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电力供应紧张,发电企业应该更赚钱。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预测今冬明春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在4000万千瓦左右,五大电企则集体“喊冤”,上调电价的呼声再起。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五大电企旗下的上市公司却大赚。对此,业界对于发电企业亏损的
真正原因众说纷纭。
各方交锋真亏假亏成谜
按照常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电力供不应求,发电企业应该更赚钱,但事实却恰好相反五大电企同时喊亏。上周,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大唐集团传出旗下30家电厂资产负债率超过100%、濒临破产的消息,大唐内部人士还表示,大唐全年可能亏损40多亿元,成为今年亏损最大的央企。随后,华电、华能等其他四大发电企业也表示今年严重亏损,并不约而同地将亏损原因指向煤价大幅上涨而电价迟迟未动。不过,对于五大电企亏损真假及原因,业界说法不一。
近日,经济学家郎咸平发表文章“谁在忽悠电力紧张”质疑电企的“喊亏”行为。他说,从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上海电力等电力上市公司上半年财报来看,五大发电集团根本没有亏损,而是嫌钱赚得不够多。为了“忽悠”加价,“找各种理由推脱”发电,导致电力紧张。此观点一出,引来一片讨论。
第二天,中电联便在其官网上回应称,上述观点有失偏颇。中电联表示,五大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盈利是因为这些都是优质资产,所以他们的效益情况不能完全反映出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业务整体亏损现实。并表示,多年得不到解决的煤电矛盾,国内煤价持续上涨,电价未能及时联动,是造成电力紧张、火电企业严重亏损的根本原因。
双方各执一词,真假成谜。就此,记者昨日采访了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炜。他表示,自己今年曾去过包括发电和电网在内的几家电企,发现电企喊亏是真,“但要看是怎么亏的”。史炜说:“正常经营不会亏,管理成本加大以及拥有庞大且低效的非生产性支出(楼堂馆所、高档消费、内耗)才是亏损的真正原因。另外,体制上煤电各自争利,坐拥垄断,也是导致电企喊亏的原因。”他强调,不把电企垄断消除,永远会喊亏。
据了解,各企业所谓的管理费用实际上包括福利费、培训及资料费、办公费、通讯费、邮递费、差旅费、市内交通费、招待费、餐费、礼品等各种项目。
对于这样的说法,上海电力一位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仅回应说:“发电企业亏损跟很多方面有关系,很难说清楚,如何进行电厂管理也是其中很大一方面原因,其他的不便多说。”
电企喊亏旗下上市公司大赚
回顾一下,今年发电系统“喊亏”的确异常频繁。
据了解,大唐集团公司原总经理翟若愚年初上交给全国“两会”的一份提案指出,从2008年开始,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等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三年累计亏损分别为85.45亿元、128.15亿元、140.08亿元、110.47亿元、138.42亿元,总计亏损额达到602.57亿元。
中电联在7月底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表示,火电生产行业利润继续大幅下降,五大发电集团火电继续严重亏损。统计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生产企业亏损153.8亿元,同比增亏95.2亿元,而且亏损已经蔓延至大多数火电企业。并称,与各主要上下游行业相比,电力行业是其中效益水平最低、经营压力最大的行业。回顾中电联5月的数据,1-4月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亏损105.7亿元,这意味着五大集团在两个月内又亏损掉近50亿元。
由此计算,从2008年至今,五大发电集团火电业务三年半的累计亏损达756.37亿元。虽然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上调全国16个省(区、市)上网电价,但火电企业的亏损额度仍在不断增加。
接着9月初,中电联又发出“呐喊”:根据其统计调查显示,今年前7个月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电力业务合计亏损74.6亿元;其中,7月电力业务亏损9.8亿元,环比增亏1.8亿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五大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的大赚。据半年报显示,华电国际上半年的净利润是1.18亿元;华能国际的净利润是11.78亿元;国投电力的净利润是1.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4%;大唐发电的净利润是8.54亿元,同比增长2.94%;国电电力的净利润是11.4亿元,同比增长9.41%。
面对差异如此巨大的两个数据,即使中电联一再澄清,也很难让人信服。
数据“打架”奇高管理费受质疑
其实,对于五大电企的亏损,早就出现过质疑之声。9月底,财政部在网站上发布《2011年1-8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其中“中央管理的五大发电企业和两大电网1-8月合计均盈利”这一句话曾掀起了轩然大波。
民众质疑,前阵子还频频喊亏的五大发电集团,一下子就变成了“盈利”?虽然后来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中电联的数据是从发电业务角度出发的,而财政部是从企业的税收观察其经济效益的,因此,中电联的数据有理,财政部的数据也没问题,但这并不能打消人们的疑问。根据半年报,五大电力集团仅管理费用一项支出就高达25.76亿元。
对此,煤炭专家李朝林认为,电企工资水平普遍比较高,另外豪华楼堂馆所的管理成本和设备折旧成本上升。
占据垄断地位的电企的集体亏损不禁令人联想起此前石油巨头“喊亏”的情景。在10月下旬“油荒”闹得最严重时,中石油副总裁周吉平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中石油炼油业务今年预计亏损500亿元。而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9月炼油行业亏损数据则指出,今年1-8月,炼油行业累计亏损18.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8.4亿元为全行业数据,但周吉平给出的500亿元亏损数据仅为中石油一家。当时,便有不少网民指责石油巨头是为提高油价、取消暴利税等目的借机喊亏。
垄断不破煤电矛盾无法根除
因煤价上涨导致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已经持续多年,煤电联动也一直被认为是解决煤电矛盾的关键性措施,被寄予厚望。但近年来,煤电联动一直未能有效实施,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煤电联动短时期内无法实施的情况下,上调电价成为发电企业期盼扭亏的临时手段。不过,专家表示无论是煤电联营还是上调电价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根本还是在于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
李朝林认为,现在电力行业实行垄断,缺乏竞争,电企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这就造成发不发电都一样的心态,即便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仍然可以以亏损为由不发电。
打破行业垄断的最基本手段,史炜认为应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取消央企在发电、石油领域的专营,允许充分竞争,以此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其次,中央财政不应再以任何名义直接给央企投资,央企的发展靠自身的经营,央企和民企在中国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央企利润不得再返还;再次,央企的领导人应由股东和投资人确定,而非国资委任命;最重要的一点是,允许非国有资本进入央企核心经营领域,真正落实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36条”。
另外,今年下半年,历经9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刚刚完成,近日,电监会发布《输配电成本监管暂行办法》,其中针对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核算及支出提出一系列监管措施。这意味着电网输配分离改革也逐渐被提上日程。
对此,李朝林认为电网输配分离不仅有利于打破电网垄断,而且也有利于解决发电企业的亏损。“在此情况下,发电企业使用电网可以少交一部分"过路费"。”他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8日,浙能电力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合并报表口径完成发电量1,739.52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647.1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上涨6.56%和6.60%;实现用户侧供热量3554.51万吨,同比增长5.15%;年末资产总额1540.85亿元,归母净资产733.15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80.03亿元,归属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8日,浙能电力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下降1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4亿元,同比下降40.81%,主要系电价下降及公司参控股企业效益下降。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6日,京能电力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8.85亿元,同比增长4.59%;归母净利润10.63亿元,同比增长129.84%。
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公司推动构建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促进能源电力资源和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加快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全国统
新型电力体制改革浪潮翻涌,市场形势复杂多变。面对挑战,国家电投集团河南公司持续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从“五个强化”全面发力,一季度同比增利1.52亿元。强化市场营销。面对省内电力需求疲软、全产业电价下调的严峻挑战,河南公司积极求变,深化国家电投集团“113”营销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5日,华电辽能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08亿元,同比下降1.30%;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7.27%。华电辽能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为44.5亿元,同比下降29.0%;归母净利润为8473万元,同比下降96.0%。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华电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51.57亿元,同比下降3.7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7亿元,同比增长12.94%。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4日,内蒙华电公布2024年年报,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94亿元,同比减少1.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3.25亿元,同比增长15.98%。报告期,公司累计完成发电量586.46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减少20.6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40%;完成上网电量542.98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4日,皖能电力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0.94亿元,同比增长7.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64亿元,同比增长44.36%。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控股发电装机容量为1,736万千瓦,其中经营期装机1,366万千瓦,建设期装机210万千瓦,核准待建装机160万
2024年,伴随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国内火电企业迎来利润增长“黄金期”。电力央企多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凭借燃料成本大幅下降与新能源业务加速布局,行业净利润普遍飙升,大唐发电净利增速甚至超过200%。01利润大涨背后:煤价下跌“送钱”,成本管控“抠细节”煤炭价格下行成为火电企业盈利的核心推手。
为进一步加强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管理,提升煤电机组电力调节性能水平,强化煤电机组AGC管理,助力全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河南能源监管办近期组织召开全省统调燃煤机组AGC性能提升专项工作会议,通报交流和研究讨论AGC运行管理、性能提升有关措施,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河南省电力公司、省内主要燃煤发电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其中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作出了明确指示和要求。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工作方案安排,由公司领导牵头,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围绕全会提出的重要
沉寂多年的火电上市公司一改颓势,年度业绩“飙升”,净利润排名大幅上涨。“火电龙头”华能国际可以说是整个火电行业的风向标,历经2015年的“狂欢”,2016年业绩下滑,随后的2017-2022年,华能国际纵使手握庞大装机,净利润却难敌主营风、光的多家上市公司。然而2023年,华能国际净利润却一跃超过了
火电上市公司业绩预喜,受益于煤价下降、电量增长,多家公司业绩翻倍增长、扭亏为盈。此外,各大火电企业的转型步伐已然开启,一些企业也提及新能源的贡献。譬如,火电龙头股华能国际重回巅峰,2023年预计盈利80-90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华能国际风电贡献的利润依旧超越火电,尽管其风电发电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我国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电在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承担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电煤供应时常面临挑战,煤电矛盾十分尖锐。2016年12月开始实施的电煤中长期合同制度是保
当好新疆能源市场化改革“推动者”新疆能源监管办党组书记、监管专员潘军在国家能源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深入落实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推进能源市场化建设,在建设电力市场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新疆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建立了输配电价工作机制,实现
日前,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北京绿源碳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火电上市公司低碳转型绩效评价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以火电上市公司2020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为基准,选取了火电装机占比30%以上的31家火电上市公司作为评价样本,围绕火电企
6月29日至7月1日,内蒙古电力电能计量公司现场检验中心赴北京参加汇能集团长滩电厂2×66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金山热电厂2×1000MW煤电联营扩建项目、内蒙古能源集团准大电厂2×1000MW煤电一体化扩建项目接入系统设计报告评审会议。对于煤电一体化而言,就是指煤炭企业沿产业链进行煤
在我国稳步推进“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之际,煤炭开采和燃煤发电行业由于碳排放较高往往被视为夕阳产业,普遍认为上述两大行业将走下坡路、产业面临衰退。然而,在日前召开的信达证券2023年中期资本市场峰会上,基于对今年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期内供给、需求、价格等市场形势的深入研判,信达证
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高企以及新能源的迅速发展,煤电企业受到成本上涨和发电空间下降的双重挤压,经营压力巨大。结合我国资源禀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火电仍是我国最重要的电力来源,国家适时提出“两个联营”,进一步构建“煤电+”的能源发展布局,旨在统筹保供、保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煤电企
全面推进高质量监管助力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章建华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业与能源”一、积极进取,2022年监管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过去的一年,我们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
在“两个联营”的实施中,煤电一头衔接煤炭,一头支撑新能源,推动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高效耦合,构建起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统筹推进的发展路径。(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翁爽)在经济换挡、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变局下,电力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不断
新能源是中欧能源合作的突破口。文/罗佐县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加征关税成为其近期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特朗普主导下,美国不仅对加拿大、墨西哥、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对欧盟关税加征也是近在咫尺的事情。慕安会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欧洲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引发欧洲政坛强烈不满,欧盟对此作出了回
今年3月1日,山东迎来“外电入鲁”战略20周年。过去20年间,共有1.22万亿千瓦时省外来电输送至齐鲁大地,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独立省网的辉煌与隐忧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大省。“在2005年以前,山东电网一直未与外省联结,是全国少数独立省网之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思格新能源近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了一场工商业光储充交流会,来自全球各地的分销商、安装商、学术机构及行业协会等35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思格光储技术在南非工商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思格新能源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张先淼在开幕致辞中分享了公司过去一年的重要成就:思格的创新光储系统已成功在
2024年11月8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能源法》正式通过,全文80条,将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任何立法都有其目的,或者说有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能源法》作为能源领域的一部基本法,它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能源法》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能源的安全问题(来源:电
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电网建设不健全、部分电站运转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尼日利亚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场能源转型的深刻行动正在该国进行,为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发展带来新契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频现“电荒”据外媒报道,10月19日晚,西非国家尼日利亚电网崩溃,来自尼日利亚系统运营商门户网站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在河北张家口举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受邀在论坛进行主旨发言,系统阐述浙江在推动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上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受到与会嘉宾广泛好评。有读者问,何以又是浙江?(来源:微信公众号“浙电e家”作者:融媒体中心)?何以是浙江?
9月26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在河北张家口举行。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受邀在论坛进行主旨发言,系统阐述浙江在推动省域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上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受到与会嘉宾广泛好评。有读者问,何以又是浙江?何以是浙江?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宁肯电等发
12年前,当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浙江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达到了95.82%,高于全国12.27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3年前,当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时,浙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57541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内所有区市居民收入都超
回顾2022年夏天,因“最高温度、最少来水、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重因素叠加,水电第一大省罕见遭遇“缺电危机”。彼时,在“多留点电”给四川的呼声中,当地开始积极“补短板”,重新编制电源电网规划,加快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来源:微信公众号“硕电汇”作者:小硕团队)正文:8月22日
国际能源研报(2024年8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本期核心观点01谷歌近期发布的年度环境报告指出,由于投入了大量人工智能应用,过去5年该公司碳排放量激增近50%。人工智能算力扩容需要大量电力,同时产生大量碳排放。随着算力对清洁电力需求的飙升,科技巨头们纷纷通过签订购电协议、
“西电入浙”十年,带来了什么?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张悦吴米佳//仅5.6毫秒,800万千瓦的巴蜀水电便乘着溪浙直流银线开启了江南之旅。投运十年,累计输送清洁水电超3050亿千瓦时。作为浙江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4年,四川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直流工程投运。自此,浙江迈入特高压交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