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硅碳负极”相关结果266

      来源:盖世汽车2018-08-17

      其应用在特斯拉model 3上的21700圆柱型电池,通过改良高镍正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的应用,使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的提升。...这不仅对电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整个供应链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因为高镍正极必须搭配技术壁垒极高的硅碳负极、陶瓷隔膜以及高电压电解液等配套材料才能充分发挥高能量密度的优势。

      来源:高工锂电2018-08-13

      一方面,在高镍三元材料、硅碳负极和高电压电解液等锂电材料方面,国产材料与日韩材料在产品性能上存在明显差距,在产能供应上也存在瓶颈,导致国产ncm811电池的安全性和一致性等性能无法得到保障。

      来源:高工锂电2018-08-13

      而中期目标要实现单体比能量超过300wh/kg,则需要富锂锰基正极搭配高容量硅碳负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动力电池实现单体比能量达300wh/kg,高镍三元正极搭配硅碳负极方案已成业内发展共识,目前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来源:能源评论2018-08-10

      吴锋认为,采用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可制备出能量密度319瓦时/公斤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从近期来看,2020年新一代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指标是:富锂材料-硅碳负极体系电芯为300 瓦时/公斤。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8-08-08

      锂离子电池发展到今天,在正负极材料的持续升级和电池结构的不断优化的作用下,电池的比能量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目前在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的加持下,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已经达到300wh/kg左右,初步实现了

      来源:高工锂电2018-08-07

      04 新型正极材料商业化加速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方面,要实现国家提出的2020年单体达到300wh/kg,系统超过220wh/kg的目标,高镍正极搭配硅碳负极是当前业内公认的技术路线。

      来源:钜大LARGE2018-08-03

      全球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致力于这种新型负极材料,例如,深圳贝特瑞和江西紫宸已率先推出多款硅碳负极材料产品,上海杉杉正处于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进程中,星城石墨已将硅碳新型负极材料作为未来产品研发方向。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8-08-02

      负极会从石墨负极,到硅碳负极,最后有可能到金属锂负极,但是目前还存在技术不确定性。

      来源:高工锂电2018-07-31

      在续航能力的提升上,350km已经成为纯电动乘用车的标配,在此之下,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从电芯和模组系统环节同步展开,电芯环节,ncm811、nca、富锂锰基材料等正极材料的加速导入,相配套的硅碳负极等也在同步推进

      锂电池各种<mark>负极</mark>材料特性介绍以及研究进展

      来源:新材料产业2018-07-26

      本文对石墨烯、钛酸锂、硅碳负极材料等各种负极材料特性以及未来展望做了介绍。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产业,锂离子电池产业也是其中之一。...碳材料负极进一步分类为天然石墨负极、人造石墨负极、中间相碳微球(mcmb)、软炭(如焦炭)负极、硬炭负极、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纤维等;其他非碳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硅基及其复合材料、氮化物负极、锡基材料、钛酸锂

      来源:国盛证券2018-07-24

      为实现2020年300wh/kg的能量密度目标,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是最可行的商业化方案,正极高镍化趋势明确。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7-24

      而中期目标基于富锂锰基/高容量硅碳负极,实现单体超过350wh/kg。...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300wh/kg在2020年可以实现,达成的技术路线共识是高镍三元正极搭配硅碳负极,目前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7-23

      硅碳负极方面,由于硅碳负极首次库伦效率较低,由此衍生了负极补锂自动化设备的需求。...②高镍化趋势带动设备升级按照国内在2020年实现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的目标,必然是高镍811/nca搭配硅碳负极的材料组合形态。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07-23

      ,在高比能量电池用的硅碳负极材料领域则正在加快研发及投产速度,主流负极厂商已增加硅碳负极投入,新进入者也开始布局硅碳负极,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隔膜方面,隔膜国产化率正在不断提升,随着国内隔膜生产企业在湿法生产工艺上以及涂覆技术的持续改进

      来源:锂电大数据2018-07-23

      磷酸铁锂材料本身的技术瓶颈很大,目前只能通过提高压时或压实者更换为硅碳负极来提升密度。...即使使用中全新能源技术参数最高的硅碳负极材料,即克容量在650mah/g、循环2000次以上、可实现1c充、3c放,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可能能做到200wh/kg,而且这个数字已经接近极限; 如果不是使用这么好的硅负极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7-19

      当前国内已有多家负极材料企业在积极研发甚至已经量产了硅碳负极,并开始批量供货,但还没有大规模的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主要问题还是硅碳负极的首效和膨胀问题还没有完全攻克,如果该材料能够成功应用,毫无疑问将大大加快硅碳负极的产业化进程

      来源:能源评论2018-07-19

      吴锋认为,采用三元正极材料和硅碳负极材料,可制备出能量密度319瓦时/公斤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从近期来看,2020年新一代动力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指标是:富锂材料-硅碳负极体系电芯为300 瓦时/公斤。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7-18

      正极材料宁波容百、天津巴莫、杉杉能源、当升科技、桑顿新能源等加速量产ncm811,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雅化集团、瑞福锂业等上游锂盐企业扩大氢氧化锂产能规模,负极材料企业深圳斯诺、正拓能源等加快配套硅碳负极的开发及量产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7-17

      上述人士强调,三元电池应用硅碳负极是趋势,而硅碳首效损失较大,因此补锂工艺很难绕过去。温在东也证实,补锂工艺对硅碳负极的效果最大,通过形成sei膜消耗的活性锂给补回来,从而提升一定的能量密度。

      粘接强度对于硅<mark>负极</mark>材料性能的影响

      来源:新能源Leader2018-07-02

      下图展示了硅碳负极的倍率性能的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可以看在0.5c、1c、1.5c和2c倍率下模型预测的嵌锂曲线与实际得到的曲线符合的非常好,表明该模型能够基本准确的反映硅碳负极的反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