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电改十八年反思与展望——国电成立时的电力概况

2016-04-20 09:38来源:和讯网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国电公司电力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领我走进国电公司大门的两个人

直接促成我接受国电公司咨询方案的,还是我在电力系统中结识的一些朋友。1998年前后,国家正值电力改革快速推进之际,我也认识了一些从事电力工作的朋友,其中有两个人对我走进国电公司大门特别重要:一个是时任国电公司人事部的刘宝华处长,另一个是原华北电力集团的杜志明同志。他们都身处国电系统内部,了解到当时国电公司要制定电力改革方案,也知道国电公司由于担心国电系统内部自己给自己制订方案不够客观,所以决定寻找外部咨询机构进行设计的情况,于是他二人就想起了我。说起与他们洽谈第一次给国电公司做咨询,还有一段几乎失之交臂的插曲。

杜志明是我在华能集团工作的哥哥介绍给我的,很快我就与小杜成为了好朋友。1998年7月,经杜志明安排,国电公司人事劳动局许世辉、俞学豪两位处长来到我的办公室,正式委托我所在的北京标准咨询公司进行国电公司组织机构改革方案设计,由于当时我们对电力行业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并没有深入研究,加上这么大的国电公司,咨询费只给8万元,所以我并不情愿接受这个项目。但杜志明一番话打动了我,他说:“从长远看这是一个可以从高层熟悉电力这个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垄断行业的难得机会,电力对研究一个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太重要了,也切实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他的话说服了我,于是我答应了,这就是我最初走进电力体制改革大门、参与国电公司改革的历史原因,从此也开始了我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一段重要的人生经历。

1998年7月14日,标准公司项目组正式启动了国电公司的咨询项目,组建了以我为组长的四人咨询小组,从此拉开了我与国电公司的合作的序幕,并且在随后五年里经历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参与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

第三节1998年时的国电公司

1998年7月23日,我首次走进国电公司大门。国电公司的前身是电力部,坐落在府右街137号,一个很大的院落,全是平房,它的邻居就是中组部,和中南海仅一墙之隔。我从1992年到1998年期间一直从事股份制和大公司管理的咨询工作,按照我的习惯和风格,首先要拜这些企业中最优秀的人为老师,通过他们的介绍了解企业的情况,发现企业的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一过程中调研是基础,因此,针对国电公司方案的写作要求,我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调研计划。此后,我在国电公司度过了人生中最紧张忙碌的两周,我和我的调研组与国电公司25位中高层领导进行了面对面会谈,所有职能部门的一把手都参加了。

最早接待我的是主管此次咨询方案的国电公司副总经理赵希正,随后我又与国电公司的“三师两助”有“五大金刚”之称的总经济师谢松林、总工程师冉莹、总会计师叶继善以及总经理助理邵世伟和刘忱进行了会谈,听取了国电公司的纪委书记李雪莹对国电公司党委机构的情况介绍和改革建议,之后又调研了信息中心、机关事务局财务处、车队等所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最后是直属子公司的负责人,如华能集团的总经理刘金龙和龙源电力的总经理朱永芃。

他们都是在电力行业各自领域里极负盛名的专家,对我研究电力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在和国电公司各部门的调研中,我认识到国电公司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连车队的张队长都跟我大谈电力的重要性和国有企业的政治使命。当时我曾开玩笑地说,别看电力系统封闭,与外界老死不相往来,可国电公司的人个个都是“政治家”!

经过整整七天一系列的调研和座谈,我了解了当时国电公司系统的概况以及职能部门的每一个环节,也深深理解了这个课题的重要性,这为我们完成这一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关阅读:电改十八年反思与展望——国电公司的短暂一生

原标题:第一章 走进国电公司大门(1)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国电公司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