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2013煤炭行业10大焦点事件

2014-01-02 09:27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煤炭行业煤化工燃煤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进口煤创新高

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煤炭2.92亿吨,同比增长15.1%。业内预计全年将超过3亿吨。

点评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2011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2012年我国以2.9亿吨的煤炭进口量,继续稳居世界第一。2013年,尽管国内煤市持续弱势运行,由于国际市场供求形势较为宽松,煤价整体同样走弱,煤炭进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进口煤的大幅增加,使本来就处于下行通道的我国煤炭市场更是“雪上加霜”。据了解,目前进口煤的冲击不仅影响到了沿海地区的煤炭市场,而且还影响到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的煤炭市场,并波及到重庆等西南地区。

5月初,国家能源局下发《商品煤质量管理暂定办法》征求意见稿,条文规定进口煤炭热值不低于4544大卡/千克,灰分不超过25%,含硫量不超过1%,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限制煤炭进口政策最终搁浅。

日前财政部公布的《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明确,2014年中国将对各种煤炭产品执行0%的进口商品暂定税率。此举对于盼望限制煤炭进口的企业来说,并非喜讯。

进口煤之所以大幅增加,关键在于其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我国煤炭终端销售价格的构成中,物流成本占整个价格的50%以上。相比之下,从国外进口的煤炭,其物流成本低于国内陆上运输的成本。据介绍,澳大利亚的煤炭,需要经过火车装运,抵至港口运至中国,距离极为遥远,但即便这样,抵达江苏之后仍有价格优势。“远道而来”的进口煤比“近在咫尺”的国内煤便宜,物流运输成本无疑是最大的“帮凶”和“推手”。

如何提高运输效率,简化手续和规范收费,进而降低煤炭物流成本,无疑成为相关部门必须考虑并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于孟林)

4、煤炭行业告别双证

6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中国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进行了七项修改,决定取消煤炭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释放出煤炭行业降低两大准入门槛的信号。

实施两证的初衷在于维护煤炭生产、经营秩序,随着煤炭市场化和煤炭物流产业的发展,继续利用计划经济手段干预生产、经营,反而增加了煤炭生产及市场交易成本。取消执行了17年之久的两证,简化了各种审批手段,减少重复监管,利好煤企发展,有助于促进煤炭行业的市场化进程。

点评煤炭产能过剩,大部分煤企亏损,进口煤屡创新高,环境要求提升,为煤炭行业发展的调整提出新要求。修改《煤炭法》的目的在于借助市场手段,帮助煤炭行业回归理性,使煤价回归合理水平,摆脱产能过剩局面。

造成我国煤炭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包括由于想涉煤企业没有两证,而产生的寻租挂靠费用。挂靠费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而这部分代理费用自然加到煤炭价格中。两证是市场供应偏紧的产物,取消两证,不仅有利于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国内煤炭生产和经营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市场竞争,也在减少行业审批环节的同时,减少了煤炭企业的管理成本。

降低煤炭准入门槛,并不代表放松管理环境,而是进一步加强了管理力度。《煤炭法》的修改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法律地位,以促进煤炭行业进行有序、健康的市场化进程。

但需要注意,取消两证有喜亦有忧: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很有可能造成投资过热,进而造成进一步盲目生产,可能使煤炭市场产品过剩、供过于求的形势更严峻。尽管在目前的特殊时期取消两证,应该不会造成投资过热,但煤炭行业是否会再次形成投资热,要依靠企业自身对市场的判定。

(武晓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