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国际正文

日本躲过核峰会敲打

2014-04-11 11:03来源:南风窗关键词:核材料日本核电核峰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召开,商讨核反恐问题。而由1月份共同社首先曝光的美国向日本讨要冷战期间赠与的敏感核材料一事,也在峰会开幕当天获得初步解决。日美首脑发表联合声明称,日本将向美国移交数百公斤敏感核材料,包括高浓缩铀与分离钚,由美国销毁和处理。

虽然日本核材料安全问题一度被猜测会纳入海牙核安全峰会的框架,但最终并未提上多边议程。日本避过一劫,与其和美英两国的交涉较顺利不无关系。早在2月底,共同社就引用多名政府人士的话称,日本政府归还核材料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当时安倍政府表示,出于对美日同盟的重视,有必要展示出积极致力于核不扩散的姿态。

“核”舟共济

日本作为有二战期间发展核武前科,且唯一受到核武攻击的国家,其战后核电发展却相当顺利,以致成为民用核技术大国,这背后是冷战期间日美的“核”舟共济。

早在1952年《旧金山和约》签署时,日本便实现核解禁,正好又赶上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为对付苏联而提倡“和平利用核能”之浪潮,引进核电技术成为时髦。以1966年茨城县那珂郡东海村建成第一号反应堆为里程碑,日本核能之路越走越宽,最终拥有了19座核电站和55个反应堆的家底。在福岛核事故之前,核电约占日本发电额的40%。

日本最初的核材料铀来自美国,后来才实现货源多元化。美国在1979年宾夕法尼亚州三哩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后,国内核电业迎来低迷期,卡特总统宣布不再建设新的核电站。嗷嗷待哺的美国核企不得不出境,靠海外建设维持生计。日本的许多核设施就是当年美国“核电一哥”西屋公司的杰作。

近年来,日本从法国引进可循环利用的MOX燃料(氧化铀和氧化钚的混合物)技术。问题在于,日本要得到MOX燃料,得先将在反应堆内烧过的乏燃料(含未被用尽的铀和产生的微量钚)运到具备后处理能力的法国,再将处理过的较高纯度钚239运回国内。而要将核材料运出运进,没有美国的首肯无法成行。1988年的《美日核能协定》给了日本进行乏燃料后处理和浓缩铀的权限,使之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该权限的无核武国家。可以说,美国的扶持和开绿灯是日本核电事业一路飞奔的前提。

日本独特的地质环境,其实并不适合搞核电,但资源窘况又迫使它在核开发之路上越走越远。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核电站悉数停摆。今年3月11日是事故3周年纪念日,东京日比谷公园有市民集会号召政府放弃核电。但两天后,有关方面就决定将九州电力的川内核电站作为优先重启对象。重启核电站,与汹汹民意背道而驰,但不重启,经济增长无解,灾区的除污等工作只会继续耽误,终成恶性循环。经济是安倍开局良好的法宝,而未来两年国会也没有选举压力,安倍应会强力推进核电站重启和核项目出口。但在这之前,他得先把敏感核材料还给美国,而不能再以“基础研究所必需”为借口拒绝。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材料查看更多>日本核电查看更多>核峰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