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技术评论正文

日本核能項目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中)

2013-11-14 10:30来源:日经BP社关键词:核电安全核电项目日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4“文殊”号是使用铀钸混合氧化物(MOX)燃料、用液体钠冷却的发电功率为28万千瓦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原型堆。详细设计和建设有东芝、日立、富士及三菱重工参与。“文殊”号于1984年下单,1985年10月开工建设,1984年4月5日达到临界。但是,在提高功率的试验过程中,1995年12月8日,由于安装在二次液体钠管道上的温度计的小小设计缺陷而折损,液体钠通过温度计的管子泄漏到系统外,引发了火灾。加上PNC的不作为,事故后不得不停运了10多年。

反应堆冷却系管道不管是一次系统还是二次系统都要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来看,不仅管道,管道上安装的各种传感器也要跟管道具有同等的可靠性。但是,虽然管道的材质和结构在安全审查范围内,但传感器只在施工申请书中有提到,基本不经过审查。也就是说,“文殊”号的钠泄漏事故不仅是因为设计者的低级设计失误,还源于安全审查和施工申请书等制度缺陷。安全审查及申请书等的可靠性不是通过审查方的注意力来保证的,而是通过申请方的注意力和相互的信任关系来维持的。从安全角度来讲,这是极其脆弱的。

“文殊”号停运14年是PNC在发生事故时应对不力造成社会信用丧失的结果,也说明了日本科学技术厅项目管理不严。1990年代后半期,日本国内的技术开发项目有几项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尽管如此,拿不出重启的具体方案而浪费掉大量时间的责任是重大的。

PNC承担的日本国家项目

最后,再分析一下PNC这一组织存在的问题。PNC由于组织不稳固,成立30年就不得不解散了。PNC及其后来改组而成的核燃料循环开发机构(JNC)的口碑比日本核能研究所还差。但是,如果当初PNC没有成立,日本核能研究所很有可能变得跟PNC一样。

笔者认为PNC口碑差及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参谋本部方式”这一体制,“动力堆开发恳谈会”于1966年5月尊重以电力公司为中心的产业界的意见,决定采用重视业务委托的“参谋本部方式”。这种参谋本部方式的确定过程如下。

“围绕新事业团的作用和性质也从很多角度,进行了充分认真地讨论,有时还举行非公开会议。即使日本核能研究所反对也要举国推进的该动力堆开发项目的核心——新法人应该定性为开发参谋本部?还是开发公社?还是包括设施和人员在内的机构?大家有很大的分歧。按照日本的惯例,一个新组织需要几年才能有效运转起来,而急于追赶发达国家的该项目以开发公社方案不合适为由排除了该方案,而确定了重视业务委托的参谋本部方式,不是将人才引进事业团而是要充分发挥各组织机构的实力。并且,为了按计划推进业务,PNC决定利用OR方法及RERT等科学管理方法灵活运营项目,还设立了项目管理部。”

但实际上,日本国家项目的预算通过PNC这一机构流到了核能产业界。这里的工作人员既是PNC的员工,又是反应堆厂家等民营企业派遣来的工程师,他们写完技术参数书之后,就委托原单位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导致PNC的国产动力堆开发不能按计划进行,未能取得很大的成功。笔者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采用重视业务委托的参谋本部方式,造成员工责任感稀薄。

ATR“普贤”号于PNC成立后的1967年底订货,于3年后的1970年12月开工建设,1978年3月20日达到了临界。后来也没有发生严重的事故和故障,一直顺利运行。因此,日本电源开发公司准备在青森县大间町建设新型转换堆实证堆,但日本电气事业联合会(电事联)以新型转换堆的经济效益为由决定取消项目。实证堆项目于1995年被取消。PNC接到日本科学技术厅的行政命令,在“普贤”号的设计寿命——30年内停止了运行。

一般,反应堆是按照实验堆、原型堆、实证堆、商业堆的顺序来开发*15。但是,只有“普贤”号是从原型堆开始开发的。因为像“普贤”号这样的压力管式重水减速型沸腾轻水冷却堆在英国已有SGHWR这个先例*16。实际上,日本核能研究所在概念设计的最后阶段曾请做过SGHWR详细设计的企业做技术指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安全查看更多>核电项目查看更多>日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