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碳税”PK“碳市场” 碳税更符合中国国情

2013-07-08 10:19来源:投资者报关键词:碳税碳交易节能环保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碳税”PK“碳市场”

碳排总量控制对于新兴的中国碳市场意义非凡,支持者表示,如果没有这一制度,自愿碳交易只能是黄粱美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引述,解振华的讲话再次强调了低碳省市及其他各类低碳试点工作。

自2010年中国启动首批低碳省市试点,第一批试点省市还在陆续完成规划编制,后来的有些申报城市,已经明确写出自己的峰值目标。在这次谈话中,解振华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在全国低碳发展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争取率先出现碳排放峰值。”

对于碳市场而言,只要不具备总量控制这个前提,自愿交易只能意味着对低碳理念的象征性宣扬,而不具有真实的经济价值。因此,总量控制的实施对于推进碳市场意义重大。

国家发改委积极推动碳市场试点的同时,中国财政部正在努力推进碳税。2013年中国全国两会之前,即有一则来自财政部某匿名官员的消息,称碳税机制在中国呼之欲出。事实上对于碳税,“财政部积极,环保部同意,关键就在发改委。”杨富强如此引述某财政部人士的话。显而易见的是,发改委在各级政策、文件、会议中明显强调对碳市场、碳交易试点的重视,较少提及碳税。发改委与世界银行、欧盟都有碳市场方面的项目合作,额度颇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碳税和碳市场,分别成为中国财政部和发改委所代言的不同市场手段,难以避免地被卷入部门博弈。进一步的博弈结果还有待观察。

杨富强认为,碳税和碳市场两种工具有冲突,但并非不可以并存。目前更适用于中国的,还是碳税。

吃不准的GDP

另一个问题则是政府该如何把握碳排量的上限。

如果经济增长不会大起大落、增长率大体恒定在一个幅度内,凭排放强度即可推算出总量指标的范围。所以,“‘十二五’有了非约束能源总量指标,‘十三五’借此提出总量指标也没什么难的。”邹骥对记者说。

杨富强表达了同样的意思:GDP、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这三个指标中只要两个是固定的,另一个就是可以推算出来的。中国已经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碳强度的指标,而经济水平差异巨大的中国不同区域,将总体GDP增幅压在8%以内,明显是不现实的。可以以此要求中部地区,但对上海这样的地区,就将明显不适用。在今天中国的经济运行中,各地差异巨大的GDP水平,已经是“吃不准、也无法控制的”。

也就是说,用同一杆秤去衡量中国不同区域的排放,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杨富强认为:碳强度这一指标更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目前它基本是与能耗强度指标正向相关,后者的有效性在中国已经得到了证实。

杨富强说:“如果进一步将能源类型的权重纳入能源强度指标,更多鼓励可再生能源,就能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

(本文作者徐楠是《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副总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税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节能环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