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相关结果1303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5-08

      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176.1wh/kg;纯电动乘用车单车平均带电量提升至50.9kwh,续航400公里以上车型占比提升至70.7%。...成本还会快速下降《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白皮书(2023-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三元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大值提升至212wh/kg,

      补贴30%、最高1000万元!广东新型储能产业化项目申报专项补贴

      来源:广东省工信厅2023-05-08

      >99%,防护等级≥ip65,电池渗透力100%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55 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 wh/kg、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实际储能装机不小于0.5gwh

      来源:重庆发改委2023-05-06

      详情如下:重庆市能源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316号提案的复函周远征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氢能开发应用的建议》(第0316号)收悉,经与市经济信息委共同办理,现答复如下:氢能作为单位质量能量密度大...两江新区初步构建了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燃料电池等氢能设备及产品研发、检测服务的氢能产业链条,正在打造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发展高地;氢燃料电池系统与核心部件生产基地、明天氢能氢燃料电池项目、海德利森、江苏清能氢能等重点氢能产业链企业已落地两江新区

      来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2023-04-20

      锌溴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190wh/l,基于2mol/l活性物质)、成本低等优势,在用户侧储能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开发的面向用户侧的100kwh锌溴液流电池系统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并网运行。

      海辰储能320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发布!

      来源:海辰储能2023-04-16

      热管理兼容:相同工况下海辰320ah模组热管理效果与280ah无特殊差异,对电池系统热管理兼容性友好。...该款新品体积能量密度385wh/l、循环10000次,且具备高兼容性(性能兼容、尺寸兼容、热管理兼容),可大幅度降低系统首次购置成本,以及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

      ESIE2023收藏丨200+储能企业同台竞技!储能展品尽收眼底!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4-14

      目前powertitan已通过了tüv莱茵全维度技术测试,成为首个集齐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三合一”全系认证的产品,效力覆盖欧洲、北美、澳洲、东南亚、非洲等所有主流市场,安全和质量均达全球最高标准...结合新一代储能专用电芯及高度集成的系统设计,不仅储能设备的全生命期内放电总容量得到提升,度电成本降低超过30%,同时进一步提升单体储能集装箱能量密度至290kwh/m2。

      上海电气国轩携低碳全场景解决方案亮相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

      来源:上海电气电站集团2023-04-12

      该系列产品有如下特点:01产品电性能表现优异,设计寿命≥10年02无人值守、远程运维,可用率>99%03all-in-one设计,单柜即是储能系统,创新性整合pdu和pcs,节约设备成本6%以上,体积能量密度比相同容量集装箱提高

      特变电工新能源携光储新品亮相储能国际峰会

      来源:特变电工新能源2023-04-10

      同时,液冷柜式的电池集成形式可以让可用容量提升 7%,使用寿命延长 20%,系统温差区间≤ 3℃,能量密度提高 24%,补电成本减少 9%。...特变电工新能源液冷电池柜从电芯、pack、bms、结构、电气和消防六个维度充分考虑了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结构上电气和电池分仓布局,物理隔离,pack级的消防更是极致地保障了电池系统的安全防护。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3-03-22

      据了解,麒麟电池的体积利用率突破了72%,配用三元电芯能量密度可达255wh/kg,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可达160wh/kg,电池包集成度为全球最高。...在相同的化学体系、同等电池包尺寸下,麒麟电池包的电量,相比4680大圆柱型电池系统可以提升13%。据悉,去年6月23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三代ctp(cell to pack)电池——麒麟电池。

      钠电池三大技术路线“并行”

      来源:高工锂电2023-03-17

      2022年12月,众钠能源已与全球两轮车装机量排名前三的某上市车企签订排他性战略合作协议,拟在电动车用硫酸铁钠电池项目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一系列适用于电动车市场的硫酸铁钠电池及配套电池系统。...但由于聚阴离子导电性较差,能量密度较低,其中掺钒路线成本较高、掺铁路线能量密度表现较差,当前主要作为储备方案。高工储能认为,聚阴离子技术路线由于在三种材料中成本最低,在锂矿价格持续下行或更具优势。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3-15

      宝马集团在3月15日举行2023年财报年会,披露了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高效电驱和电池系统、循环永续标准、以及新世代车型规划。...在电池和电驱技术方面,新世代车型将采用宝马的第六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和新一代锂离子电芯,在总体成本降低50%的同时,实现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0%、续航里程提升30%、充电速度提升多达30%。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3-13

      宁德时代研究院副院长黄起森此前曾公开表示,在乘用车应用方面,钠离子电池普遍可以满足续航400公里以下的车型需求,宁德时代通过首创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钠锂混搭,提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使钠离子电池应用有望扩展到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3-02

      此次新开工的瑞浦兰钧能源三期项目,占地面积约566亩,将建设产能为24gwh的储能与动力电池锂电池生产线及pack生产线,主要生产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pack电池包等产品,并计划投产全球最高体积能量密度...现场同步签约的瑞浦兰钧能源扩产50gwh项目,计划打造技术更领先的高端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加仓储基地,有望进一步提升瑞浦兰钧在温州湾新区的新能源产能布局,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材料与装备

      赋能用户侧储能 科华数能多个工商业储能示范项目全面落地

      来源:科华数能2023-03-01

      方案具备可靠性高、能量密度高、响应电网调度快的特点,能够节省空间占用。...项目采用科华数能工商业储能微网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储能集装箱一体化结构设计,集成储能电池系统、储能变流器及ems能量管理系统等重要部件,如同一个超大型“充电宝”,既可作为储能电站进行发电,实现企业节能减排

      来源:北极星电池网2023-02-15

      开展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系统集成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低温性能、综合使用成本等瓶颈;推动全寿命周期能量管理和电池组安全预警技术应用、支持无钴高电压及多元素锂电材料、高安全性锂电池

      2022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发展回顾

      来源:中汽数据2023-02-10

      ,高效液冷板和导热片的复合使用,使电池系统的散热效率提升4倍,系统部件减少50%,材料成本降低33%,提升体积利用率到75%。...目前,已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公司发布了钠离子电池产品,其中,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预计2023年发布的第二代钠离子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可实现200wh/kg,能够满足续航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23-02-08

      “关键是要对电池的故障状况有深入、彻底的了解,这样汽车制造商就可以在选择电池时做出明智的决定,并在此后设计出一个能够减轻这些风险的电池系统。”...该项目的资金来自arpa-e "美国低碳生活电动车"(evs4all)计划,该计划要求在三类项目中提出建议:第1类项目是开发极快充电的电池,第2类项目是开发具有极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第3类项目是评估这些新技术的安全性

      来源:洛阳政研与改革2023-02-06

      相比较而言,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循环性能好,但高温结构不稳定,在刺穿情况下容易引发燃爆;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高、寿命长、成本较低,但在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低温性能与三元电池存在差距。...从经济性来看,由于燃料电池不像锂离子动力电池一样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目前搭载燃料电池系统的汽车价格比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贵一倍,主要贵在燃料电池系统和储氢系统上,约占整车成本的65%。

      来源:高工锂电2023-01-28

      在此过程中,电池企业通过电池系统结构设计创新,减少系统零部件以减轻电池包重量,实现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从而提升系统能量密度。...除了提升能量密度之外,上述电池企业的创新电池技术的一大亮点是快充性能突出。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1-17

      目前,我国燃料电池产品更新迭代处在稳步推进中,在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企业纷纷瞄准大功率应用市场,额定功率更高、能量密度更大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正逐步配套至下游整车厂商。...从单车装机功率来看,燃料电池系统总体呈现大功率化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累计单车平均装机功率为96.4千瓦,同比增长7.7%。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