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低碳转型下,炼油业路在何方?
日前,2023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在京召开。石油Link受邀参加这一炼油业最高规格大会,看国内顶级炼化专家共商低碳转型新形势下的炼油行业发展大计。
(来源:微信公众号“石油Link” 作者:石油Link)
疫情后首次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此次大会,以“低碳转型新形势下中国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与会者围绕我国炼油行业“十四五”时期乃至2035年更长时期结构调整、低碳转型、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热点问题,聚焦重油加工、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及环保、智能化和信息化、原油资源高效加工利用技术等当前的行业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分享,引发业界高度关注,代表了我国炼油工业在全球的权威声音。
01
炼油行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
曹湘洪院士从战略角度对我国未来车用动力汽柴油标准发表自己思考成果。
中国工程院与美国国家工程院双院士曹湘洪作为我国炼油行业泰斗级人物,油品升级换代的负责人,以《我国未来车用动力汽柴油标准的若干思考》为题,就炼油行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进行阐述,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炼油业的希望。
他开篇道:成品油市场会逐步萎缩,未来我们的油品质量还要不要继续提升?怎么来提升?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战略性问题。
他的观点是,结合国情,认真研究我国未来车用动力的演进趋势,针对会长期存在的内燃机动力,有序有度的实施“油转化”“油转特”,生产高效高清洁油品,既保数量,确保油品市场的供应,又保质量,推动陆上交通降碳减污,炼油行业责无旁贷,责任重大。
他认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具有降碳减污的优势,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的现实可行和见效快的选择。
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没有基础设施建设的困扰,它自加油、不充电,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不需要任何改变。内燃机的排放也是随着效率的提高在不断地降低,因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可以保证我们内燃机始终处在一个高效运行的状态,因为它在基础运行的时候,剩余的能量可以通过机械转换发电,最后变成电能储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电能和内燃机提供的动力可以同时驱动汽车。电动汽车在以煤电为主的现实当中,并没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油电混合动力,由于内燃机始终处于在高效运行上,节油效果比较明显,低可以在30%,高可以到50%,尤其是在城市工况运行大概是40%-50%。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他认为,电动汽车火灾增幅高于交通工具火灾平均值,低温下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容量显著缩小,行车里程短、充电频繁、时间加长。充电难、安全性以及低温环境的适用性是新能源汽车面临最大挑战。
同时,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也会存在电池材料的资源危机。生产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需要的铜、锂、镍、钴、锰、镝、钕等资源约是生产一辆传统燃油汽车的5至6倍。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电池原料供应面临短缺,进而出现新的能源陷阱。电池退役规模高速增长,回收利用中的安全环境风险会持续上升。
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市场的导入期,大面积推广应用也存在着经济性和安全性的挑战。
关于我国炼油行业的责任,他认为,内燃机适用于各种场景:汽柴油能量密度高,易储运;内燃机功率强劲、使用方便灵活;行车过程中有碳和污染物排放,这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世界上一些国家提出要停止销售内燃机燃油车,但并不意味着地面交通完全禁止使用内燃机动力,而是逐步淘汰传统意义上的燃油。
我国不能彻底禁用燃油车,应该是燃油、纯电动、插电车、油电混动、燃料电池汽车,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实际当中得到应用,推进交通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车辆动力油、电、氢不能互相排斥、零和博弈、你死我活。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应该是共存的局面,最后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来决定某一个车发展的走向。
关于炼油业未来,他最后强调指出:炼油企业要努力增产高效高清洁汽油,支持车用内燃机实现降低碳排放和实现污染物净零排放;需要对我国高效高清洁汽柴油的主要质量标准提出具体建议;抓紧开展高效高清洁汽柴油标准的研究和实现汽柴油高效高清洁的生产技术研究。
02
本世纪中叶,石油基燃料仍然是交通运输的主体动力之一
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大东在题为《我国炼油工业转型发展的技术策略》的报告中指出:全球石油资源量充足,但环境因素制约石油的使用;到本世纪中叶,石油基燃料仍然是交通运输的主体动力之一;未来炼厂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清洁交通运输燃料、有机化工原料和高价值特种产品;炼油工业降低碳排放,任重道远。
我国燃油行业院士齐聚北京,堪为业界盛事。
他说,在本世纪初,我国提出到21世纪国内炼厂大体上有三种模式:清洁燃料型炼厂、油化结合型炼厂、化工型炼厂。2022年,我国已建成投产的炼化企业228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9.2亿吨,开工负荷73.4%,产能过剩。
从国内石油产品来看,柴油2015年已经达到峰值,汽油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而航煤会继续增长,化工氢油会继续增长。
他强调指出:从汽车工业来讲,为了提高内燃机效率,希望RON继续提高,所以继续提高RON,而烯烃、芳烃还要下降,因此要解决汽油的质量问题,氧含量放宽一些,可以增加乙醇的量;另一个很关键问题,需要要增加烷烃与C4的收率。
我国碳排放量2020年是102亿吨,传统的三大化石能源原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合计碳排放量占我国碳排放来源的71%、14.9%和5.8%,是未来双碳达标的重要领域。
减少炼油产业碳排放,需要关键技术,他提出以下思考:
生产清洁交通运输燃料核心在于关键技术,我国多年来一直在研究C4固体酸烷基化技术,近年来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CA-1烷基化技术,该工艺技术没有“三废”排放的问题,也没有腐蚀的问题,环境友好。
关于生物航煤的技术,从国际上来讲,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主要的路线是油脂加氢,国内开发的也是加氢的路线。2011年,中石化改造建成了亚洲第一套生物航煤生产装置,以棕榈油、餐饮废油为原料,生产出了合格的生物航煤。
从技术比较来看,我国精制油的质量收率同国外同类技术相近,都在84%左右,氢耗基本也相近。工业生产的生物航煤和餐饮废油生产的产品都达到燃料标准。
2022年,中石化10万吨/年生物航煤生产装置投产,获得欧盟《再生能源指令》认可项目,RSB颁发可持续认证证书,是生物航煤产品走出国门,规模化生产的通行证。
关于柴油超深度脱硫脱芳烃的RTS技术,我国开发的RTS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深度脱硫催化剂需要高活性、高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活性构建技术和活性稳定技术,开发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超深度脱硫催化剂,解决了脱硫和多环芳烃工艺条件不一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成功了低成本柴油超深度清洁化。
从炼厂来说,碳达峰、碳中和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资源优化,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2025年前阶段主要是要减排,首先是要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我国炼油工业要在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同时,深度炼化一体化,本领域的技术创新应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关于双碳目前的时间表,他表示:近中期交通运输仍以化石原料为主要动力,炼油工业肩负着提供清洁油品的重要任务;中远期,炼厂将从油化结合型向化工型转化,以生产基本有机原料和高价值特种产品为主。低成本、提高能效、低碳排放、低碳氢源和CCUS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要途径。
03
炼油与化学工业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
6个基本途径
长期从事新型催化材料和催化转化技术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在题为《炼油化工碳中和路径及前沿技术思考》的报告中指出:炼油与化学工业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2030、2060的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分为6个方面:用能结构、产品结构、流程再造、原料结构、绿氢体系、CCUS。
首先是用能结构。氢要绿色,加氢装置要进一步地节能降耗。全国加氢装置数量是主力军,氢耗的数量总体上非常大,选择性催化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同时加强电气化,适度的电气化是必需的,现在的电气化率还没有达到20%,应该还有一定的空间,有利于推动我们碳中和的实现。
关于产品结构,重整的装置非常重要,加氢装置和催化裂化的装置和深度发展,全加氢发展,加氢、催化裂化,包括RTC,还有未来的TOC等。这两个主力装置,重整和一些其他的装置都要发挥重大作用,来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满足市场的需要。
在流程再造上,未来的油转化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设计力量上要坚持乙烯制烯,以芳制芳,必须尊重原油本身的结构,否则不按照本身的结构来追求,来改变它的本身结构,消耗会增加。一定要坚持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大型化、高端化、清洁化”的思路设计加工流程,主要应用绿氢和绿电,增加CCUS装置,实现净零碳排放。努力降低碳排放,最终希望是总体的零排放。如果还是有问题,要靠CCUS来投递,所以要短流程、低氢耗、高电气化率、氢气多来源。
在原料结构上,我们必须要重视生物质的问题,不能只考虑原油和煤炭,因为它是负碳资源,生物质必须要加大力度。
在绿氢体系上,氢能体系的保障作用非常重大,涉及到关于怎么制备问题、储运问题、清洁实现问题。
最后是CCUS装置,实现净零碳排放。
要完成这6个方面的战略路径,为了实现碳中和,有若干个平台技术需要进一步去思考深化。我们必须要重视催化技术、分离技术、低碳能源、电气化、智能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他最后强调,我国石油和化学品系统性的变革,应努力从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状态发展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来满足我们需要。
04
油品清洁化、多产化工燃料、高值化利用,是我们重大需求
致力于重油高效转化、清洁油品生产、石油化工行业双碳战略及技术路径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在题为《石油分子化学表征与应用》的报告中指出:石油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仍然是我们作为交通燃料的主要来源,油品清洁化、多产化工燃料、高值化利用,是我们重大的需求。
他指出,关于石油分子工程,正因为我们的需求,使得从分子层面来表征石油变的非常热,从分子层次认识石油组成及转化规律,进行模拟和管理,实现高效精准的石油加工过程优化,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分子炼油就是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石油加工过程、准确预测产品性质,优化工艺和加工流程,提升每个分子的价值,实现“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倡导分子水平来考虑这个过程,科学理念对石化水平的提高做了重大的贡献。
化学层面称“石油组学”,引用了材料、材料基因组,包括人类蛋白质等,是组学的理念,把相近的一些分子的组成结构在精细分析石油组成的基础上,来研究石油化学的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加工性能。
从企业来讲,工程学提的更多的是“分子管理”,其实这三个提法各有侧重,也互相支撑。石油组学是我们在表征层面或者在加工层面的一种炼油化工领域的实践,分子炼油是理念和技术途径,而分子管理是把从石油组学基础认识到分子炼油的理念贯穿一起,更加侧重于工程应用层面,但它不是单项技术,是很多技术的组合。
要真正实现分子管理、分子炼油、结构组学,首先应明白复杂体系里到底有多少个分子,这是我们的表征,仰仗最脚踏实地的分析方法。
我们对石油里面不同的烃类采取了预处理,选择了不同的电离方法,石油组分里面大部分的化石物实现了电离,为后续的质谱实现了手段。
最终的目标,我们想建立一个石油分子数据库,再把我们关注的所有分子的信息建到智库里。
分析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分析只是一个手段,只是我们得到第一手的基本信息,下一步我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把这些分子信息变换成我们可以用的一些重要的数据。第一步就是分子结构构建和对它物性的预测。需要把这么多复杂的分子信息,最后用我们可用的一些模型来预测它的主要性能。
模型构建好后,可以利用大数据计算机来做计算机上的反应,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通过神经网络来构建复杂的反应网络体系。这是芳香环加氢饱和为环烷环的一个简单的反应,这个反应可以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来确定反应规则,有什么样的反应可能会发生,这样以后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来生成反应网络,我们把反应规则制定好以后,这个过程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比如说会饱和、会开环、断侧链,还可以再裂解,反应之后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炼化主要的单元过程,从原油的全分子模型到蒸馏、到催化裂化、焦化、加氢,甚至产品的调和,都已经有独立的分子级的模型。这些模型可以为我们将来的技术、工艺各种选择提供指导。
常规炼油基本在左侧,我们通过分子管理的理念,可以发展到右侧,更多的生产我们的化学品和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这些基础的工作,也需要技术的研发。
建模过程中,已经有初步的模型,基于更加准确的分子性质的预测和核心模型,才能更满足我们复杂多变的需求。最终工程实现方面,理念怎么真的变成把每个分子用起来,还任重道远。因为对各个特种分子的分离,尽管现在已经有很多进展,但真正实现特种分子的分离、实现特种产品的利用,还需要做很多工作。
05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
“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杨为民题为《双碳背景下的石油化工催化技术》的报告中指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新催化材料、新反应工程、新分离工程为代表的节能提效技术;三大合成材料循环利用技术、生物基化学品/材料合成技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光/电催化技术为代表的资源能源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制氢、制取沥青的技术为代表的制氢技术;规模化普及和化工转化、低成本的普及醇化以及高效转化的技术为代表的二氧化碳。
他说,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完成石化工业节能减排任务有三条路径:化石资源高效利用,原料绿色化,二氧化碳化工利用。
第一条路径是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国内炼化产能过剩,已经超过了9亿吨,开工率不足;整个行业存在着“减油增化”转型发展的趋势,炼油副产资源的总量也在越来越大。特别是催化裂化、深度催化裂化DCC、DCC plus等,为了增加更多化学品的原料,对炼油中副产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们实现化石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资源应该是宝贵的“减油增化”,特别是增加基本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对这些副产,通过高效催化技术是提高附加值“减油增化”的一个重要技术,开发高效催化技术可以实现石油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过程的节能降耗。
第二条路径是原料绿色化。如果用生物质原料替代化石原料,不产生二氧化碳,它是负碳技术,对我们碳中和非常有利,全球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现存的有1.9万亿吨,每年新增的有1700亿吨,折算标准煤约850亿吨或油当量约600亿吨,约相当于我们当年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5倍。生物质原料有一个缺点,密度太低,收集难,为解决这些问题,美国、欧盟、中国都制定了生物质技术发展的路线图。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可能采用生物质来替代化石资源,提高我们化学品以及油品的绿色化程度。
第三条路径是二氧化碳的化工利用。我国对二氧化碳化工利用,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非常重视,中石化布局了二氧化碳的化工利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做大宗化学品,二氧化碳加氢制合成甲醇与乙醇。还有多功能催化剂,直接制合烯烃、芳烃燃料。未来用二氧化碳加氢,最主要的是要和绿氢绿电共同发展,最后看它的经济性,如果经济性过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减排二氧化碳的途径。第二个方面是非加氢路线。二氧化碳是一个低能物质,和高能物质发生反应,可以制造精细化学品,还原乙烷可以做到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等等,这些经济化水平量不大,但是有市场需求,经济性较好。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我国最大的油气田要用上氢能发电了。(来源:石油Link文|洞石)你知道吗,我国最大的油气田--长庆油田,马上就要用上氢能发电了。11月6日,中国石油首套1.5兆瓦分布式氢能电站,已经完成了各项严苛的厂内试验,并启程前往长庆油田。氢能电站是氢能产业链中用氢环节的重要装备,在我国这个最大的油气田
日前,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石油天然气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本预案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规定的陆上石油(含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道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的突发事件按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由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鄂尔多斯市人民检察院已向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王宜林享有的诉讼权利,
11月18日,总投资711亿元的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开工活动在福建省漳州古雷石化基地举行,该项目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沙特阿美合作建设,是福建省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预计将于2030年全面投产,建成后每年可供福建古雷石化基地500万吨原料,将进一步完善古雷石化基地产业链推动石化
当地时间16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表示,他将提名克里斯·赖特出任能源部长,赋予他“削减繁文缛节”的任务,希望以此推动化石燃料投资。据了解,赖特是油田服务公司LibertyEnergy的首席执行官,他曾表示,化石燃料对促进经济繁荣和使人们摆脱贫困至关重要,全球变暖的威胁被夸大了。虽然赖特承认燃烧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又互相划转股份了。(来源:石油Link文|木兰)这已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次。11月12日,中国石油旗下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油工程”)发布公告。公告指出,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决定将其持有的4.63亿股A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8.30%)划转给中石化国际能源投资有
11月9日,新一轮巴以冲突距离2023年10月7日爆发之日起,已历时400天。对比历史上前五次中东危机,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历时之长前所未有,且影响范围已经扩大到巴以周边的叙利亚、也门、黎巴嫩,并蔓延到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主要产油国伊朗、伊拉克。(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苏佳纯王晓光段绪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石化分公司三箱式RTO蓄热式氧化废气处理装置采购招标公告,拟新建一套处理能力为3000Nm/h的RTO蓄热式氧化废气处理装置,高浓度废气及储运部西油品柴油装车油气回收设施排放尾气等废气送入RTO装置进行处理。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近日,中油工程公告,控股股东中国石油集团与中国石化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国投于2024年11月12日签署了股份划转协议,拟由国务院国资委批准通过国有股份划转方式将中国石油集团持有的本公司463,140,000股A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8.30%)划转给中石化国投。本次划转前,中国石油集
11月6日,宝石机械自主研制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套1.5MW分布式氢能电站完成了各项厂内试验,发往油田现场开展“氢代油”钻井先导试验。1.5MW分布式氢能电站的成功研制,为集团公司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装备保障,也是补齐氢能产业用能侧短板的重要装备,有效促进资源利用、聚焦双碳目标,在推进
展望“十五五”及未来中长期,全球石油市场将主要由需求主导,供应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影响供给主要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速(决定投资强度)、碳排放强度约束(决定能源转型速度)、油价(影响市场投资意愿与“OPEC+”产能调控)、资源赋存情况(决定技术要求与开采成本)、勘探开发投资(决定产量增
投资超800亿元,延长石油千万吨级大炼化项目来了。(来源:微信公众号“石油Link”文|柚见半夏)素有中国“第四桶油”之称的延长石油,也要有自己的千万吨级大炼化项目了。具体规划为:将新建一套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120万吨/年乙烯装置等相关炼油和化工装置,同时对现有企业的相关装置关停及
近日,为深入挖掘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潜力,加快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支撑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发布《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对炼油企业节能降碳提出新要求,快和油宝一起来看。《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原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0号)、《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1号)、《合成氨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2号)、《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733号)。为便于
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指出:到2025年底,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炼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超过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2024—2025年,通过实施炼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稳步提升炼油企业用能电气化水平,有序推动电驱系统替代蒸汽透平驱动。按照“以热定电”原则,根据蒸汽需求合理调控炼油企业自备电厂运行负荷。新建炼油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鼓励炼
4月12日,《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2024)》联合发布会在京举行。4月12日,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与金联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23—2024)》(以下简称《蓝皮书》)。根据《蓝皮书》,2023年国内石油流通行业呈现炼油能力持续增加,中国炼油能力再创新高。2
为促进炼油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云南成品油安全稳定供应,云南能源监管办持续监管发力,有效推动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安全高效生产,2023年原油加工量1155万吨,创历史新高。中石油云南炼油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草铺镇,于2017年建成投产,填补了云南无炼厂、无成品油生产的历史
12月15日,由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建设的淄博“微管网”加氢站正式投营。该站是中国石化首座炼油销售一体化“微管网”加氢站、是山东省首座管道输氢到站示范项目,也是“氢进万家”国家课题的亮点呈现。该站是山东石油、齐鲁石化、化销公司、齐鲁物流等企业携手打造的“气-站-车”一体化应用场景的先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工程建设强制性国家规范《炼油化工工程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到,炼油化工工程项目设置的安全、环保及职业卫生设施应能够预防、控制、消除和减轻危险有害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炼油化工工程项目施
“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千万吨级炼油产能占比55%左右,产能结构和生产力布局逐步优化,技术装备实力进一步增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炼油产能能效原则上达到基准水平、优于标杆水平的超过30%。”在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
10月底至11月上旬,中亚最大石油生产国哈萨克斯坦进一步加大对液化石油气(LPG)管制,先是宣布为期3年的LPG、丙烷和丁烷出口禁令,接着决定提高本土LPG价格。据了解,LPG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交通和家用燃气灶的主要燃料,而且在大型石化项目中也会发挥关键作用。根据哈萨克斯坦能源部8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4年10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赵君陶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10月,中东地区地缘冲突再度升级,原油价格受此影响呈现上涨走势,但原油整体供应过剩的基本面无法支撑原油价格持续上涨,而美国原油库存增幅超预期,以及欧元区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更是让市场担忧情绪不
10月2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南海东部油田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开发项目提前65天投产,这是我国南部海域油田今年投产油田中新建产能最高的项目,高峰日产原油超3600吨,对提高我国高品质能源供应能力,加快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西江30-2B平台是西江30-2油田西江30-1区的核心设施,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继续下降,原油加工量由降转增,电力生产较快增长。原煤产量继续下降,但降幅有所收窄。8月份,生产原煤860万吨,下降11%,降幅比7月份收窄2.3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由降转增。8月份,加工原油67.1万吨,由上月的同比下降3.1%转为增长4.6%;1-8月份,累计加工原油521.7
近年来,国际局势变迁与能源地缘格局变化深刻影响全球石油市场和贸易格局。进入2024年,在世界经济走势、地缘政治形势、“欧佩克+”产量政策、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因素影响下,石油市场持续调整,供需两侧深度博弈,原油价格宽幅震荡,牵动全球经济的神经。近期看,全球石油市场将在多重不确定性中面临挑
全球能源价格走势分析报告(2024年8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赵君陶)核心提示国际原油市场:8月,国际原油价格在对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原油需求前景的担忧中反复震荡。中东炽热的紧张局势、委内瑞拉和利比亚等国的减产预期、美国原油库存下降、美联储降息预期等因素推动国际油价走高。但是市
当地时间7月31日,巴西盐下石油管理公司(PPSA)2025年度原油招标在巴西圣保罗证券交易所内如火如荼进行,经过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等国际石油公司的激烈角逐后,中国海油成功中标全球第三大盐下超深水油田梅罗油田(Mero)1200万桶原油贸易长期合约资源。此次招标的巴西盐下石油管理公司,拥有丰富的盐
继今年5月胜星化工退出山东炼化集团股东序列后,日前,新海石化也从股东序列中退出。至此,山东炼化集团变为由东明石化全资控股,其余7大股东均已成为“历史股东”。早在2017年成立之初,这个由多家山东核心地炼企业“抱团”成立的山东炼化集团被寄予厚望,但如今股东陆续退出,背后有着怎样的原因?山
近日,中国石化部署在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探区的海3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日产原油738立方米,天然气28万立方米,油气当量达1010立方米,创北部湾海中凹陷油气日产最高纪录。该井突破证实了涠西探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潜力,对涠洲油田进一步扩大增储建产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撑。01创新理论研究
7月1日,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投产,油田平均水深28米,主要生产设施包括新建2座井口平台并对乌石陆地终端进行改扩建,计划投产开发井43口,其中采油井28口注水井15口,预计2026年将实现日产约181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乌石终端3座原油储罐,均
6月23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绥中36-1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于1993年投产,高峰年产原油超500万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目前拥有24座海上平台、545口
6月12日,记者获悉,由大庆油田编制的原油碳足迹评价报告获得第三方机构认证,并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顺利完成备案。这是中国石油获得的首张原油碳足迹评价证书。产品碳足迹是以生命周期为视角,全面评价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碳排放情况。长期以来,碳足迹相关规范由欧盟主导建立。我国由于尚未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