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农电报道正文

他们的身影在第一线——方城县农村电工抗旱保电纪实

2011-02-18 08:59来源:方城县电业局作者:董振群关键词:方城县电业局抗旱保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地处南阳盆地东北边缘的方城县,历来就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其中赵河镇是全国15个粮食年产超亿斤的乡镇之一。然而,去冬以来持续三个多月的干旱天气,为全县小麦夺丰收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关键时刻,该县电业局打着“抗旱助农,电力先行”的旗帜,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旱保电夺丰收供电服务专项行动,600多名电业职工深入到了田间地头……

在这支助农大军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既是电业服务一线的主力军,又是“抗旱助农”的服务对象;他们既是“电业人”又是不折不扣的农民,他们就是该县的369位农村电工。怀着对夺得粮食丰收的特殊期盼和深深祝福,他们的身影始终在抗旱第一线。

“看见我在,大伙儿心里踏实”

2月16日天刚蒙蒙亮,独树镇板倒井村电工周景波就被村民喊出家门,架接临时浇麦电源去了。这已经是他连续第8天不间断地工作在抗旱保电第一线了,虽然身患感冒,但他只能在每天早上离开家和晚上回到家时吃一包药,按他的话说:“这么严重的旱情摆着,不到现场去接电、维护,心里比害病都难受。”

全村3000亩麦田受旱,可电灌2700亩,按现有6个水源点每天可浇地不足20亩,看着日渐枯萎的麦苗,村民们急周景波更急。在村民李成家的麦田,周景波接好临时电源,看着汩汩清水流入干旱的土地,他一再嘱咐说“千万别忘记了安全用电啊。”而后,骑着摩托车到供电所请求支援。供电所长张强一边帮周景波把三块备用电表、保安器和刀闸装上摩托车,一边关切地说:“听说你这几天一直在带病工作,地得浇身体更得要,不能累垮了。”

周景波腼腆地冲张强所长一笑说:“放心吧,这种关键时刻我肯定挺得住。你也知道,大伙儿只要看见我在都心里踏实不是吗!”

“上阵父子兵,咱爷儿俩一起干”

旱情发生之后,博望镇田洼村电工张长松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助农抗旱,忙得不亦乐呼。已经65岁退休在家的老父亲张西三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多次对儿子说:“我当了一辈子村电工,你的片3个行政村10个用电台区,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帮你一起干吧。”

“不行,您老人家年纪大了我不放心。”儿子总是这样说。

2月14日,儿子负责的台区群众浇麦积极性空前高涨,临时用电点一下子增加到了16个,张西三再也坐不住了。他带上自己的电工包来到王炳庄台区张尹英家的机井旁替儿子接电,儿子说:“爸,您回家吧,我能行。”

“上阵还看父子兵,咱爷儿俩一起干。”张西三说着话就拉过了电源线……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感激地说:“爸,您在这边接着,我去西头张元兆他们地里去了。”

2月17日,笔者跟随方城县电业局抗旱保电督查组一行,在博望镇田洼村的机井旁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张西三,他憨厚地一笑对笔者说:“我这几十年的农村电工经验,闲着实在可惜了。”

“终于轮到浇咱家的地了”

券桥乡程庄村共有机井32眼,村里2000多亩麦田全部使用电灌抗旱。2月2日大年三十早上,村民包玉河、包玉川就找到电工刘金城要求接电浇地,刘金城放下手里的活计二话不说就赶到了地里,直到晚上他们的6亩麦田浇灌完毕。

2月4号尽管是大年初二,但一大早刘金城就被浇地的村民喊出了家门,抗旱浇麦成了他开年后的头等大事。刘金城不但是村上的电工,还有一手维修电器的好手艺,谁家的水泵不出水、导线不通电都拿上门来让他修,每天晚上家里就跟开会一样热闹。

70多岁的老父亲一再催促儿子:“娃呀,别人家的麦地都快浇完了,咱的8亩地也得浇呀。”

“爸,七里店村的电工陈振甫大年初三生病住进了医院,都是同行我得帮帮他,咱家的地不急。”刘金城说完又向七里店村走去。

由于刘金城组织浇地早、抓得紧,到2月17日,全村其他受旱麦田已经全面轮浇了一遍。老父亲高兴地:“这下好,终于轮到浇咱家的地了。”
作者: 董振群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方城县电业局查看更多>抗旱保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