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万钢:电动汽车发展的“十三五”设想

2016-05-06 10:03来源:中国汽车论坛组委会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万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另一个发展就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与车网的融合,电动汽车不仅作为储能终端,它甚至可以在能源互联网、车联网、信息互联当中相互交融。这样就为新的商业模 式打出了更好的供给,也就是说分时租赁,每个人出门就可以知道身边有什么样的车可以租,停车也可以实时找到电动汽车,包括充电的位置。这些也是“十三五” 规划当中要进行综合研究,它已经逐步进入了综合交通系统。

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对于智能驾驶这方面部署不再介绍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情况,从这个增长当中看到一些东西,新能源汽车我们采用了公交运行,逐步进入家庭运行的方式。其实2011年的时候每年才不到5000 辆,一直到2014年才85000辆,当时觉得50万辆指标很难达到。但是去年就达到37万多辆。所以最终达到49.7%,差了3000辆。但是这里有一 点告诉我们,新能源汽车推广不光是研发的事,不光是汽车制造商的事,更多是全社会的支持。对于新能源汽车取消摇号,取消限行,保证优先停车,能够给予政策 发力,全面创新,才能够真正地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从这个角度上说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全社会,特别媒体朋友要为新能源汽车叫好,要多提 宝贵的意见,才能保证新能源汽车能够上路。从这个角度上媒体宣传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对我们国家节能减排、减碳五,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到2015年底全球电动车产量超过145万辆,2008-2014年全球EVI16个成员国都加强了对新能源车的投入。今年巴黎气候峰会我有幸参加了能源 使命的联合行动计划,我们将和20多个国家一起为在今后的五年当中,我们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入,研发投入,要加倍。所以这个将也是作为我们电动汽车,新能 源汽车也是今后在能源使命当中研发的一个重点。

到现在我们也感到很高兴,占比到了30%,也为世界的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进行了国际合作,有中国和德国电动汽车研究中心,有中国和美国的清洁汽车联盟。最大特点就是所谓2 2模式,中方产学研的结合,和外方产学研的结合体形成,共同在基础研究、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发力。

我也很高兴能看到中国汽车企业和国际汽车企业正在融合,去年我花了点时间亲自驾驶戴姆勒奔驰和比亚迪联合开发的汽车,这样的联合研发的汽车同样得到了所有 的政策优惠,我们一再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开放的,在中国市场上都会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我特别问了这个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起来我们更加支持新能源汽 车开发的国际化。

最后我想说,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外部能源环保的倒逼,内部技术升级的加快,我们开发电动汽车同时承载着节能环 保的社会责任和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这点在座汽车企业应该有这个责任感和使命感。而我们现在电动汽车发展成果水平在提高,规模在拓展,业态在创新,产业在 融合,基础建设快,应用多样化,研发合作国际化。这里要特别感谢国务院领导亲自主持,着力推动,亲自到各地调研,实地解决问题,协调各个部门共同的推动。 也要感谢产业加大了投入,提高了水平,产学研的结合发展地很好,也特别感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这方面十几年来矢志不渝地坚定的支持。

作为产业发展今后仍然有很大的挑战,核心技术研发还需要我们持续深入,在电池、电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发展上要继续加强。整车能力,集成能力,特别是安全性还需要我们利用新的技术,新的形态来对它提升。

我们的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汽车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汽车市场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在中国是一个具有希望的, 有光辉前程的朝阳产业,是承载着责任与使命的产业,也是我们今后科技创新的重点。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志共同努力,使我们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为产业 的转型升级做出贡献,更多的是能够为我们的汽车驾驶员,为我们的用户提高最好的服务,最佳的性能,和最合理的价格,做到这些,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就会走向世 界的前列。 

原标题:万钢:电动汽车发展的“十三五”设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动力系统查看更多>万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