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深度访谈:迎接核能发展新春天

2014-04-15 11:33来源:《国企》关键词:中核集团孙勤核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唤取春风归同住

核事业是全中国的事业,合作是中核集团发展核能产业的主题。中核集团携手同业,自主创新,迈出了“走出去”的坚实步伐

中国核电产业起步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史。尽管在国内的发展还算不错,但是在国际市场中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反观起步较晚的日本和韩国,已经在核能出口领域风生水起。韩国仅在2009年就获得了总额为400亿美元的阿联酋核电项目。日本则在2013年与土耳其签署了220亿美元的核电站协议。

无论是对于核电企业,还是对于中国经济,核电出口都是一个潜力无限的富矿:一台百万千瓦机组涉及资金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还不包括运行配套的燃料服务和技术服务;核电出口还能有效带动高端机电设备成套出口,促进我国外贸结构调整。“同时,这还能解决很多发展中国家能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孙勤对《国企》记者表示。

在孙勤看来,要改善中国核电出口不足的现状,加强行业协作与自主创新是最重要的着力点。用他的原话说就是:“在当前与狼共舞的情况下,哥俩要齐心协力,一起走西口。”

打虎亲兄弟

核燃料技术被视为核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孙勤认为,中国核电之所以走出去比较困难,核燃料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中国核燃料专营企业,中核集团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引进国外技术,为国内的应用堆型比如加拿大的重水堆、AP1000、法国M310、俄罗斯的VVER提供元件供应,一方面加强创新,自主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元件CF2和CF3。

目前,4组CF2辐照考验组件研制完成,顺利入堆;CF3完成模拟组件设计、加工制造,即将与华龙一号配套走出去。

不仅如此,中核集团还力邀其他企业甚至“竞争对手”加入到核燃料开采、加工甚至后处理环节的生产、研制中。

2013年5月22日,由中核集团与中石化集团携手打造的开放型合作平台——中核石化铀业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主管部门认为,这为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满足产业发展要求、有利于政府管控的国内铀矿开发新模式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

“在核燃料上,甚至包括后处理上,我们都主动提出来请中广核参与。”孙勤表示,中核集团准备在沿海建一个燃料园,覆盖从天然铀到燃料元件的整个链条。计划按照中核51%、中广核49%的比例组建元件公司,中广核已经同意。

孙勤看来,与兄弟企业的合作计划不只是停留在具体的项目上。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之后,孙勤提出,准备拿出八大板块之一的核燃料公司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造。其他七大板块也可以陆续发展混合所有制——在这方面,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科技已经与广东的一家民营上市企业——东方锆业进行了股份互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