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国际正文

施托克曼项目的生死轮回录

2013-07-08 14:55来源:能源关键词:天然气开发俄罗斯页岩气革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冷战时代,巴伦支海曾是东西方对峙的前沿。一架苏-27战机曾在这里用尾翼将一架北约飞机切开一个口子,成为军史经典。可谁也想不到,到了冷战末期乃至后冷战时代,巴伦支海海底庞大的能源宝库撮合了俄罗斯与西方的数次携手。

以施托克曼天然气田和俄罗斯挪威争议领土下油藏为博弈焦点的这场东西分合,带有极强的逐利属性。能源利益让双方走近,却屡屡因俄罗斯的小算盘而功败垂成。莫斯科本指望通过对挪划界让步换取双方在施托克曼项目上的携手,但当美国“页岩气革命”来袭,挪威退出施托克曼项目,迫使“俄气”将其搁置,奥斯陆偏又在莫斯科妥协的海域下采出了大油田。

对于莫斯科能源决策者来说,这是一次历史大背景下的失算,其影响直达国家战略层面。相信俄历任能源决策者都没有料到施托克曼会拖这么长时间,更没能料到它们将遭遇一场“页岩气革命”。此中滋味,克里姆林宫内人自己体味吧。

气田出世

6月初,俄垄断性政府背景能源巨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以下简称俄气)董事会副代表安德烈-克鲁格洛夫宣布,施托克曼项目的开发将“留给后代人完成”。这等于是为曾让许多国家和大型能源公司望眼欲穿的这个天然气项目判了阶段性死刑。

然而两周后,该集团突然推翻了之前的表态,声称将谋求通过“北溪”新支线和加工LNG的方式向欧洲出口施托克曼天然气。俄《生意人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普京曾数次承诺施托克曼一定会被开发,哪容他们说停就停。

是不是长官意志在代替现实判断,暂还不好说,但不对施托克曼项目抱希望则是外界广泛共识。施托克曼项目20多年间的跌宕起伏早已让人感到疲惫。

1981年,苏联研究者们第一次在巴伦支海上看到了天然气气泡,他们研究后认为那里蕴藏着一个大型天然气气田。1983年,在开发了几口深达3000多米的实验性气井后,苏联人找到了丰富的天然气藏。后经测算,施托克曼天然气田蕴藏天然气3.7万亿立方米,凝析气3100多万吨。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固定在2012年的水平,则这个气田足够中国消费25年甚至更长,这还不包括其中的凝析气。

对于施托克曼气田的发现,俄科学院生产力研究委员会副主席、亚历山大-阿尔巴托夫和能源金融研究院专家玛丽亚-别洛娃在他们合写的一篇文章中如此写道:

计划经济条件下相关主管部门每年对天然气勘探的深度和面积都有具体指标要求,当时研究者们在施托克曼已经完成了深度指标,但由于在巴伦支海其他地方找不到天然气,他们只能在施托克曼继续往下钻,冀望完成面积指标,最终找到了一个大型气田。

这可谓是一个“歪打正着”,研究者们干脆在给气田取名字时也不那么严肃了。这个气田发现时研究者们所乘坐的科考船名为“施托克曼教授号”,这位教授是苏联历史上著名的海洋学者。这个气田也就以这位教授的名字命名。实际上,这位教授与这个气田并无直接联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开发查看更多>俄罗斯查看更多>页岩气革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