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国际正文

施托克曼项目的生死轮回录

2013-07-08 14:55来源:能源关键词:天然气开发俄罗斯页岩气革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戏收场

到了普京时代,施托克曼的命运再次回到国家掌控的轨道上,经历了叶利钦时代,这样的戏码并不让人感到意外。2002年,俄气和俄罗斯石油公司(以下简称俄油)成立了联合企业来携手开发施托克曼。

当然,他们仍在与国外大集团谈判,争取引进资金和技术。除了上述集团,埃克森美孚也加入了进来。2004年,俄油为了筹钱购买尤科斯集团被拆分后剩下的石油资产——尤甘斯克,不得不将在这家联合企业中的股份变现。俄气就这样成为施托克曼的唯一掌控者。

这一次,俄罗斯人显得务实了许多。俄气积极吸引外资,提出将把施托克曼项目49%的股份交给国外投资者的优厚条件。这一条件一经抛出,立刻吸引了一批大集团前来谈判。2005年,五家公司进入备选名单:雪佛龙、道达尔、康菲、挪威国家石油、挪威海德龙(后两家2007合并为新的挪威国家石油)。

竞争当然极为激烈,法国人甚至请出总统萨科齐为道达尔当说客。一时间,施托克曼成为俄法之间的关系纽带,最终萨科齐也成功的让道达尔“入局”,让其成为施托克曼正式参与方。几个月后,新的挪威国家石油集团成为另一家入局的外国企业。俄气占股51%,道达尔25%,挪威国家石油24%。

如此,人们应该可以期待延宕了将近20年的施托克曼项目可以变成现实了。但俄气这期间动辄以毁约相威胁的举动还是让人心里感到无法托底。由于在其他合作细节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项目依然停滞不前。当美国发生“页岩气革命”,世界天然气市场发生大变,施托克曼已经无利可图,挪威国家石油于去年9月先退出了项目。道达尔尽管保留了股份,但也并没有那么热心了。

最终,俄气不久前的表态为施托克曼判了死刑,结束了这出持续了30多年的荒诞大戏。盘点这30多年的过往,可以看到的是俄罗斯政府犯下一个大大的战略错误。这30多年,施托克曼虽未成真,却一直是俄政府关注的重点,而每当一个开发计划提出来,政府就往里面投入巨资,结果却往往是打水漂,最多听个“水下太阳城”那样的响声。

更大的损失发生于对挪威外交上。自上世纪70年代,苏联就与挪威在巴伦支海上存在划界争议,17.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无法确定归属。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不妥协立场,继续与挪威争持不下。但到了普京时代,开发施托克曼时引入“外援”成为必需,而近在咫尺的挪威国家石油集团恰恰是极好的选择。于是,莫斯科在划界问题上立场松动。2010年,双方最终达成了划界协议,莫斯科从原先立场上后退了许多。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海域划分问题不要阻碍双方合作开发施托克曼及其他能源项目。

可是莫斯科恐怕怎么都想不到,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会有那么大的影响。这从俄学术界一直以来对美国页岩气的态度便可知一二,一种轻视态度扰乱了克里姆林宫的判断。更雪上加霜的是,挪威去年在莫斯科妥协的海域上找到了一个价值300亿欧元的大油田。

如果当年叶利钦将戈尔巴乔夫时代就确定的开发计划继续下来,如今施托克曼怕早就成为俄政府另一大财源了。但如今那里只孤零零地站着几座气井开发平台。

正如“俄气”所言,施托克曼的开发将留给后人。(作者系俄罗斯问题专家:方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开发查看更多>俄罗斯查看更多>页岩气革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