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能源资源综合勘探如何破除区块垄断?

2013-12-12 09:43来源:《能源》关键词:页岩气勘探煤层气开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打破区块垄断并使区块使用权“活”起来是油气体制改革绕不开的必由之路,也是其第一道关卡。

2013年7月底,新疆中核天山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协商,后者最终同意前者“在其新疆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油气勘查区域内进行铀矿矿产资源开采,并就两矿产资源的交叉勘查和开采达成了协议”。

为此,双方合资成立了中核石化铀业有限公司。这个协议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它至少传出两方面的信息。一个是中石化在其已登记“占有”的区块内允许别的公司插足,另一个是意味着石油与其它矿产可实现联合勘探开发。

新老权主之争

熟悉情况的业内人士知道,获得的合法区块是所有资源勘探开发企业经营的前提。按照目前法规,油气属特殊矿种,具有登记准入资格的只有国家石油公司(俗称“三桶半油”),且其区块审批权在中央委托的部门(国土资源部),即所谓“一级”管理。

由于区块退出的相关规定长期未能落实,就形成区块只占不退、事实上的“终身制”。各油气公司都尽力以这样的方式去扩大(甚至争夺)其占有的区块,就形成了从常规油气和致密油气角度审视的全国陆上所有有利于油气勘探地区被他们“全覆盖”。

获得区块的国家石油公司可有权不允许其他公司在其区块内勘探(特别是打井)开发。不但当时没有准入资格的其他非油国企和民企,以及多种形式的合资企业被法规和现实阻挡在油气上游之外,就连国家油企之间也不可越界。

如在海上“称王”,并曾独家享有海洋油气对外合作权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也只能“望陆兴叹”,欲在陆上觅一勘探区块而不得。国家石油公司占有大量区块却因资金不足难以投入足够工作量,严重阻碍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持续发展,特别是难以进行风险较大的新区新领域的开拓。

这使得本应充满着创新探索精神、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油气勘探形成“死水一潭”的局面,也就从源头上制约着油气工业的发展。这种局面还带来另一种负面效应,若干油田对目前无力勘探开发的一些“不好”区块通过灰色交易内部转手给一些小公司,而后者仍然可以获得相当的经济效益。

许多小公司的幕前幕后掌权人往往就是原油干部或关联人,转包事项在其退休前、后办成。这种灰色交易为权力寻租和腐败提供了温床。要指出的是,区块是可以按合法合同转让的,但这个转让必须经区块主管部门同意并备案。显然,这种灰色交易可以说是违法的。

煤层气也属国家一级管理,获准登记的企业范围稍有扩大,如包括了当时由三大相关公司联合组成的中国煤层气联合公司(中联煤)。仿效海上的做法,曾把对外合作权赋予中联煤。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联煤成为国内最大、最有代表性的煤层气企业。但中联煤的股权经历数次重大变更,联合方纷纷退股,实力大为削弱,难有大的作为。近年虽引来渴望上陆的中海油参控、进而控股,但历史上遗留的问题使它难以恢复元气。

特别是由于区块登记纷争等问题,使煤层气新区块的批准长期陷入停滞状态。从已批准的煤层气区块上看,与省级批准的煤炭区块重叠冲突很大,特别是“气随煤走”的说法直接导致与中央在富气区“先采气后采煤”的方针矛盾,煤层气区块内的采气权难受到保障。看来,勘探开发区块少而纷争多对煤层气发展的负面影响比常规油气还要严重。再加上投资严重不足,针对中国特殊地质情况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不够等,使中国煤层气的进展很不能令人满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页岩气勘探查看更多>煤层气开发查看更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