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中国式天然气价改路在何方

2013-06-25 18:05来源:中国石化杂志关键词:天然气价改天然气价格天然气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国天然气产业链上定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天然气价格改革任重而道远。

天然气产业链由生产、管道运输、分销、零售、终端利用5个环节组成。国外的天然气产业链上的价格分为垄断性价格和竞争性价格两类。前者多采用成本加利润和市场净回值相结合的定价方式。后者根据竞争方式不同,分别采用捆绑式售价和市场自由定价。随着天然气贸易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各个国家天然气价格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

国内外天然气定价仍有较大差异

美国国会在1978年颁布了《天然气政策法》,解除了对天然气井口价格控制,从而促进了天然气工业的巨大发展。随后是拆分中下游业务,开放下游市场,使终端出现了竞争市场。英国因其天然气资源丰富,首先在上游就是开放的,然后是终端通过大用户准则引入竞争,拆分中下游业务,最终形成竞争市场。总的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天然气的定价政策主要仍采用垄断性定价。竞争性定价只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英国等实行,但目前许多国家采取措施,逐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

我国天然气价格也属于垄断性定价。从1956年国家制定天然气井口价以来,天然气价格几经调整,价格结构从最初的单一井口价演变到现在由出厂价(天然气净化费并入天然气井口价,改称天然气出厂价,国家发改委制定)、管输价(国家发改委制定)、门站价(省发改委制定)、城市配气服务费(省(市)物价局制定)、终端用户结构价(市物价局)构成。

我国现行的天然气价格结构与其他国家很不相同。2005年12月开始,天然气出厂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基准价和浮动范围由国家核准,分生产区域制定分用户类型(化肥用气、工业用气和城市燃气)的结构气价。但是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天然气井口价或进口价是唯一的,不按用户分类。

在国外,管输价依照用气负荷和用户用气需求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费率。而在我国,管输价却实行一线一价,并未与用户需求挂钩,这对那些年用气量大而对管道负荷系数要求不高的用户显然不公平。

我国天然气价格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存在以下问题。

国产气价格与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偏低,各地纷纷进行煤改气、油改气,争着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加工项目,导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求矛盾较突出。

国产陆上天然气实行政府定价,基本“一厂一价”“一线一价”“分类定价”,无正常调价机制,政府不定期调整。气源及天然气供应网络日趋复杂,一省多种气源价格、进口高气价与国产低气价的矛盾日益显现。

价格体系不尽合理,对用户按类别分别定价,多数省份存在“存量气”价格、“增量气”价格,这导致企业之间用气价格不一,不能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

目前,国有石油公司控制干线管道、地方控制支线管道。国内管输费一直采用与天然气出厂价一起结算的捆绑价计价方式,这种捆绑定价,难以实现由市场主体竞争出厂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价改查看更多>天然气价格查看更多>天然气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