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发电信息化人物正文

华为任正非:活下去 是最大的动力!

2013-09-23 09:17来源:商业周刊关键词:华为思科任正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九九二年,华为营收突破人民币一亿元,任正非却毫无喜悦,他在该年的年终大会上只说了一句:“我们活下来了,”就泪流满面到无法继续。研发有如一个无止尽的黑洞,不断吸干赚来的钱,边疆区域与小企业带来的现金流,远远不够支付打入二、三级城市。

根据IBM顾问提交给他的分析报告,当时华为的订单实时交货率仅50%,而国际顶尖企业的平均水平是九四%;库存周转率一年三.六次,同样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九.四次。整体来说,华为的供应链管理仅发挥了二○%的效能。

这个数字让任正非大为震惊:“原来我们这么‘浪费’!”

他敢变!选在顺风时转型

导入西式管理,不合脚就削足适履

为了改革,他不惜砸下五年五千万美元费用,聘请五十位IBM顾问长期驻点华为,全面导入IBM的管理制度。在那个年代,这笔钱足够让王石、潘石屹等房地产商在北京上海炒作二十栋楼。习惯打游击战的中国员工无法接受制度化的西方管理模式,纷纷反弹,抗议“外国那一套不适合我们!”但任正非坚持:“我们是买一双美国鞋,不合脚,就削足适履!”

他在给员工的内部刊物上写:“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迟早有一天掉到河里……,华为还像是个生娃,幼稚得很,IBM已站在世界级的高度,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世界上最难的就是革自己的命……。”

长期研究华为、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指出,大部分的企业都是等到危机发生才会产生动力或被迫改革,像华为这样,在顺风时会想要大刀阔斧的变化,“不要说在中国,连全世界都很罕见。”

“他们对失败的害怕很强烈,求知的欲望又很饥渴,永远在问'世界第一流是怎么样做的?'”一位美系顾问说。

“老任是一个极具冲突性格的人,他的危机意识常让自己坐立难安,但真正面临困境的时候却又无可救药的乐观,”田涛说,任正非总是在春天的时候喊冬天,当真正遭逢危机时,他又能看到黑暗中的曙光。

思科的诉讼最后无疾而终。思科所提出的证据,没有一样能让美国法院起诉华为,反倒让华为一夕之间在全球声名大噪,所有人都知道,华为就是思科头号敌人,“这给我们省下了几十亿美元的宣传费,”任正非说。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华为大举进军海外市场,海外营收占比,一路从10%以下,跃升到超过70%。

员工的支持是华为最大的成长动能,但中途也有人“下车”,甚至做出背叛的举动,任正非都咬牙接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任正非说:“我今天培养的是军队,不是盖庙请和尚,不能因为他做错了一两件事,就否定掉全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