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全固态薄膜”相关结果75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9-08-12

      此外,利用固态电解质构建全固态微型储能器件,有助于自供能集成系统的实现,将会不断促进民用柔性化、微型化电子器件的智能化和未来军用装备的高度集成化。...吴忠帅指出,虽然微型薄膜电容器和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但市场缺口很大,国内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才能扩展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氧化物固态电池”  最有希望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候选者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9-04-08

      固态燃料电池(sofc)和固态电容器(mlcc)中也采用了氧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能够为氧化物全固态电池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常见的能够用于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薄膜的制备工艺如下表所示,其中气相沉积方法在制备大尺寸和大厚度

      干货|<mark>全固态</mark>锂电池:中间层在硫代磷酸盐固体电解质/锂界面的影响

      来源:清新电源2019-01-07

      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安全性同时可以提高电池能量和功率密度,实现具有长循环寿命的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当前挑战包括:由li枝晶形成和通过固体电解质(se)的渗透导致的短路以及由se/电极界面处的se分解引起的电池阻抗的增加

      来源:动力电池网2018-12-19

      在相同能量下,用固态电解质取代电解液和薄膜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这也有助于提高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二是安全性显著提高。...全固态锂离子电池被视为理想电源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顾名思义是使用固体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

      来源:电科技2018-10-29

      聚合物高温性能好,已经有商业化的应用案例;氧化物循环性能良好,适用于薄膜柔性结构;硫化物电导率最高,是未来主要方向。不过,固态电池仍然面临一些技术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宣布,由其牵头承担的纳米先导专项“全固态电池”课题已通过验收。这一技术进展将推动国内全固态锂电池的规模化应用。

      传统锂电池5年将达到性能极限  长线布局首选固态锂电池

      来源:商品定价权2018-10-26

      总体来说,聚合物电解质技术最成熟,已经率先实现小规模量产,但是理论能量密度不及其他两类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性能优于聚合物电解质,但薄膜型氧化物电池容量较小、只能应用于消费类电子领域,非薄膜型氧化物电池技术相对还不够成熟

      深度报告|不燃烧、高容量 固态电池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来源:华创电新研究2018-09-20

      按照电解质材料的选取,固态电池可分为三大类:聚合物体系工艺最成熟,但性能上限制约发展;氧化物体系中薄膜型电池的难题在于容量扩充与规模化生产,而非薄膜型电池综合性能优异,是当前开发的热门;硫化物体系则处于发展空间巨大与技术水平不成熟的两极化局面

      全固态电池中硅负极应用之路——纳米多孔结构改善寿命

      来源:NE时代2018-09-17

      根据太田先生的说法,因为溅射需要太多的时间来形成薄膜所以大规模生产很困难。本次的研究能够表明的是,通过导入上述结构,组合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和si负极制造的全固态电池可以工作。...nims认为,通过引入纳米多孔结构,减小si粒子尺寸,来减轻应力变化,硅将可应用于全固态电池的负极中。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分析:磷酸铁锂及三元是主流 固态电池成为目前布局重点

      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09-07

      五是正负极材料选择范围宽,可同时兼用金属锂负极和高电势正极材料等新技术,全固态金属锂电池是未来新型电池的研发方向。除此之外,固态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电化学稳定窗口宽,并且具备薄膜化、柔性化的潜力。

      深评|固态电池未来发展应用前景解析

      来源:汽车之家2018-09-05

      ●准固态电池将以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为主,薄膜固态电池以氧化物复合电解质为主,全固态电池以硫化物复合电解质为主。...聚合物高温性能好,已经有商业化的应用案例;氧化物循环性能良好,适用于薄膜柔性结构;硫化物电导率最高,是未来主要方向。既然固态电池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没有大力推广呢?

      固态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现状

      来源:EVTank2018-06-05

      因此, 无机lipon 薄膜固态锂电池的单个电池容量不高,不适合用于制备ah级动力电池领域。...一、固态锂电池概述全固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固体电极材料和固体电解质材料,不含有任何液体的锂电池,主要包括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差别在于前者负极不含金属锂,后者负极为金属锂。

      <mark>全固态</mark>锂电池能否打破电池企业“裸战”局面?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04-23

      根据报道,薄膜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能够达到45000次的循环,它的最高操作温度预期可能达到300℃甚至更高,它的电化学窗口有望达到5v,它还具备柔性强、回收方便等优势。...业内权威专家表示,能量密度要进一步提高,现在就要考虑全固态锂电池。电动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需要进行技术储备,全固态锂电池有望成为下一代车用动力电池主导技术路线。

      合肥工业大学等研发石墨烯<mark>薄膜</mark>柔性<mark>全固态</mark>超级电容器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8-04-18

      由该薄膜组装成的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体积电容值、良好的电机械稳定性。在循环充放电7500圈后,该薄膜电容值保留高达91.4%。...合肥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制备出一种高强度、自支撑、超薄透明的石墨烯薄膜,并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为下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石墨烯电容器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8-04-13

      然而,由于石墨烯纳米片之间界面作用较弱,且缺少有效的组装方法,研发具有超薄、透明、自支撑的石墨烯薄膜,并用作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仍面临巨大挑战。...合肥工业大学12日发布消息称:该校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一种石墨烯薄膜,并成功将其组装为全固态柔性超级电容器。这种柔性超级电容器可为可穿戴设备提供高效安全电源,是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的关键设备。

      盘点|万向/CATL/比亚迪等固态电池进展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8-04-11

      实际上,除了安全性、能量密度高之外,固态锂电池还具有循环寿命长(薄膜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可循环4.5万次)、工作温度范围宽(最高操作温度有望300℃)、电化学窗口宽(有望达5v)、具备柔性优势(可制备成薄膜电池和柔性电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俞会根:储能型固态锂电池商业化需突破的技术瓶颈分析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18-04-02

      这是固态电池按电解质分类分成之中,聚合物的,包薄薄膜的,他们分别由不同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相关推进,目前来看,不同的电解质它有优点,有缺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目前主要的瓶颈在哪里呢?所有的问题有可能在三年之内找到解决方案,8年之内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8-03-26

      固态电池:固体材料取代隔膜和电解液全固态电池在业界和学界被公认为是下一步电池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一方面,全固态电池技术是电池小型化,薄膜化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相比一般锂电池,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可以达到300-400wh/kg,而锂离子电池一般是100-220wh/kg。

      来源:雷锋网2018-03-19

      薄膜化的必经之路。...而考虑到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池为锂离子电池,我们在这里将默认把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当做全固态电池的代表(暂时忽略全固态锂硫等新型电池)。

      固态锂电池:一场全产业链硬仗正在打响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01-04

      据了解,除了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之外,固态锂电池还具有循环寿命长(已报道的薄膜全固态金属锂电池能够循环45000次)、 工作温度范围宽(最高操作温度有望达到300℃甚至更高)、电化学窗口宽(有可能达到

      日本的固态电池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

      来源:日本经济新闻2018-01-02

      目前存在着将硅薄膜附着到基板上的步骤比较复杂等问题。丰田计划在2020 年代前半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全固态电池使用难燃的固态电解质取代有机溶剂型电解液,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以2011年东工大的菅野了次教授等人与丰田汽车等共同开发了新的固态电解质为契机,全固态电池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