳中和及绿色航运发展趋势,未来以合理成本逐步、少量更新老龄VLCC油轮仍有必要,董事会同意公司以1.075亿美元净船价,在大连船厂建造1艘甲醇双燃料VLC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17日上午,全国首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在苏美达船舶旗下扬州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顺利下水。据悉这艘船是支线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型长148米、型宽27.2米、型深14.3米,设计航速14节。该船由德国知名设计公司设计,采用最新研发的全球首台5S50ME甲醇双燃料主机,使用绿色甲醇作为燃
近日,中央研究院牵头申报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甲醇重整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和政府间磋商,正式获批,进入立项环节。本项目是中央研究院在氢能领域第一次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也是国家电投在氢能领域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项目由中央研究院牵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卧龙英耐德与中建四局新能源公司正式携手,双方将凭借各自优势,在新能源绿氢赛道上并肩疾驰,共同开启新的征程。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新能源发电制氢技术展开全面、深度的合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共同投入资源,攻克行业难题,推动AEM制氢设备技术升级,提高制氢效率与
从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释放出规范过度竞争的明确信号。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将为中国光伏产业提供更加公平、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光伏企业快速穿越行业周期。5月19日,国家市
5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鄂尔多斯市委书记李理一行,双方围绕深化央地合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行座谈交流。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鹏,鄂尔多斯市委常委、秘书长额登毕力格,副市长邬建勋参加座谈。邹磊对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予国家能源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当地时间5月21日,在荷兰鹿特丹举行的2025年世界氢能峰会上,全球领先的绿色科技企业远景能源宣布,其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首期工程获得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下称“必维集团”)的可再生氨认证,这意味着远景在赤峰生产的绿色氢氨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认证的绿氨产品。必维集团
从2016年底的4.23GW到2024年底的374.78GW,九年间,分布式光伏以876%的增长重写了行业价值,站在了能源转型的中心位置。然而,中坚力量必然承担着时代使命,特别是年初管理新政以及136号文的落地,推动分布式光伏迈向全面市场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全新行业生态也必然倒逼着圈内企业重塑生存逻辑。在
能源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和物质基础,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都在深入推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抓手,而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是以能源转型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刘坚、邓良辰、赵晓东、王娟)促进新能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5月21日,氢成绿动新能源(武汉)有限公司与风氢氢能(湖北)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共同推进零碳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双方将联合投资建设制氢工厂和氢内燃机发电机组项目,整合风电制氢与氢能应用资源,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0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圣圆能源风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50MW光伏及14000Nm/h制氢项目(二期)储能成套装置系统采购标段中标候选人公示。据了解,项目招标人为内蒙古圣圆能源集团旗下的内蒙古圣圆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二期工程将新建1座110kV升压站,配套建设26.25MW/105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总投资5亿元的湘钢梅塞尔株洲制氢项目在荷塘高新区正式竣工投产,为株洲荷塘区硬质合金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该项目由德国梅塞尔集团与湘潭钢铁集团合资建设,自2023年11月开工,历时高效建设顺利落成。项目投产后,形成氢气2000Nm/h、瓶装工业气体2000-4000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长庆油田第二口“氢代油”钻井先导试验在靖32-40井圆满完成。这次现场试验首次实现钻井过程100%“氢代油”作业,氢能设备连续稳定运行200余小时。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长庆油田积极探索“油气热电氢”融合发展新模式。2024年12月,长庆油田在国内率先开展“氢代油”钻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