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评论正文

【深度解析】煤化工项目的三大弊病

2015-03-23 11:36来源:中国化工报关键词:煤化工项目煤化工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黄新平还举例说,有的煤化工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总院和各单项设计院所之间协调不够,造成系统之间不平衡,因而增高能耗。比如有的化工系统与动力系统不匹配,动力系统提供的蒸汽压力高于化工系统需要的压力,只好另外采取降温降压措施,造成浪费。

在这种情况下,谈论节能减排多少有些奢侈。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对于设计中存在的缺陷,项目建成后往往木已成舟,很难再进行大的优化,技术改造的难度非常大,有些缺陷甚至只能使项目终身“带病”运行。

记者了解到,一些煤化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设计变更”和“变更设计”现象,甚至出现同一个地方变更多次的情况,“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也绝非个别存在。我国前期所建的一批煤化工项目,大都出现反复的“设计变更”和“变更设计”,可谓是建了改、改了建。

“煤化工项目的总体设计深度远远不够,给煤化工带来的伤害很大。”黄新平对此深表忧虑,如果设计不过关,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利用的角色就会名不符实,清洁生产也会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煤化工设计单位往往用一套图纸反复复制,如果第一套装置有缺陷,这种“基因”就会“遗传”到更多的项目当中去。比如煤制气项目,就已复制了5套装置,还有更多的项目在等待复制,而事实上第一套装置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样复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黄新平呼吁煤化工设计单位认真总结现有示范项目的教训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设计优化。

唐宏青则表示,这涉及到体制问题。以前工艺路线是由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开会,主力工艺设计人员集体讨论定的。现在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在一些工程公司里,不是工艺出身的设计人员也当上了项目经理,可他们并不懂工艺。而工艺是决定整个设计的主导,这些不懂得工艺的人只能“套”了。可以说,后一套设计比前一套错误更多是正常现象,因为“套”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会有“套”错的地方。“现在的人事制度也妨碍了技术的提高。人员跳槽频繁,不长期从事一个工作,真正弄通弄懂的人越来越少。”唐宏青强调。

成败关键在于节能减排 清洁生产有赖系统优化

“煤化工行业相对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来说,是一个能源利用率低、‘三废’排放量多的行业。在发展煤化工的问题上,始终有不同声音,不赞成的意见主要也是出于上述原因。因此煤化工发展的成败关键在于节能减排。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煤化工的发展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一位行业权威专家向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这位专家说,发展煤化工必须采用先进清洁的生产技术,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节能减排。如采用洁净煤气化技术、大型空分技术、高效净化技术、酸性气体达标排放技术、新型甲醇合成技术和设备、高效精馏技术等。采用高效的公用工程配置也是节能减排的措施之一,如高浓缩倍率的循环水技术、凝结水闭路循环技术、水网络集成优化技术、能量回收和梯级利用技术等。

黄新平对此表示了赞同,他举例说,有的煤化工对不同等级的凝结水回收做的不够完善,导致一部分蒸汽冷凝水无法排入凝结水系统,不得已只得暂时外排,造成了水资源和热能的浪费;如要改善,还需花大力气进行系统的改造。

黄新平说,搞煤化工“气头”是关键,目前我国一些设计单位对作为“气头”的气化炉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多种国产气化炉,如清华炉、航天炉等,可根据煤质对气化炉技术做相应的调整,不会水土不服。但对包括气化炉在内的整个大系统的优化和完善,有些不尽人意,少有人和机构专门做这件事情。这些问题给煤化工项目的匹配运行带来了困惑,使项目难以实现“安、稳、长、满、优”稳定运行。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工艺技术一定要适应要求,一定要开展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

“加强项目的生产管理,生产装置实现‘安、稳、长、满、优’稳定运行,也是保证节能减排的必要条件。”大唐能源化工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孔凡贵也深有体会地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煤化工发展要充分重视二氧化碳减排问题。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硬性要求,但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判断,政府部门迟早会有要求。”行业专家同时提醒煤化工行业。

原标题:【观点】深度解析煤化工项目的三大弊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化工项目查看更多>煤化工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