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倍率性能”相关结果636
      大连化物所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新进展

      来源:科学网2019-06-28

      为提高其倍率性能、优化全电池性能,以及进一步降低材料制备成本、实现材料规模化制备,是急需攻破的难题。...该低温溶剂热-球磨方法将为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实用化提供一种新的策略。相关链接doi:10.1039/c8ta08842j

      4.6V高电压钴酸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获进展

      来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9-06-25

      随后,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发现ti在钴酸锂颗粒中呈现不均匀分布,ti元素不仅富集于钴酸锂颗粒表面,还会在颗粒内部的晶界处富集,能够为钴酸锂颗粒内部一次颗粒之间提供良好的界面接触,从而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清洁能源实验室e01组博士张杰男、李庆浩,在研究员李泓和禹习谦的指导下,采用ti、mg、al三种元素痕量掺杂(掺杂比例 0.1 wt%),使得钴酸锂材料在4.6 v高电压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特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无氟电解质为全固态锂硫电池构筑更好的SEI膜

      来源:清新电源2019-06-14

      三氰基甲烷作为asslsb的li离子导电盐,与广泛使用的其他氟化阴离子,如tfsi-相比,基于litcm的电解质显示出良好的离子电导率,热稳定性和优异的负极稳定性,使得基于litcm电解质的li-s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库仑效率

      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有望提升 中科院化学所锂电池正极材料新进展

      来源:中科院化学所2019-06-05

      镍锰酸锂材料是一种高电压的正极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倍率性能;然而,其自身的高工作电压会显著加速电极材料表面的副反应,严重损害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长循环性能,限制了它在高比能动力电池中的应用。

      中科院物理所成功构建水系钾离子电池

      来源:中科院物理研究所2019-05-22

      随后,作者通过非原位x射线衍射(xrd)、x射线吸收近边光谱(xanes)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揭示了fe取代mn提高富锰普鲁士蓝正极循环和倍率性能的机理。...另一方面,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fe取代部分mn可以降低正极的能带带隙和钾离子的扩散活化能,从而提高了正极材料的电子和离子电导,使得材料具有更高的倍率性能(图2d-e)。

      全面了解钾离子电池 从郭再萍教授最新Science Advances综述入手!

      来源:纳米人2019-05-17

      基于上述优点,用k+代替li+将使我们能够获得在不牺牲比容量的情况下提高倍率性能并实现高负载量电极。图1 钾离子电池的机遇与挑战。2....总结与展望目前,钾离子电池已经引起了广泛研究者的兴趣,并且已经开发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图4)。

      来源: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2019-05-15

      然而,在实际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二硫化钼片层会相互聚集,进而导致电极材料体积变化和微结构的破坏,最终使得电池表现出差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表现出了较高的可逆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hmf-mos2的超快钠离子存储源于其自身电容性电荷存储。

      对于新能源的设想——电化学储能用固定式钠离子电池

      来源:ePolymer高分子平台2019-05-10

      ,对层状电极材料进行改性能够大幅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如改变材料尺寸和导电中间相能够提高电极反应动力。...另外,关于nati2(po4)3的相关研究也证明,nasicon能够提供高的倍率性能。图5 (a)

      充电截止电压对单晶NCM523/石墨体系电池<mark>性能</mark>的影响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9-04-24

      ziwen wu的研究表明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提升单晶ncm523/石墨电池的容量、电压平台和能量密度有所提升,但是倍率性能、高低温放电和存储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劣化,充电截...下图为电池在不同截止电压下的倍率性能测试结果,从图中能够看到不同倍率下容量保持率最高的为4.3v的电池,其次为4.35v,最差的为4.4v,这与我们在上面观察到的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提高,电池的内阻有所上升是一致的

      导电性越好的石墨烯越适合做正极导电剂?

      来源:连线新能源2019-04-23

      图6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sp的加入提高了ginc和ghum单独作为导电剂时的倍率性能,而gelc和sp联用的倍率性能反而较gelc单独使用略有降低。...导电剂虽然在锂离子电池中所占的份量较少,但其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对改善电池循环性能、容量发挥、倍率性能等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高比能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选择策略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9-04-16

      (下图d)再经过循环后可逆容量仅发生了轻微的降低(少于3%),但是倍率性能有所下降,循环后的scmg-bh、a12和mage3材料在高倍率下容量相对较低。...为了分析几种不同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在循环中的衰降机理,作者将循环后的电池进行了解剖,采用正负极分别制作了扣式电池,从下图c能够看到循环后的正极不但容量出现了显著的降低,倍率性能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反观负极

      让锂离子电池回收变得更高效:低温共晶熔盐法直接再生锂电池正极

      来源:学研资讯2019-04-12

      经处理再生后的正极材料可具有高容量,高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使其可直接被用于新的电池。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陈政教授课题组此前成功研发了用水热法再生正极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不但可以在常压下进行,而且可以使衰减后再生的材料达到其原始的电化学性能

      北理工制备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硫氮共掺杂的介孔中空碳球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2019-04-11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孙克宁团队在高倍率、长循环钠离子电池负极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构建介孔中空结构并采用杂原子调控碳层间距,获得了具有较高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的碳负极材料。

      超高功率锂离子电池体系选择与衰降机理分析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9-04-10

      (最大45c)循环中的衰降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lco/石墨体系的倍率性能要优于lfp/石墨体系,衰降机理研究则表明大倍率放电下的容量衰降加速主要源于高倍率放电导致的高温。

      中科院物理所等高体积和重量能量密度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2019-04-04

      (a) 充放电曲线 (b) 倍率性能 (c) 循环寿命和库伦效率。图6. hmsc型锂硫全电池性能。...注: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嵌锂后的lixmo6s8较未嵌锂的mo6s8在对多硫离子的吸附性能上有明显提高。图4. mo6s8在hmsc电极中的作用机理。

      退役磷酸铁锂电池<mark>性能</mark>测评及储能应用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03-29

      2电池在不同soc下的直流内阻1.3 电池荷电保持能力图3电池在25%soc下的直流内阻分布图图4电池容量保持率分布图图5电池容量恢复率分布图1.4 电池倍率性能图6电池倍率充放电曲线1.5高低温充放电性能

      来源:能见Eknower2019-03-15

      研究人员发现了正极极化现象最小,而且倍率性能也最好的钴基化合物载硫材料,甚至在40.0 c的条件下,容量仍有417.3 ma h g-1,对应的是当前最高的功率密度137.3 kw kg-1。...用双氟磺酰亚胺锂溶于磷酸三乙酯和高闪点氟代醚获得了饱和电解液),与高浓度电解液相比,新的电解液成本低,粘度低而且增强了对金属li电极的保护,能够有效清除li电极的枝晶,从而清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60度以上高温下提高了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

      来源:起点锂电大数据2019-02-28

      天际汽车副总裁姜辛表示,固态电池后续需要着重从倍率性能和温度性能两方面进行研究,解决高速和极寒工况续航两大电动汽车痛点问题。

      2018年中国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动力电池行业发展概况和市场前景分析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9-02-18

      然而,富锂锰基材料目前仍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首次效率、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以及循环过程中的电压逐渐衰减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商业化,导致富锂锰基材料很难立即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行业技术概况:科研单位及电池企业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虽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具有放电比容量的绝对优势,但要将其实际应用于锂动力电池,必须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一是降低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二是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冬天为什么锂电池容量会变低 终于有人能讲明白了!

      来源:材料匠2019-02-18

      锂离子电池低温使用存在容量低、衰减严重、循环倍率性能差、析锂现象明显、脱嵌锂不平衡等问题。然而,随着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锂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低劣带来的制约愈加明显。...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低温特性层状结构正极材料的低温特性层状结构,既拥有一维锂离子扩散通道所不可比拟的倍率性能,又拥有三维通道的结构稳定性,是最早商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