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深度解读:我国天然气供需现状透视

2014-04-15 15:11来源:中国石油报 记者:马莹莹关键词:天然气市场天然气供应天然气管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产业链失调 需求增长快 自给率偏低

——紧平衡背后的天然气长远发展面临瓶颈和风险

近虑已解,远忧难消。

面对火热的市场需求,紧平衡状态下的天然气健康发展不容乐观。

“天然气产业链应该是上游供应、管道运行、储气库和下游市场开发同步协调,目前下游市场明显跑得过快。”刘小丽说。

产业链条不协调让天然气供应越发被动。“油田和用户就像橡皮筋的两端,这个链条一直在紧紧绷着。”范莉坦言。盘子大了,调节空间却小了。这是近年来天然气生产企业最大的感受。由于储气库调节能力不足,天然气供应链应对需求变化的弹性有限,能源企业为保障下游用户利益,只能靠生产来调节。

据介绍,去冬今春中国石油供应天然气550亿立方米,最高峰达到3.9亿立方米/日,不到四个月的供暖期消耗全年46%的供气量。因雾霾治理需要,去年北方地区采暖用气和热电联供用气大幅增加,民生用气占到冬季需求一半,而夏季只有10%左右,季节峰谷差巨大。由于天然气生产是刚性的,而民生用气只能“看天行事”,缺乏有效调节的手段,供应被动局面凸显,也带来安全生产等一系列隐忧。

随着各地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天然气需求将继续增加。据统计,去年各地大规模煤改气,使高峰期增加7000万立方米/日的需求,而这一数据预计今年仍将继续攀升。

城镇化发展更让天然气需求难以降温。发改委预测,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3500亿立方米,2030年突破4500亿立方米。据预测,如果不人为压减需求,市场刚性需求增长在25%左右,而全国天然气供应量增长只有10%左右,剪刀差越来越大。

此外,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达30%,而天然气一旦使用就很难停用,依赖性大。如果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像原油那样达到百分之六七十,对国家将非常危险。美国就是在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百分之二三十后感到危险,然后不惜代价鼓励发展页岩气,后来实现了自给自足。

制度引导 价格调节 充分竞争

——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在天然气需求的快跑中,不难看到,政府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从去年国家发改委对天然气价格机制的调整,到冬季用气高峰期连发多份文件,再到今年3月出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和居民用气阶梯价格指导意见,顶层设计步伐正在加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配套的市场机制是制度落实的关键,比如储气库建设,在开放的市场之下,国外建储气库就像建冷库,更多是社会力量主导。而在我国,没有峰谷价差机制和储气库获利机制,产能建设自然很难跟上。据了解,2000年开始建设的大港储气库,目前才达到设计规模的70%。预计今年、明年和后年储气库建设将迎来快速增长期,增加30亿立方米至50亿立方米储气量。面对较长的建设周期,储气库建设的市场机制只有尽快出台,才能尽早赢得平衡天然气供需的主动权。

在调节天然气供需中,刘小丽认为价格杠杆应起决定性作用。她指出,天然气是一种替代燃料,应该系统化地调整价格,理顺气、油、煤、电之间比价关系,合理高效地利用天然气资源。

“长期来看需要理顺价格机制,将不同的气价并轨,鼓励市场竞争,做好广义的需求侧管理。”刘毅军解释,“天然气价格到位之后,还要考虑成本的疏导机制,比如天然气发电依靠补贴不是长远之计。另外,天然气利用政策中有鼓励类、允许类、禁止类等,以前更多的是利用行政手段,随着中央审批权的下放,这些政策能否真正落地也需要充分考虑。”

降低对外依存度攀高带来的风险,关键是提高国产气产量。对此,一方面要通过理顺价格机制,反哺上游,增加产量;另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政策等支持非常规气的开发。这样,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天然气市场查看更多>天然气供应查看更多>天然气管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